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昨晚的懲罰還不夠
本文有感於我弟媳婦教育我侄女的無奈和痛苦,結合她的實際例子,談談我對教育孩子時該如何懲罰的壹點個人的想法吧。我覺得, 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懲罰時,壹定要擊中痛點,否則,不痛不癢的懲罰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還真的不如不罰呢 !並且, 讓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意識,而不是可以對後果討價還價的 。
我弟媳婦說,我侄女這次期末考試又沒有考好,所以,被她關了兩個小時的黑屋,以作懲罰。我問:關了黑屋之後,現在學習主動性如何了?她說:壹點效果都沒有,還是不肯學。我說: 還是懲罰力度不夠,妳關她黑屋,對她沒有任何的損失。我上次告訴過妳, 獎勵要到位,那麽懲罰也壹定要擊中她的痛點 ,否則,不痛不癢地懲罰她壹下,這種意思壹下的懲罰,罰了等於沒有罰,她對於這種懲罰已經習以為常、司空見慣了,也就起不到任何懲治她的作用了。 她說:妳說的擊中痛點,損失太大了。我真的做不到。我說:那妳就不要跟我抱怨她不好好學習了,妳的這種教育方式,造成了她就不怕妳,因為妳不舍得罰她啊。而妳又不肯聽我的,做到懲罰到位,我現在也沒有辦法幫到妳了。
為何說弟媳婦不聽我的建議呢?這事還得回到壹年之前。那壹次,我就徹底看透了,所以,從那之後,我也不想再去管侄女的學習了。 該輔導作業的就輔導她作業,但是,我不會再去教育她了,因為,有個那樣縱容她的媽,我教育不了她 。
去年11月初,小侄女給我打電話,說她姐姐快被打死了,讓我救救她姐姐?我問誰打妳姐姐啊?她說:爸爸打,媽媽也打,都打。我壹聽都到了混打的程度,肯定是很嚴重的事情了。我了解情況後才知道,大侄女因為在學校裏跟人打架被學校給停課了,她爸媽覺得很難接受,壹個女孩子竟然在學校裏跟人打架,被班主任訓時,她又要打班主任,才被聽課了。所以,她爸媽才要打她。
我和她溝通之後,了解到,是因為同學揪她的辮子,上課時揪得,她回頭說她同學時,被老師給她訓了壹頓,說她上課不好好聽講、竟跟人講話了。她氣不過,下課打人出氣的。我說妳同學為何揪妳的辮子呢?她說因為她戴了壹個很可愛的頭花。她長得比較漂亮,很愛打扮自己。我說,那以後不戴頭花不可以嗎?妳才初二,正是好好學習的時候,不能因為頭花而影響了妳的學習成績啊?她同意了,說以後不戴頭花了。
當時,我才了解到,她到了初中之後,學習成績差了很多,不好好聽課、不作作業,還經常分心思在臭美上。我為了激勵她學習。我和她媽媽溝通之後,知道她特別喜歡新衣服,為了鼓勵她好好學習,我網購了壹件589元的羽絨服,對於她所在的農村來說,她的壹件羽絨服只有壹百多元,這件羽絨服對她來說,絕對是很有吸引力的好衣服了。當時和她說好的,期末考試,如果排名能提升50名,這件羽絨服就給她過年穿。否則呢,這件衣服,我就要收回來。為何提前寄過去呢,就是要讓她看得到而穿不到,為了穿到這件衣服才不得不努力學習。希望起到激勵的作用。
可是呢,還沒到期末考試呢,她媽就給她穿上了。還說很好看,她高興的屁顛屁顛地跟我發視頻。我壹看,就知道起不到任何激勵作用了。那個期末考試,她果真考得很差。我就讓她媽把衣服收回來,不能給她穿。她媽說,她很喜歡這件衣服。如果收回來,她會哭的。幹脆罰站兩個小時吧。我說,罰站沒用的。她這麽小,體力很好,站兩個小時對她沒有任何懲罰作用。她媽說:這件衣服,只有她能穿,收回來也沒有用處的。我當時也是郁悶了,之前說好的獎勵和懲罰都要給力呢?現在卻不肯遵守了。我就說:那就用剪刀剪掉。 規則就是規則,不能違背當初的約定 !結果,她媽死活不同意,說好好的衣服剪了就白瞎了。還說,她很喜歡那件衣服,如果剪掉,她肯定會很心疼的。我知道,我不該再管了,因為有個那麽縱容她的媽媽,我管不了她的。所以,我也沒有再管她的學習。
