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高低反映了什麽問題?
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又稱為財政依存度,它是衡量壹個國家或壹個地區經濟運行質量的重要指標,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在GDP分配中,國家(或地方)所得占的比重。壹般來說,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說明國家(或地方)財力越充足。作為壹項監督指標,它表明財政收入的規模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而擴大。
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高低,不僅與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以及經濟運行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而且受到國家財稅政策、稅收征管強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壹般來說,經濟運行質量高、第壹產業比重低、新興行業、資源型行業和高附加值行業比重大的地區,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比較高。由於國家對外商投資企業、涉農企業、福利企業等有壹定的稅收優惠政策,這些企業如果在地方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較高,也有可能導致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偏低。另外,在國民經濟核算中,教育、文藝及廣播電影電視業、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等部分行業的增加值主要由工資性收入和固定資產折舊構成,對GDP有貢獻,但對財政收入卻沒有太大貢獻,如果這些行業比重高,也可能使得該地區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低於其它地區。除上述原因之外,財政收入與GDP核算口徑的不壹致,也會使得地區之間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不可比。
中國應降低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嗎這是壹個壹直存在爭議的問題。
壹種觀點認為,中國財政收入連年高速增長,不僅超過GDP增速,也大大超過居民收入增速。2000-2012年,財政收入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增長高出同期GDP增速5個百分點。福布斯排行榜上,曾有“中國稅負痛苦指數全球第二”的說法。有研究報告指出,如財政收入每年比實際增速降低壹個百分點,可使GDP平均增長率略提高0.08個百分點,居民消費總額平均增長率增加1.03個百分點。這將使居民消費占GDP比重進壹步提高,使經濟結構得到改善。
另壹觀點認為,通過減少財政收入補貼全體居民並不是適當的辦法,但有必要推進結構性減稅。
而目前達成***識的是“營改增”。如果“營改增”試點推廣至全國的話,每年能夠再負3000至4000億元。
營改增的實施,可以說是從國家政策層面認可了稅負結構性過重的觀點。
而營改增,本質上就是降低稅負,導致財政收入減少。
中國2014財政收入占gdp多少比重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2000年時約為13.5%,到2012年,該比重上升到22.6%,年均提高0.75個百分點。財政部公布2013年財政收支情況顯示,全國公***財政收入129143億元,增長10.1%。全國公***財政支出139744億元,增長10.9%。
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反差之大說明了什麽?求解當前,由於國家財政面臨很大困難,因此,經濟界提出振興財政的首要任務是提高財政收入的“兩個比重”,尤其迫切的是要盡快提高國家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作為壹項監測指標,它表明財政收入的規模應隨國民經濟的增長而上升,為此,國家要求各級財政預算也應與GDP的增長相適應。近年來,區縣級 *** 均不同程度地關註著這項指標。然而,當區縣間做橫向對比時卻發現了許多問題,區縣間財政收入占GDP比重數據差距懸殊。從1996年、1997年區縣年鑒數據資料上反映,1996年這壹比重高的達到410%,低的只有27%;1997年最高為452%,最低也只有40%。反差說明了什麽?
鄔春仙認為,目前區縣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出現巨大反差的現象反映出如下幾個問題:
①區縣在GDP核算行為上不規範。她說,市統計局對GDP核算制度是統壹的,對方法及資料獲取渠道等均有明確規定,但各區縣並未完全按制度執行,從而出現了GDP核算口徑、範圍不統壹的問題。②人為因素幹擾。目前,各區縣均將GDP增速作為壹級 *** 的考核內容,比重反差過大,說明數據可能有水分。對此,豐臺區統計局副局長李永福也認為,有的區縣由於對GDP理解不甚了解,為完成考核而人為提高速度。③制度上不完善。比如對個體單位的核算問題,對中央、市屬單位資料反饋的問題等。
宣武區統計局局長史象逵認為,反差大主要問題還在GDP核算質量上,目前包括這個比重、包括GDP,在地區間使用均不合適,尤其是橫向比較更不可用。GDP核算質量有待提高,市局從管理上應加強領導,“反差”現象已持續了幾年,該是統壹的時候了。
許憲春說:透過“反差”,說明目前客觀存在著壹對矛盾。從GDP核算看,國家並不要求區縣(地市)壹級核算,但各級統計部門又限於地方 *** 管理的需要,尤其作為壹級 *** 的考核內容,在地區間又必須要進行核算,加之基層的基礎工作薄弱,必然出現核算中的許多問題。
北京市統計局綜合處處長魏小真認為,“反差”現象壹方面反映出統計基礎工作還十分薄弱,另壹方面更暴露出多年來對區縣統計數據管理上的問題。她說,現在討論的這個比重是根據區縣上報的年鑒資料計算的。從年鑒上報數據要求看,對GDP要求的是區縣所屬口徑,財政收入是地方口徑的,但至於區縣上報的數據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我們從未對其做過審核、檢查,只是要求區縣自己負責,可以說對這部分數據的管理是空白。以前,區縣由於有橫向對比的需要,發現過問題,也反饋過意見,但由於市裏不直接使用區縣資料,所以對這項工作也壹直未抓起來。
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有什麽作用壹般債務收入不計入財政收入,前者經常要大於後者。1、前者比後者更能反映財政集中度。財政收入只是標示了財政可能使用和支配GDP的規模,而財政支出表現為對GDP的實際使用和支配規模。2、財政收入反映的是財政參與GDP分配的過程,財政支出反映的是財政在GDP使用過程中的活動。3、前者更能反映全面而準確地反映財政對宏觀經濟的調控能力。
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發達國家是怎樣的
國內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105年為22.49%,這個數據在全球排在169位左右。美國約占17%,新加坡15%左右,澳大利亞、日本以及歐洲多國都在30%以上。
請教2003年中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多少全國財政收入第壹次突破兩萬億元,在2003年全國財政收入達到21691億元(不含債務收入)。而在 *** 總理昨天的 *** 工作報告裏,去年國內生產總值是11.67萬億。這樣,我國2003年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超過了20%。 世界上發展中國家這壹比例壹般是25%,而發達國家的比例更高,所以我國20%並不算高。 財政收入增速高於GDP增速,意味著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增加,這是通過宏觀調控的壹種合理增加。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央壹直希望增加這壹比重。
2003年中國財政收入21715.3億元占GDP136564.6億元的比重為15.90%
92-95年中國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為什麽麽會下降主要是那幾年的高通貨膨脹造成的,高通脹必然伴隨資產價值的重估,資產價值的重估不是必然伴隨稅收的增加、或者不是同比例增加,前者要遠高於後者,造成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
2012年我國財政收入逾11.7萬億元,反映了什麽經濟現象收支不平衡。全國財政收支形成赤字是正常的,也符合預算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當年支出大於收入差額是8000億元,全國公***財政支出大於收入的差額=支出總量(全國公***財政支出+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地方 *** 債券還本支出)-收入總量(全國公***財政收入+調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地方財政調入資金)。在財政部網站的“財政數據”下面有《2012年全國公***財政收入決算表》和《2012年全國公***財政支出決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