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懷堯的主要成就
□2014年2月5日,也就是馬年正月初六,江南某鎮小雨。中國作家富豪榜創始人吳懷堯,冒雨拜訪隱居在此的易中天,兩人相談甚歡,到午飯時間,轉了兩條街,因為飯店酒樓爆滿,最終拐進壹家小面館。
□飯後易中天返回寓所,繼續寫作《易中天中華史:秦並天下》,壹個月後,該書順利完稿,精神煥發的易中天,在上海接受了吳懷堯的獨家訪問。
□本篇獨家訪談,將帶您越過明星學者的巨大光環,去看易中天在日常生活中的本來面目。
本期上榜作家:易中天:“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致敬作家。
1947年生於長沙,曾在新疆工作,在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任教,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2005年登陸央視開講歷史,妙說漢代風雲人物,受到觀眾熱捧,2006年開品三國,掀起收視高潮,壹夜間成為明星式學者。2011年出版十六卷的《易中天文集》;2013年12月5日,易中天中華史第六卷《百家爭鳴》在第八屆作家富豪榜文化盛典首發。
本期訪談主持:吳懷堯,中國作家富豪榜品牌創始人。
1984年生於湖北紅安,師從現代漢語詞典。17歲高二退學到北京做編輯;21歲進入知名媒體擔任深度報道記者;22歲首創中國作家富豪榜引發空前轟動效應,讓華語文學壹夜之間舉世矚目。作家富豪榜迄今成功舉辦八年,成為全民閱讀的超級符號,被億萬讀者譽為中國文化界奧斯卡,推動全民閱讀時代加速到來。
A面考據癖
“不做有意義但沒意思的事”
吳懷堯:上次見面,妳還在寫《秦並天下》,現在已經完稿了,具體上市時間定了嗎?
易中天:按照計劃是4月15日在西安首發。
吳懷堯:我有些作家朋友在完成壹部作品後是心力交瘁如釋重負,妳給我的感覺是意猶未盡樂此不疲,為什麽?
易中天:(笑)我比較看重兩條,壹個是做這件事要有意義。第二,做的這件事還得有意思有趣,只有意義沒有意思的事我是不做的,只有意思沒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偶爾做壹點,最好是既有意義又有意思,寫中華史就是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事情。
吳懷堯:以壹己之力寫三十六卷本中華史確實很酷,寫作過程中會有讓妳不爽的事嗎?
易中天:如果某壹段或者某壹節,我自己寫得不爽,我壹定要廢掉不可,哪怕寫得再多也把它廢掉,不怕浪費這個時間,重寫!
吳懷堯:這讓我想起武俠小說裏面的高手,渾身冒著白氣,跟自己比拼內力。
易中天:(笑)如果作者自己都不感動都不爽,妳怎麽能感動讀者?不可能的。妳如果寫得磕磕絆絆的,說明妳自己沒搞清楚,如果妳寫得很不順,可能切入點是錯的,壹定要找路。
吳懷堯:舉個例子吧。
易中天:第八卷第壹章我開了四五次頭,感覺不對,最後換了壹個誰也沒有想到的切入點。我壹個字壹個字讀《史記》,找到壹個被史學界忽略的人物,就是漢惠帝劉盈,他是劉邦和呂後的兒子,西漢的第二個皇帝。我在史料中發現壹個問題。據史料記載,漢惠帝當了4年皇帝,才舉行成年禮;相比之下,漢武帝劉徹16歲登基,比漢惠帝還小壹歲,但是在登基前幾天加冠舉行了成年禮,也就是說他父親漢景帝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就為這個未成年的兒子劉徹提前舉行了成年禮,讓他直接當皇帝。 從常理上說,惠帝登基以後要給他加冠,要行冠禮,為什麽拖了四年?這是沒有人註意到的問題。
“寫作累了就看壹部爛片”
吳懷堯:只有翻開歷史的細節,才能看到真相。妳發現的秘密是什麽呢?
