黛玉寶釵元春都是什麽關系?
很多人認為元春主打金玉良緣,甚至不喜歡黛玉,我以微末見識寫壹寫個人觀點。
壹、元春的黛玉的交集在林黛玉還未進賈府之前,冷子興就交代:
政老爹的長女,名元春,現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作女史去了。
黛玉未進府,元春已是女史,而薛家也有十年沒有進過京城。
在元妃省親之前,文中壹字沒提黛玉寶釵見沒見過元春,但在省親當晚,元春卻問:薛姨媽、寶釵、黛玉為何不見。
這就透露出壹個信息,元春見過這兩個表妹。
小說會安排很多暗場情節,不需要寫得特別細,元春這麽壹句話,我們就知道她們以前見過,可能姐妹之間還有交往,曹公就不必在前文裏寫這麽多余的壹件事。
王夫人解釋說外眷無職,不敢擅入,這是詩書世家的禮儀。
元春的表現是:
賈妃聽了,忙命快請。壹時薛姨媽等進來,欲行國禮,亦命免過,上前各敘闊別寒溫。
壹句闊別寒溫,就說明她們都見過。
那麽是什麽時候見過呢?
便是黛玉進賈府之後,賈元春才選鳳藻宮之前。
也就是說,寶釵是晚於黛玉認識元春的。
元春選入鳳藻宮那壹年,黛玉和寶釵年齡都還比較小,對於小孩子,元春能有什麽厭惡之心?對她而言,釵黛都是小妹妹罷了。
二、元春不喜“玉”字省親當晚,元春把寶玉題的紅香綠玉改成怡紅快綠。
寶玉寫詩的時候,寶釵就站出來指點寶玉元春不喜“玉”字,讓寶玉改了。
有人就拿著這個說事,可見元春不喜歡黛玉。
這種邏輯堪稱放屁,寶玉的玉難道不是玉了?
元春還討厭自己的親弟弟?
鳳姐就曾經說過:討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妳也玉,我也玉。
我認為元春不喜歡玉字,鳳姐的解釋算得上壹個理由。
還有壹個理由,那就是寶玉本身。
寶玉壹見黛玉就問:可也有玉沒有?
可見這句話,寶玉之前就問過。寶玉還自己吐槽:家裏姐姐妹妹都沒有,單我有,我說沒趣,如今來了這們壹個神仙似的妹妹也沒有,可知這不是個好東西。
所以寶玉肯定在元春和諸多姐妹裏提過這個玉,不僅提,還要問別人有沒有,然後還要說沒意思。
再想壹想寶玉小時候的日常,上到賈母,下到丫鬟奴才,天天都是“寶玉”“寶玉”,動不動還會有人問,寶玉的玉呢?那塊玉怎樣怎樣。
搞不好寶玉自己還要上演砸玉,元春會喜歡那個字才怪。
再有就是金玉良緣。
薛姨媽和王夫人說過壹句話: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
這句話連黛玉都聽到了,元春能不知道?
我認為元春很有可能對這個說法有些反感,否則她為什麽要避開“玉”字?