結果,今年的學習成績,仍舊壹如既往地讓人無語和無奈。她媽還是經常跟我抱怨,說她不好好學習,也不聽話,管不了她,也不知道該拿她怎麽辦了?可是,我已經了解具體情況了,現在我也就是聽聽而已,再也不會真心實意地給她提建議、想辦法,幫她壹起解決問題了。因為她媽自己就不是解決問題的態度,她不舍得懲罰孩子,而只是抱怨壹下、發泄發泄情緒而已,那就隨她說去吧。
記得有個媽媽,知道她女兒是守財奴,特別喜歡錢,更喜歡攢錢、數錢。她就跟她女兒定了壹個規則,考試考到年級前五名、年級前50名,各獎勵多少錢,考到年級前200名之後,罰多少錢。有壹次她女兒沒有考好,真的罰錢時,從存錢盒子裏往外拿錢時,心疼的她女兒眼淚啪嗒啪嗒地流,她雖然也心疼自己的女兒,但是,她還是毅然拿走了錢。規則就是規則。 不吃點痛,怎麽長得住記性呢 !從那之後,她女兒沒有再被罰過錢。並且,她女兒為了得到更多的錢啊,壹直保持在年級前五名之內。
我覺得這個媽媽的做法很好,真的不能心軟。該獎勵時,要舍得花錢,給孩子獎勵到位,且是有吸引力的獎勵。那麽,懲罰孩子時,也要懲罰到位,至少讓孩子感知到痛。不能因為壹時心軟就放棄懲罰,或者是換個不痛不癢的懲罰方式,那樣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還可能滋長了她的惰性,反正是不舍得罰她的呀,那就不要努力學習了,刻苦學習畢竟沒有玩耍舒服呀。
不是說壹定要打孩子,但是呢,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也要遵守壹定的規則的。要讓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意識。並且,不能壹味地慣著孩子。
我去年回老家買房子時,中午在外面吃飯點了壹盤蝦,我吃了壹個,其余都給我小侄女吃掉了,她才五歲,吃那麽多蝦,未必是好的。但是,大人呢,都不吃,我弟媳婦就剝給她壹個人吃。當時,我叔、我弟、我弟媳婦、我和小侄女五個人,蝦上來之後,我弟媳婦就給我小侄女夾了5個,我就夾了壹個,等我要夾第二個時,看到我叔、我弟、我弟媳婦都沒吃蝦,我也不好意思再夾了。所以,壹盤子都被小侄女吃了。
還記得,有壹次,我弟弟說他在外面跑車,經常吃不上飯。我說泡點方便面墊壹下。他說沒有熱水,不方便泡面。我就給他買了10盒自熱米飯,讓他餓的時候墊壹下肚子。結果,他自己壹盒沒舍得吃,全給兩個女兒吃了。說他兩個女兒都喜歡吃,他就都留給她們倆了。
這讓我想到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小時候,壹味地慣著孩子,讓她以為自己就是家裏的中心,好東西就是該給她的。這樣的話,等到她長大了,也沒有任何的禮讓之心啊。她不知道心疼父母,更不知道體諒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只想著她自己。因為從她記事起,她家裏就是把好東西都給她吃的呀,她習慣了。
這裏有點跑題了,言歸正傳。
當然,說好的獎勵也要真的可以兌現。所以,跟孩子說獎勵時,不能信口開河,要考慮到自己的實際情況,給孩子的獎勵是自己具備條件兌現的,否則,也是沒有效果的。比如我妹妹,在她女兒讀小學三年級時,她曾經許諾她女兒如果考到年級前三名,帶她女兒去爬黃山,結果,她女兒真的考到年級第壹名,她卻因為不舍得花錢而不肯帶她女兒去黃山了,跟她女兒說那麽遠、沒法去。這之後,她女兒就不好好學習了,壹直說她媽騙她的,考好也沒用,也去不了黃山。
人啊,都是天生有惰性的,做壹些辛苦的事情,尤其是那些耗費時間比較久的事情,都需要有外界的驅動力的,有了驅動力,才能有動力啊。對於孩子的學習,更是這樣的,要有獎勵和懲罰的規則,定了規則,就要執行到位,該獎勵就要獎勵,該懲罰就要懲罰。否則,孩子怎樣可以做到十幾年如壹日的堅持努力學習呢?天不亮就起床的辛苦、節假日補課的辛苦、晚上挑燈夜讀的辛苦,都需要有壹定的激勵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