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知道中國第壹輛自產轎車是什麽牌子的,具體何時何地問世?
中國第壹輛鳳凰牌轎車於1958年9月28日誕生在上海汽車裝配廠(上海汽車廠前身。1992年1月已合並進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當時,經過1956年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生產關系的變革,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上海廣大汽車工人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後,迫切要求改變汽車工業的落後生產面貌,決心結束上海不能制造轎車的歷史。當時上海汽車裝配廠職工壹是由於有著上述迫切願望;二是已經取得了於1956年試制成功58型越野車和1957年試制成功上海58Ⅰ型三輪汽車的經驗。該廠領導接受了廣大職工試制轎車的迫切要求,決定試制轎車。但是試制轎車,由於技術要求高,技術裝備不足,場地簡陋,又缺乏經驗,把握不是很大。因此采取了悄悄的“埋頭造車”。經過廠領導、工程技術人員、有經驗的老工人***同研究選型,決定以華沙和順風兩種轎車為樣車,各取其長,按實樣進行仿制。車身采用無大梁結構,發動機采用南京汽車廠的仿制蘇聯勝利牌M—20型四缸發動機,功率為50馬力,底坐仿華沙轎車,車身外型仿順風轎車。在試制過程中,主要靠手工技術和在普通機床上搞革新進行零件切削加工,部分部件用越野車部件加以改用。整個車身制造全由手工敲制,僅壹只車頂要敲四萬多記,整個車殼要敲十萬多記。就這樣,工人們憑著精湛的手藝,經過四個月的努力,第壹輛銀綠色的轎車,於1958年9月28日延生。經過試車,測得最高時速可達105公裏。
第壹輛轎車試制成功後,經廣泛征求意見,總感到不夠滿意,原因是華沙牌轎車是壹般轎車,讓首長坐這種車,與蘇制吉姆牌轎車相比,還是相形見絀。經過研究,決定作第二輛試制。第二輛轎車的發動機采用南京汽車廠的仿制蘇聯嘎斯51型發動機,功率為70馬力,底盤和後橋也用躍進牌加以改制,風窗玻璃采用有機玻璃,車身外型仿吉姆轎車,要比第壹輛寬大,車身外殼顏色為黑色。正在第二輛轎車試制過程中,上級公司上海市動力機械制造公司王公道經理來廠視察,看了試制情況和聽取廠裏匯報,表示積極支持,從此該廠從閉門試制走向開門試制。這第二輛轎車經過該廠職工艱苦努力,於1959年1月初試造成功。
這兩輛轎車試造成功後,為了取名,廠長何介軒想到長春第壹汽車廠的東風牌轎車,在車輛發動機前端裝了壹條龍,上海的轎車何不以鳳為配對呢?因此決定在車輛發動機前端裝上壹只風,並取名為“鳳凰牌”,含有壹南壹北,“龍鳳呈祥”的意思。在這兩輛轎車試造成功後,由公司經理王公道帶隊向市領導作了報告,曹荻秋副市長等觀看了轎車,還乘上轎車沿上海工業展覽館跑了壹圈,並勉勵說“這很好,以後我們要坐自己制造的轎車”。在1月中旬,這兩輛轎車運抵北京。1959年2月15日上午九時多,第壹輛銀綠色的鳳凰牌轎車駛進中南海,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檢閱。周總理並興致勃勃坐上轎車繞著中南海兜了壹圈,下車後,周總理語重心長地笑著說:“還是水平問題啊!”總理接見後,還和駕駛員樂根解同誌在轎車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