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南宋中興四將簡介之三,劉光世生平事跡

南宋中興四將簡介之三,劉光世生平事跡

嶽飛與南宋其他武將的關系

比如在和武將的關系上,嶽飛和吳玠、韓世忠等名將的關系都非常好,甚至和庸將劉光世手下的悍將酈瓊等人的關系也非常好。——這壹方面是因為嶽飛和酈瓊是同鄉,同時嶽飛本人又有威名,酈瓊作為武將容易對之有好感,另壹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因為在1134年嶽家軍收復襄陽六郡的北伐行動中,劉光世本來是負有配合嶽飛作戰的責任的,但劉大帥發揮向來避敵不戰的光榮傳統,直到嶽家軍已經收復襄陽六郡後,才打發其部將酈瓊帶著人馬姍姍而至。然而嶽飛不但不計較這些,反而上書請南宋朝廷在犒賞此次軍功時,優先獎賞劉光世軍。於是劉光世覺得挺有面子,酈瓊也從此對嶽飛心服口服。嶽飛為人的周到、聰明,由這件事就可窺見壹斑。

而值得壹提的是,所有這些和嶽飛交好的武將,本人都是白眼對青天、從來不怕得罪人的主:

——據史料載也算有個州學生出身的武將酈瓊,其實在當時已經屬於和上司和同事都處的不錯的武將了,但是和同為劉光世左膀右臂的同事王德卻鬥的水火不相容,最終在張浚、張俊的乖張措施催化下,於紹興七年釀成了淮西軍變、酈瓊投敵的惡果;

——吳玠,本身也算中興諸將中的後起之秀,年紀和其他大將差的也挺多,加上本人所處的川陜戰區遠在上流,自己的性格也是城府極深、脾氣不小,所以和其他同時的名將沒什麽交往,但唯獨對嶽飛青眼有加。——如果說壹般的書信往還屬官往來,還可以解釋成戰區鄰近、或者嶽飛本人習慣經常致書各大帥問候致禮的話吳璘簡介,那麽吳玠派人給嶽飛送身價創了南宋壹代人口買賣最高價格紀錄的美女外配嫁妝,就只能理解為本人也風流倜儻的吳大帥對這位小老弟的盛情了;

——韓世忠,最早因為嶽飛三十二歲就達到了自己四十歲的成就(建節也就是獲封節度使的榮銜)壹度很不爽對方,嶽飛每次寫信問候都統統不回復,直到嶽飛平楊幺後主動送了他壹艘車船才哄好;不過他跟嶽飛這樣已經算不錯的了,因為他和劉光世的互相看不順眼已經到了要互相領兵開戰、然後勞動皇帝和百官親自出面勸架,勸和了還要宰相帶群臣拜賀的地步。而和他是雙重兒女親家的張俊,與他芥蒂深到害他的時候可以連眼都不眨壹眨。

就是這麽壹幫神仙都犯愁的大爺,嶽飛卻能與之保持良好的私人關系和公事上的合作關系,例如,嶽飛給去韓世忠送過得力部屬李寶、給吳玠送過本部二次北伐時攻下的陜州等要地吳璘簡介,紹興十年和吳玠的弟弟吳璘也有過軍事上的互動,這個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到底怎麽樣,不言自明。

嶽飛與南宋文臣的關系

再比如在和文臣的關系上。——說到這點兒,其實當時南宋的重要將領,大多都屬於“我朝中有人”的。比如宋高宗趙構登基之初的重要將領辛氏兄弟,是趙構早期的宰相範宗尹的人;三衙宿將解潛,是高宗朝兩度為相而且官聲人緣都不錯的名臣趙鼎的人;而戰功、才幹僅次於嶽飛、雄鎮上流獨當川陜的吳玠,是同樣兩度為相的重臣張浚的人。不過,“上面有人”也從來是把雙刃劍:上面的人在位自然是壹切順風順水;但是壹旦“上面的人”下臺甚至被清算了,那麽屬於其班底或者說圈子的將領也不免跟著吃掛落。——吃掛落這事兒上辛氏兄弟和解潛基本都遭遇了,但最明顯的還是吳玠:紹興七年淮西兵變後,宰相張浚及其親信、同時也是吳玠好友的劉子羽都被追責處罰,吳玠當時的權力也已經受到了來自朝廷的削弱和限制,但仍上書請求以繳還節度使的榮銜為交換,保劉子羽免罪,卻被朝廷駁回申斥。吳玠自己也解讀出了朝廷如此行事的弦外之意,加上看到第壹次和議將成,宋高宗無意恢復,所以心灰意冷縱情酒色,很快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然而同為後起之秀,出身貧寒且沒有任何官場後臺的嶽飛在這上面武將中卻是個例外。例外就例外在嶽飛壹直的“上面有人”“朝中有人”,但從來沒因為南宋宰執大臣的更換而受到影響。原因倒也很簡單:因為從朱勝非開始到張浚、趙鼎,再到也是宰執大臣級別的王庶,歷任南宋宰相全都對青年將領嶽飛極為賞識和看重,都把他看做是未來舉國北伐最合適的統帥,也都在他進行軍事行動甚至政治建言的時候,給了有力的支持,當然也替他在宋高宗趙構面前說了不少好話。