寶玉寫了紅香綠玉,她就把“玉”字丟了,於是有玉的怡紅院,成為沒有玉。這壹改簡直是在宣布:妳們都看見了,這裏沒什麽玉。
三、元春端午節贈禮這壹節歷來解釋為元春更喜歡寶釵,有意促成金玉良緣。
關於二寶禮品壹樣我之前和很多朋友都解讀分析,甚至爭執過。
寶玉寶釵的禮品是: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壹領。
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單有扇子同數珠兒。
眼下兩種說法,壹種認為寶玉和寶釵相同的是鳳尾羅與芙蓉簟;壹種認為是紅麝串。
在數珠兒是否等於紅麝香珠上,我們幾個人有些爭執不下。
還有人指出紅麝、鳳尾與芙蓉,全都指向黛玉,怎麽可能送給寶釵?是王夫人暗中調換。
還有人認為這禮物是寶釵參選失敗,元春的安撫。
總之是二寶禮物壹樣了,所以有心人就往金玉良緣上靠。
其實我倒認為,黛玉和三春東西壹樣,是元春把黛玉當做她們賈府的自家人。我不認為這壹點表示元春不喜歡黛玉,也不認為這點表示元春看好了寶釵做弟媳。
以薛家當時的狀況,賈家當時的門第,元春不會看好這門親事。這對賈府沒有太大的裨益,薛姨媽和王夫人還在,兩家的關系就壹定存在,這時候成親沒什麽益處。
我認為寶釵和寶玉東西壹樣,是元春在表示寶釵和其他女孩子不同。妳看她送禮物時,因身份而產生了幾個層面,賈母壹層、王夫人等壹層、寶玉壹層、黛玉等壹層,李紈鳳姐這類外姓媳婦單獨壹層。
按理說,寶釵就該和黛玉她們是壹層的。
寶玉是外男,所以和眾姐妹不壹樣,而寶釵之厚重,與寶玉相同,不像是擡舉,反而像疏遠。
幾乎是向外明說,看見沒有,我多麽重視這個薛家的姑娘,她的禮品和我親弟弟的壹樣,她是我姨媽的女兒,是住在我們賈府的客人。
但王夫人、薛姨媽、寶釵,她們卻覺得這像是信號,元春好像支持金玉良緣了!
接著的清虛觀打醮就很神奇,很多人就認為這是賈母公開反對金玉良緣,讓元春這壹贈禮沒有下文,王夫人薛姨媽有口難言。
其實仔細看,元春贈禮之後鳳姐和賈母狀態很特別。清虛觀打醮是鳳姐攛掇起來的,她很高興,想去給自己放個假。而賈母也很高興,表示要壹起去。只有王夫人不願意去,理由兩個,身體不舒服,預備元春那裏可能有人來。不願意去的還有寶釵,賈母卻要求她和薛姨媽壹起去。
看賈母狀態,王夫人就笑:還是這麽高興。頗有種我們都勝利在望了,妳還有功夫高興?
但賈母表現卻是:心中越發歡喜。
我認為這個歡喜是賈母讀懂了元春的意思,祖孫兩人心照不宣地來了壹手。鳳姐這個人精也看出來了,所以想去休假放松。
在張道士提親的時候,賈母在道士跟前來了句:上回有和尚說了,這孩子命裏不該早娶,等再大壹大兒再定罷。
用和尚來回絕道士,賈母真乃神人也。
更神的是賈母後面的話:
妳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配的上就好,來告訴我。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只是模樣性格兒難得好的。
她竟然說就算窮都無所謂,薛家有錢吧?在壹邊吧?聽見了沒?寧願找窮的也不考慮!
如果元春支持金玉良緣,那麽她就會有應對賈母的策略,但是沒有。王夫人薛姨媽這邊壹點動靜都沒了。王夫人預備元春那裏有人來,可能壓根就沒有人出現。
所以想寶釵那句話:我倒象楊妃,只是沒壹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楊國忠的!
誰是妃子呢?上頭穿黃袍的才是妃子啊!
用寶釵的話來反擊寶玉,就是:上頭穿黃袍的才是妃子,妳這會來說我像妃子了?
而真妃子元春可不就是有寶玉這麽壹個好兄弟嗎?
那麽寶釵那句話的潛臺詞應該是:妳真是妳皇妃姐姐的好兄弟!
妳姐姐戲弄我,妳也戲弄我,當我是什麽?妳就應該和那些嬉皮笑臉的姑娘們頑去!
所以元春支持金玉良緣這件事我認為絕不是在這個時期,壹定是賈府走上末路,在某種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而這種不得已造成了寶玉和寶釵的悲劇,特別是寶釵個人的悲劇。
因為元春的描寫就這些,後文無從分析,所以只能談到這裏。至於她不喜歡黛玉,我認為是無稽之談。更喜歡寶釵這種說法我認為也有失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