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不是妳撞的為啥扶”該休矣

“不是妳撞的為啥扶”該休矣

5月25日,廣西南寧。壹老人騎電動三輪車時,因同向有摩托車超車不慎翻車摔倒。坐車路過的壹個小夥下車幫忙,將三輪車扶起,老人也自行站起。沒想到,小夥準備離開時被老人壹把抓住,老人稱是小夥撞的他,要求賠償500元,還說不是小夥撞的話為什麽要扶他。老人扯著小夥腰帶不讓其離開,小夥無奈報警。最終,交警勘察現場並調取了行車記錄儀,對老人的訛詐行為進行批評教育。(5月27日央視網)

 這位老人的壹句“不是妳撞的,妳為啥扶”,給人以似曾相識之感,在不少類似的事件當中,都可以聽到這類語言。在彭宇案中,相似的壹句話被社會廣泛討論,不管事實如何,但這句話也傷了不少人的心。在2015年,安徽壹名女大學生扶起壹位倒地老太太,“沒撞為何陪老人來醫院,又為何墊付醫療費”等話,被老太太家人用於質問該女大學生。雙方圍繞“是撞是扶”展開爭論時,此話極易被拿來佐證倒地壹方的觀點。

 錘子的眼裏只有釘子。秉持這種態度的人,就會認為所有上前扶倒地者的人,都帶有自私的目的。不少老人摔倒之後,由於緊張、疼痛、記憶力減退等原因,的確難以準確記憶當時的場景。在此背景下,假如老人及其家人持有這種想法,那麽,扶人者就很容易受到冤枉。扶人反被訛現象之所以如此常見,或與這種心理廣泛存在不無關系。

 從社會文明角度來看,“不是妳撞的為啥扶”更是壹個危害巨大的悖論。因為依此邏輯,壹切好人好事都沒有理由存在,所有的善行義舉,都帶有自私甚至補過的目的。假如任由類似悖論泛濫,那麽,好人就會被中傷,推進社會文明就會遭遇較大的阻力,持此觀點的人,更會帶著“無利不起早”、“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等消極心態生活。在社會文明建設日益受到重視、法治基礎越來越牢固的當前,這種錯誤思想理應遭到唾棄。

 因此,當前對於類似悖論,理應采取更有力的行動來加以糾偏。在道德層面,理應給予相應駁斥,以維護社會積極向善的價值觀。在法律層面,在調處類似糾紛或進行法律訴訟時,對於類似說法,不僅不能采信,而且要加以警示。以此推高公民道德水平、維護社會公平,減少撞人逃逸和扶人反被訛等不良社會現象。(羅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