而所有這些大臣都看重嶽飛的原因,壹方面固然是因為嶽飛本人才幹出眾,經常能給統禦他的文官掙臉(比如張浚紹興五年帶著嶽飛平楊幺);但更重要的,是這位青年將領基本是當時所有大將中最“三好學生”的乖孩子。——不但所有的朝廷詔令都不打折扣的立即執行,叫幹什麽幹什麽,而且也不騷擾地方,也不和屯駐地的地方官亂掐架,相反還處的挺好;此外,也不和其他大將打架;也不虛報戰功;也不替自己的親信和親屬亂要官職封賞(當然更不替自己要);甚至率軍征戰時朝廷給予的便宜行事的權力,壹旦軍事行動結束就主動繳還;甚至給朝廷上報說我的屬官名額多了,請考慮裁減壹下人太多了不好。

這些舉動也許在現在看起來沒什麽,因為大部分人印象裏的“名將”好像就應該是這麽個範兒,天經地義壹般;但在當時,南宋歷任宰相大人包括其他文臣們可不會這麽看,他們會覺得這些舉動豈止是三好學生,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寶貝。因為當時的歷史情況,是大將們打著滾為自己討賞就算了,吃空額也算了,最要命的是需要打仗的時候調不動或者找借口避戰(比如劉光世和張俊)、壹旦沒糧的時候就跟地方官打架(比如吳玠曾經為錢糧調度的事情,壹口氣殺過十幾個負責轉運的官員),甚至直接揮軍攻城搶錢搶糧、以及為了互相看不順眼的私人恩怨就領兵開戰內鬥(比如劉光世和韓世忠之間,再比如張俊和韓世忠之間)這三條。

不過這裏需要強調壹下的是,以上這些行為,雖然讓南宋歷任宰相大人們大感頭疼,但在當時、甚至在整個的古代中國,都是非常常見的狀況。——現在的人往往因為對歷史細節了解不夠,就拿現在的制度約束去想象古時狀況,總以為現在的軍隊有紀律約束,和民事民政系統界限分明,古代就應該也是這樣;如果不是,那麽這些大將就是軍閥這些軍隊就是私軍。

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軍隊是軍閥部隊還是中央統禦,要看制度架構和執行情況,要看錢糧甲仗、包括重要職位的人事任免權力在誰手裏,而不是看軍紀具體如何以及軍頭之間亂不亂鬥。——否則拿後兩條卡的話,妳會發現從上古時期直到民國,中國的軍隊基本都是私軍、都是軍閥~ 這就亂了套了。另外,古代的通訊條件遠遠不如現在,所以很多制度的執行力度到底怎麽樣,也不能簡單的和現在比。

總而言之吧,南宋文官們最頭疼的事情,基本都是沒有啥明文規定可以執行,或者已經司空見慣管都不知道從哪兒管起的事情。所以當嶽飛展現出完全不同於其他將領的素質時,這些在戰亂年代被武將們折騰的夠嗆的宰相大人們對嶽飛會是什麽態度,也不難理解了。

當然嶽飛攏住這些大人們的手段也不僅僅是這兩條。比如當領導tz或者平級的同事表示:小嶽啊,我這有個人不錯,想放妳那兒鍛煉鍛煉的時候,嶽飛也基本是畢恭畢敬照單全收。收了以後發現有的人特別能幹(比如後來長期負責嶽家軍錢糧轉運的王良臣,本來是趙鼎的人,後來被趙鼎支配給嶽飛)當然給予信任和重用;但如果發現是渣渣,也壹般不會明著出頭打擊,而會讓自己認識的臺諫官員出面把他彈劾下去(高宗朝宰相之壹朱勝非大力推薦非要塞給嶽飛不可的盧宗訓就是這麽被搞下去的~),免得直接開罪人。

嗯,說到彈劾人的話,嶽飛當時在朝中結交的也不止朝廷大員,還包括諫官系統(類似現在的檢察院)裏面的很多人(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嶽飛的重要幕僚薛弼的弟弟薛徵言。這位大人在當時是言官領袖,對嶽飛助力極多關系也極深)。

好吧,其實嶽飛連宋高宗趙構身邊的太監都結識了“收買”了。那位公公叫黃彥節,壹開始也是很受趙構賞識的親信。考慮到他很可能頗有文學才華和審美品味,把他也劃拉在文臣這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