易中天:壹定要發現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很多秘密往往就在那個細節裏面。這後面是有秘密的,當然我會揭曉,請看中華史第八卷,現在不要講,留點懸疑(笑)。我們來寫歷史,如果我們寫的歷史是把人家寫過的換壹種語言重說壹遍,有多大意義呢。妳必須要有所發現,妳要有所發現妳壹定要到場,我們現在到歷史現場的唯壹辦法就是去讀原著,秘密就藏在那裏。
吳懷堯:我能不能這麽理解——妳單槍匹馬殺到歷史現場為讀者做直播,現場直播歷史。
易中天:這個說法我非常認同,中華史的特點就是現場直播,我壹定要求它現場直播。當然還不是所有的歷史都可以直播,有時候也要當壹下歷史新聞評論員,可能有些片段就是新聞評論員的口氣,畢竟還要體現史觀,光有史感是不行的。
吳懷堯:當妳寫作感到疲憊時,怎麽放松自己?
易中天:看偵探小說或者看壹部爛電影。
吳懷堯:爛電影妳看得下去呀?
易中天:我現在不是隱居江南某鎮嘛,我們鎮上是沒有電影院的。我家電視機是可以點播電影看的。
吳懷堯:妳這是惡心自己,成全導演。
易中天:我就要看它有多爛,很爛的電影壹定是不動腦子的,妳不用費任何腦子,歪在沙發上看唄。
B面細節控
“工程師思維和藝術家思維要兼得”
吳懷堯:據我所知,此前妳的新書首發式,妳會提前去現場走臺,親自與主持人溝通活動環節及註意事項,講臺高度如果超過1.2米,還會讓主辦方增加腳墊,妳這樣抓細節好嗎?
易中天:抓細節的人有壹個問題,往往會變成事務主義者。
吳懷堯:什麽叫事務主義者?
易中天:就是瑣瑣碎碎,過分註重細節,進入另壹個誤區,變得婆婆媽媽。
吳懷堯:妳覺得自己有這樣的問題嗎?
易中天:(笑)我沒有……做事就像建設城市先做規劃,蓋房子先打地基,然後按圖施工,這是所謂的工程師思維。還有壹種思維,叫藝術家思維,藝術家思維是倒過來的。(打手勢比劃)壹張宣紙,鋪在案子上,拿起壹支筆來,蘸了墨以後,壹不小心壹滴墨滴到紙上了,然後他因勢就形,把這個墨點畫成什麽東西,這是藝術家。工程師思維和藝術家思維,這兩種思維我們都得要。
吳懷堯:妳的演講方式有點像藝術家思維,妳每次上場前已經想好了講什麽和怎麽講?
易中天:每次要講的主題和內容,我像工程師壹樣是提前規劃好的,但是我怎麽開這個場,我不到現場我是不知道說什麽的,我更多的是現掛,針對於現場的情況,臨時發揮的內容。
“這年頭,誰也不比誰傻,切忌裝”
吳懷堯:演講時會不會有大腦壹片空白的尷尬時刻?
易中天:到現場之前肯定是壹片空白的,到了現場就不空白了。去年八月,我受邀參加西安華山論劍活動,開場的第壹句話我完全沒有準備,主持人問我為什麽到西安來,我就用西安話說,額也是陜西滴,額是大差市滴,大家都是額的鄉黨……現場氣氛馬上就很活躍,接下來的交流效果,妳可以去想象(笑)。
吳懷堯:妳這麽說我倒想起來壹件事,去年妳的《從春秋到戰國》在武漢大學首發,當地媒體報道,1萬多人擠爆武大梅園操場,沒有拿到票的學生,上演了“男生爬院墻,女生急得哭”的大戲,人上壹千無邊無沿,人上壹萬徹地連天,當時妳上臺後第壹句話是怎麽現掛的?
易中天:武漢大學120周年校慶,校友易中天前來報到!
吳懷堯:在公眾場合做大型演講,開口第壹句話就點燃現場,妳為什麽總能做到這壹點?
易中天:我告訴妳,只有四個字——坦誠相待。很多人達不到自己想追求的效果的原因,不在術,在道,我們講術講得太多了,職場三十六計,成功學,這些都是害死人的術,最根本的就是壹個道——坦誠相待——如果妳可以發表,再加三個字:不裝X。尤其是這個年頭,誰也不比誰傻,現在人多聰明,尤其90後,妳裝就看出來了。如果妳提出的問題我答不了,我就老老實實說我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我沒有研究過,我不敢亂講,這是坦誠相待。技巧肯定也有,我認為技巧不重要。
吳懷堯:大概壹周前,妳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現在有專人負責打理?
