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京東為什麽虧損

京東為什麽虧損

京東為什麽虧損,以下三點是個重要因素:

壹、 重資產模式

和天貓、亞馬遜以及當當的“輕模式”平臺型電商不同,壹開始,京東就走上了“重模式”的路子,自營、自己做物流、貨到付款。。以物流為例,京東花費數年的人力物力投資構建壹個覆蓋全國的倉儲、快遞網絡,花掉了上百億的重金,等於自己去承擔了社會的成本。相比天貓這樣的平臺型電商,京東基本上是用上了“千斤”力,才打到對方的四兩效果。按照劉強東的設想,京東未來的盈利來源,絕對不是靠現在的電商業務來掙錢,而是借助重模式打造的前端(用戶和供應商資源)和後端基礎設施(物流、技術、售後等)尋租,來獲得豐厚的利潤。

劉強東最近提出的壹個甘蔗理論就證明了這壹理念,就是企業做的環節越多,獲得利潤越多。劉強東自己也堅信,做物流、自營、售後等等,付出這麽多,總歸是會獲得回報的。這就像是付出總會有收獲,多勞多得壹樣。但什麽時候才能得到這樣的收獲,東哥自個兒也拿不出個時間表。再看看京東今年的戰略,就更加能了解劉強東的未來謀劃。京東在去年底宣布今年的戰略有五個:渠道下沈、O2O、技術、金融和國際化。這裏面隱藏著京東未來更大的野心,但,這些謀劃相比京東的重模式更加難啃,京東要想借助這五個戰略壹步翻身,肥貓認為,不是不可能,但可能性實在太低。

二 、自營與第三方

自營,壹直是京東敢於與天貓叫板的王牌。因為自營,東哥都有底氣在各種場合宣揚京東的正品與物流優勢。從自營這壹點來說,肥貓也給予肯定,的確,京東的自營品類無論從價格還是品相,乃至於物流都是做的可圈可點。但京東早已不滿足於自營,也開始做平臺,吸引更多的經銷商入駐第三方平臺。京東的此舉本無可厚非,畢竟平臺盈利的力量短期之內肯定是勝於自營的。但也許是京東操之過急,還是其他什麽原因,總之是“蘿蔔快了不洗泥”,壹方面是大量商家入駐了京東,壹方面也讓用戶體驗頻頻觸警。京東第三方商家給京東惹的麻煩,肥貓就不壹壹例舉了。對於來自第三方商家的投訴,京東的統壹回復是:“是第三方商家的問題,與京東無關,請與第三方商家聯系。”京東依靠自營樹立起來的那點公信力,就壹點點被第三方消失殆盡。此外,由於第三方商家的大量湧入,難以避免在某些品類上與京東自營的“內訌”,壹邊是自營壹邊是第三方,左右為難之後是傷了自己。隨著京東加大推進第三方平臺的策略,自營與第三方之間的矛盾將越發凸顯,這也是橫亙在京東未來發展的壹大難題。

三、 騰訊的角色

地球人都看到了,京東與騰訊的牽手為京東上市的估值突飛猛進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還是那句老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現在就到了京東“還賬”的時候了。從財報中,我們都看到了,京東凈虧損的同比增加主要源於與騰訊戰略協議中所涉及的資產及業務收購帶來的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

盡管京東上線了在微信平臺的“購物”壹級入口,在8月8日還開通了騰訊手機QQ的壹級入口。盡管騰訊給出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手機QQ的月度活躍用戶已達到5.2億。但,so what?這真與京東有關聯麽?有業內人士稱,這會進壹步擴大京東在全國的客戶群,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居民和年輕的客戶。好吧,讓我們先來看看,京東在微信壹級入口“購物”上到底做了些什麽,除了常規的客單價基本維持在百元以上的京東特色產品(3C)以及少部分服裝、家居,並無太多亮點,相比手機淘寶的清晰的用戶、商品以及價格定位,對於年輕消費群體來說,京東在微信上的入口還真沒什麽吸引力;再說說手Q用戶,平均年齡不會超過25歲吧,這樣的客戶群怎麽說,也還都算不上京東的目標客戶。也許在京東的印象中,三四線城市居民與年輕客戶都屬於“錢多、人傻”型,但恰恰是這樣的客戶在對商品的品牌與價格上更敏銳,想想唯品會為啥在二三線城市的“大媽”中走俏就知道端倪了。

在騰訊與京東的合作中,騰訊丟掉了它壹直欲罷不能的“重電商”,重歸輕資產陣營;京東則想傍上騰訊這個高枝兒,打通自己在移動端以及社交平臺的瓶頸。到現在為止,肥貓只能說,京東想多了。微信、手Q都是騰訊的親兒子,當家菜,怎可能就把最肥實的那塊送給京東?通道可以開,但怎麽開,怎麽用,還是騰訊說了算。也就不難解釋,開了微信支付壹級入口的京東為什麽在財報上沒有得到更多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