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秦燴到底是什麽身份?
秦檜和嶽飛是南宋初期著名的文臣武將。在金朝與南宋鬥爭中,他們發揮了卓越的政治軍事才幹,對金朝與南宋的關系產生了重大影響,對南宋的生存與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他們最後的命運卻完全不同。怎樣評價秦檜與嶽飛,並認識當時我國的社會狀況和民族關系,是社會上和歷史界十分敏感的問題,也是涉及祖國統壹和民族團結的重要問題。
壹
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和長白山麓壹帶居住的女真族,不堪忍受遼國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在完顏阿骨打(金太祖)的領導下,進行反遼鬥爭。遼天慶五年(1115年)正月,在進攻遼朝的勝利戰爭中,阿骨打稱帝,建國號“金”,定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縣南白城)。新興的金朝更猛烈地進攻遼朝,於金天會五年(1125年)俘虜遼朝天祚帝,滅掉遼朝。遼朝貴族耶律大石等西遷到楚河流域的八剌沙袞(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東),建立西遼。金朝統治者繼而把進攻的矛頭轉向宋朝。在此之前,金天會四年(1124年),金太宗吳乞買(金太祖阿骨打之弟,金太祖已死)已與西夏割地議和,迫使西夏向金稱臣,穩定了西部局勢。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壹月,金太宗發兵南下,大舉進攻宋朝。金兵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不久渡過黃河,達到汴京(今河南開封)城下,逼迫宋朝割讓太原、中山(今河北定縣)、河澗三鎮,然後退兵。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度發兵南下,渡過黃河,攻陷汴京。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俘虜宋徽宗、欽宗及宗室大臣多人,還軍北撤,北宋滅亡。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是為宋高宗,重建趙宋王朝(南宋),改年號為建炎。十月,宋高宗以“汴都蹂踐之余,不可復處”,“東南財力富盛,足以待敵”為由,從歸德逃往揚州。金朝得到這個消息,分兵三路,從山東、陜西、河南向南宋大舉進攻。但三路金軍都遭到南宋軍民的激烈抵抗,迫使金軍停止了這次攻勢。建炎二年(1128年)秋,金軍再次南下,到第二年初就攻占了徐州、泗州(今江蘇盱眙東北),又從泗州渡過淮河,兵鋒直指揚州。宋高宗慌忙逃往鎮江,又由鎮江逃到杭州。金軍離去後,宋高宗由杭州北上,進駐江寧(今江蘇南京),改名為建康府。這時,宋高宗對金兵的進攻,已是畏之如虎,根本不敢抵抗,壹心只想求和。宋高宗派洪皓為大金通問使向金軍統帥求和,金朝不許,扣留宋使。後又派杜時亮為奉使大金軍前使去求和,金朝仍不予理睬。宋高宗並寫信給金軍統帥,哀求金朝答應他無條件投降。他在信中說:“今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願削去舊號,是天地之間,皆大金之國,而尊無二上,亦何必勞師以遠涉,而後為快哉!”建炎三年(1129年)九月,又派張邵使金,表明降順之意,金朝又扣押了宋使。
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朝以兀術(完顏宗弼)為統帥,分兵數路,大舉南進。兀術率領壹路金兵從和州(今安徽和縣)附近攻打江浙,企圖活捉宋高宗。宋高宗急忙從建康逃往杭州。兀術率兵渡過長江,攻占建康,進軍杭州、越州(今杭州紹興)、明州(今浙江寧波)、定海。宋高宗從杭州逃奔越州,再從越州逃往定海。在定海還未站穩腳跟,金兵又尾追而來,高宗趕忙又逃到溫州、臺州(今浙江臨海)壹帶海面,在海上漂泊了三、四個月,才茍全了性命。直到金軍在建炎四年(1130年)北撤後,高宗才回到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