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股市歷史上崩盤教訓
任何的投資都不是說沒有壹點風險的,毫無風險的投資可以說是不存在的。下面給大家說說,美股股市歷史上崩盤教訓。
投機股市泡沫總是要破滅的,有時還會導致經濟恐慌。壹件令人痛苦的事件,1929年的美國股市恐慌與崩盤,往往會給股票市場投下幾十年的陰影。該事件同時也拉開了痛苦而漫長的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序幕。
在1929年“黑色的十月”中,市場崩盤出現了。每壹個人都陷了進去,有派頭十足的大行家,也有微不足道的新手—安德魯-梅隆(AbarewMellon)、約翰-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工程師出身的總統胡佛(HerbertHoovet)、美國最偉大的經濟學家歐文-費雪(IrvingFisher)。
當1929年股票市場的底部不斷下沈的時候,依賴保證金購買股票的投資者,不論大小,再也拿不出新的資金來“補倉“,於是市場價格進壹步下降。牛市轉變為熊市(價格不斷下跌的市場)。到1933的大蕭條的低谷時期,市價已經下跌了85%。
股票市場的變動趨勢可以用股票價格指數進行跟蹤記錄;股票價格指數是壹攬子公司股票價格的加權平均數。通常使用的包括30家大公司的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DJIA),以及標準普爾500指數,它是美國最大的500家公司股票價格的加權平均數。
股票市場20世紀80年代的經歷,是說明“遊戲市場”的風險與收益的很好例子。從1982年開始,連續5年股市平均上升,漲幅將近140%。那些幸運的或有眼光將所有資產投入股市的人賺到了壹大筆錢。1987年夏天股市達到了頂峰。到了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壹)股票市場在6個小時之內猛烈跌掉了其價值的22%。證券市場的沖擊活生生地提醒著人們:壹旦購買了股票,就要承擔風險。
20世紀90年代是另壹個泡沫經濟和股市繁榮的時期。主要的股票價格指數在這壹時期上升了300%。互聯網的股票成為投資者的至愛,它的價格收益之比達到了100以上,而傳統股票的這壹比例只有20或30。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警告人們要警惕“非理性的繁榮”;有經驗的人開始註意到互聯網的膨脹和早先投資郁金香和弗羅裏達地產有限公司之處;耶魯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出版了壹本書暢銷書,以警示由不現實的非理智行為是推動的估計過高的市場。但是人們並不曾理會這些金融預言,而是爭先恐後地繼續前進。
2008年由次貸危機引爆的股市大崩盤,最終導致的全球金融危機仍然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