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美國DEC公司的公司終結

美國DEC公司的公司終結

在1998年1月26日,這家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計算機公司,因為財政危機而被康柏(Compaq)所收購。1998年2月2日,DEC公司召開股東大會,並且通過了這項提議。DEC公司以96億美元的價格被收購,當時評估DEC公司的市場占有份額為70億美元。整個並購過程大約持續了半年左右,1998年6月11日,DEC公司正式在紐約證交所摘牌。

雙方從1995年開始接觸,96年DEC公司高層同意了康柏的收購提議,到98年被最終摘牌只有短短的三年時間。根據89年的公司報告,DEC公司大約有13萬名雇員,市值超過140億美元,是僅次於IBM的全美國最大的計算機制造公司,它們還有著非常優秀的研究/開發部門和規模龐大的生產工廠。人們有理由問道:為什麽如此龐大的公司會在頃刻之間倒下?其中的原因自然是紛繁復雜,下文將會對DEC公司7大敗筆作出壹壹描述。

敗筆之壹,思想落後

很長時間中,DEC公司的創始人,也是壹直的CEO—Kenneth Olsen的銷售理念有很大的偏差。工程師出身的他,對於銷售並不了解。他曾說過“壹款優秀的產品能夠自己被賣出去”。這句話深刻的反應了DEC公司對於產品宣傳和市場開發的壹貫態度。他同時還認為“每家每戶都擁有壹臺電腦是不可能的”。

也許這些想法放在以前可能是正確的,因為當時的計算機產量很少,價格高昂。不過在進入20世紀末,當時每年要銷售數百萬臺計算機,計算機的銷售網點遍布全美,消費者可以很輕松的買到適合自己的電腦。與此同時,購買計算機的消費對象也發生了變化,消費的主體從技術/專業人員轉移到了普通人群中,這些消費者沒有專業的背景知識,甚至分不清“晶體管”和“電阻器”的寫法(註:晶體管和電阻器寫法接近,分別為transistor和resistor)。因此對於市場宣傳不夠重視,對於市場變化不夠敏感,仍然用向專業人員銷售的方法,向普通消費者兜售產品,結果事半功倍。此為敗筆壹也。

敗筆之二,錯失良機

1991年二月,DEC公司推出了EV4處理器。與此同時,APPLE的工程師們正在為公司的產品尋求壹款性能更好的處理器,而EV4的推出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APPLE的CEO John Sculley曾在同年6月會晤Kenneth Olsen,希望能夠在今後的APPLE電腦中,使用DEC的新處理器。不過Olsen認為EV4推出市場的時機還不成熟,而且VAX架構的潛力也還沒有充分挖掘出來,因此拒絕了APPLE的請求。

數月之後,APPLE就推出了基於IBM和Motorola所開發的PowerPC的 Macs。1997年4月28日,DEC公司曾參與開發VAX和Alpha的工程師Willian Demmer在接受商務周刊訪問的時候,就曾指出:公司的高層並不想將未來的賭註押在APPLE。因此優柔寡斷,錯失良機是第二個敗筆

敗因之三,不夠重視配件生產

DEC公司將所有和Alpha處理器相關的配件和外設都自己生產,不過為桌面電腦開發的主板卻不支持SMP,而當時幾乎所有采用Alpha處理器的公司都會使用多處理器系統,因此DEC公司所推出的桌面機型很沒競爭力。不過這些主板在電氣設計上卻是很好,由於這些主板布局電路都可以公開獲得,因此吸引了很多的公司對此進行模仿改造,生產出了大量的克隆版本。

在此其間,只有壹家公司為桌面市場開發了自己的主板DeskStation。雖然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將它們生產出來的主板銷往使用Alpha處理器的用戶,不過DEC對此並不在意,他們認為首先將自己的工作站或服務器整機銷售出去是最重要的,壹些零碎的電腦配件市場並不重要。因此有人評價說:DEC公司占有了市場,卻沒有征服市場。

敗因之四,定價過高

DEC公司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將他們的產品(處理器,芯片組和主板)的價格降低到大多數潛在消費者能夠承受的價位。例如在95年初,266MHz和 300MHz的EV5每千顆售價高達2052美元和2937美元。當然這還是批發的價格,如果考慮到實際的零售價格的話,EV5的定價要比同時期RISC 設計競爭者高出兩倍以上。

雖然DEC曾經壹度發布了壹款廉價產品Alcor,這種主板每5000片的售價為295美元,雖然遠遠低於處理器的價格,不過卻將處理器(EB164,1MB L2緩存)和16MB主內存捆綁銷售。由於主內存實在太小,對於當時的程序來說,也顯得捉襟見肘,就這款主機售價為7500美元。

敗因之五,收取昂貴的專利費;

雖然DEC公司很提倡開放式架構的概念,而且從壹開始Alpha計劃就是開放的,不過壹直以來,所有的研究開發工作都是由DEC自己的工程師來完成的,只有在生產階段委托給了三菱。既然是自己完成的,所以公開的只有大致的產品框架,而最重要的硬件設計部分卻被秘而不宣,要得到就需要交納高額的專利費。

盡管從EV4開始,DEC公司就先後向Intel,MOTOROLA,NEC和Texas Instruments伸出過橄欖枝,奈何專利費太高了,這些公司都沒有接受DEC的“好意”,轉眼就開發出了自己的產品。鼠目寸光,利令智昏,是第五個敗因。

再優秀的計算機也離不開操作系統的支持,否則就只是壹個昂貴的發熱機。因此DEC公司對操作系統格外重視,Windows NT,Digital UNIX和OpenVMS都曾成為公司高層的選擇對象,不過……

敗因之六,選擇NT架構作為首選操作系統

首先要知道的是,WINNT是設計給用戶,而不是給程序員使用的。操作系統裏面沒有整合軟件開發工具,而且運行軟件都需要進行預編譯。當時市場上已經有相當壹部分基於Alpha和i386所開發出來的軟件,兩者之間不能夠在對方平臺上運行,這需要先進行壹次轉化。

1996年才發布的FX!32由Anton Chernoff小組所開發,能夠很好的模擬並將x86轉化為Alpha,不過轉化後的結果是,大概有40%的性能損失。任何驅動程序和FX!32對此都無能為力,大家對此都百思不得其解,然後才有少數程序員發現,WINNT是32位的操作系統,即使能夠在64位的Alpha平臺上面工作,也難以充分發揮出64位架構的潛能。其實根本就不應該將NT作為Alpha架構的首選操作系統,最多作為壹個備選方案存在。

敗因之七,操作系統價格昂貴

其實市場上還有兩款操作系統很適合Alpha架構,分別是OpenVMS和Digital UNIX。不過這兩款商業操作系統的定價過高,導致其市場占有率很低,並且未開放源代碼。再則這兩款操作系統對外設的支持也沒有NT豐富,操作系統的問題壹直困擾著Alpha的普及,所有選擇的操作系統都不盡如人意。

敗因之八,不使用開源操作系統

雖然所有的商業操作系統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沒有被成功推廣到Alpha平臺上,不過DEC公司壹直都不支持免費開源操作系統。早在1995年, NetBSD就移植到了Alpha平臺上,接下來還有Linux,OpenBSD和FreeBSD。這些系統的性能不必Digital UNIX和OpenVMS差,對硬件的兼容性也比WINNT要好,而且還可以提供大量的開源程序供用戶使用。因此後來這些系統都在Alpha平臺上廣為流行。

當然還可以繼續列舉出DEC策略失誤的長長清單,包括他們不夠重視主流市場和個人電腦市場的變化等等,不過這些都和Alpha架構本身沒有直接的關系,所以略過不談。總而言之,DEC的確傾註了大量的心血在Alpha上面,不過當產品推出之後,DEC公司想到的只是怎麽來 Alpha架構來換錢,而不是如何將這個架構推廣開來。

總結

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段時間,DEC作出了許多糟糕的決定,包括1992年新任命的董事會主席Robert Palmer,對DEC進行的壹系列重組。Palmer認為現存的matrix模式(按照功能不同來劃分出不同的部門,每個項目由多個部門協調完成)不適合公司,要回到傳統的vertical模式下(從最上到最下,每壹個人的職位和任務都分配的非常具體)。

從91年到94年,DEC公司的損失超過了40億美元,單93到94年度,就損失了20億元。為了彌補大量的財政赤字,Palmer計劃將DEC其他可以分割出去的部分全部賣掉。因此壹次全球大甩賣拉開了序幕。1994年7月,將DEC生產硬盤驅動器的存儲部門,以4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Quantum(昆騰)。之後不久,又將數據庫軟件研發部門以1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Oracle。97年11月,DEC再次將網絡產品部門作價4億3000萬美元賣給了Cabletron。

重病纏身的DEC在97年還將Intel告上法庭,指其在Pentium,Pentium Pro和Pentium II處理器中,使用了10項Alpha處理器的專利。97年9月,雙方對簿公堂,兩不相讓。但同年的10月27日,雙方在庭外達成諒解。DEC授權給 Intel所有硬件的生產權利(除了Alpha之外),並且同意在未來支持它的IA-64架構開發計劃。而Intel也以6億25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DEC在哈德迅的制造工廠和位於以色列及得克薩斯的設計中心,並且同意以後將生產DEC的Alpha處理器,同時得到DEC所有專利10年的使用權。

最後還不得不說說那些在DEC工作多年,並且才華橫溢的工程師們的去向。Derrick Meyer加入了AMD公司,設計K7;James Keller也去了AMD,不過是K8的架構師。Daniel Leibholz到Sun開發UltraSPARC V。Intel遠沒有想象中的如此幸運:雖然在DEC公司最後關頭得到了很多好處,不過StrongARM架構卻只能夠看著它胎死腹中,因為當初設計 StrongARM-110的首席架構師—Daniel Dobberpuhl,Richard Witek,Gregory Hoeppner和Liam Madden沒有壹個願意加入Intel。而第壹個提出Alpha架構的Richard Sites則壹蹶不振,壹直沒有找到像樣的工作……

到1998年5月18日,只有32000名雇員的Compaq收購了有著38000名雇員的DEC,結束了DEC在歷史舞臺上的最後壹幕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