易中天:對。微信是壹個新生事物,對我來說非常非常陌生,而我又很笨很笨,還需要好好學習,與時俱進。這世界變化太快,雖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我這個前浪還是不想死在沙灘上,要前浪跟上後浪。
C面強迫癥
“吃飯從來不要別人幫夾菜”
吳懷堯:妳很少給人添麻煩,甚至吃飯的時候,從來不要別人幫妳夾菜?
易中天:這是文化問題,西方人都是自己來,有些中國人不知道為什麽非要別人來,我覺得是因為皇帝都是太監夾菜,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大家都跟著來,有壹點地位了叫別人夾菜,這多無聊,求人不如求己,我壹貫的主張就是要各人自掃門前雪,每個人都把自己門前雪打掃幹凈,就沒有他人瓦上霜需要操心,每個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天下就太平了,很多問題出現就是因為很多人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專門管別人的閑事。
吳懷堯:有次聚會,我碰到某位喜歡對暢銷書品頭論足的專家學者,我問他幾部他點評、批評過的暢銷書封面大概什麽顏色,包括《易中天中華史》,結果他壹個都答不上來。
易中天:這樣人的意見可以不聽,妳幹嘛要理睬他呢。所以妳說的有些批評,我的回答也是壹樣的,我為什麽要用別人的錯誤來折磨自己呢,至於要我去糾正他的錯誤,對不起,我沒這個義務,我為什麽要免費給他上課呢。
吳懷堯:不屑壹顧?
易中天:說不屑壹顧嚴重了,更準確壹些的說法是妳顧不顧都壹樣,壹個人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但是對於存心找茬的人是不可改變的。他這種所謂誤解或者誤判有兩種情況,第壹種他就是存心找妳的茬,妳做什麽他都反對,那妳休想改變他。第二種情況他是根本不了解,他看都沒有看,他就想當然下壹個判斷,妳去跟他解釋,是他不屑壹顧。妳為什麽要去對壹個對妳不屑壹顧的人苦口婆心呢?
“起床第壹件事燒開水”
吳懷堯:隱居江南某鎮,潛心寫作中華史,這是妳的主要現狀,妳平常的作息規律嗎?
易中天:規律,基本上是8點鐘起床,起床後第壹件事情是把水壺打開燒開水,燒開水的時間就去上廁所,廁所上完了以後水燒開泡茶,茶泡好了以後洗澡,洗完澡以後茶也泡好了,喝茶以後我就會上電腦寫作,壹點時間不耽誤,電腦工作大概壹個小時,不能老在電腦跟前坐著,這個時候就去吃早餐,吃完早餐之後不能馬上寫作,然後澆澆花,洗洗衣服。
吳懷堯:為什麽吃完早餐不能馬上工作?
易中天:吃完早中晚餐半個小時左右是不能工作的,妳吃飽了以後,血就要到胃裏面去,心臟要把血輸送到胃裏面去蠕動,去消化,這時候妳如果用腦,大腦就會把血液調走,對胃不好。所以飯後半個小時,我不睡覺,不看書,不寫作,幹什麽呢,早晨洗衣服,澆花,反正就是做點小家務,走來走去,然後再工作到中午。晚上睡覺前,看第二天需要的史料,把壹些關鍵詞或者句子、邏輯關系記下來,好腦子不如爛筆頭。
吳懷堯:嗯,妳的時間管理方法,值得我借鑒。
易中天:時間不是擠出來的,是安排出來的,關鍵妳要會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效率。我最欣賞就是深圳的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很多人完全沒有效率,原則上我出差時是不會在堵車的時間點在外面跑的,萬不得已堵在路上,我就在車上打電話,發短信,安排各種事情,我不能把時間浪費掉。
吳懷堯:妳這些習慣是年輕時就養成的嗎?
易中天:我從來就是,我上中學的時候就是有工作表的,計劃性極強,每天要記日記,記日記只有壹個目的,就是記我今天幹了什麽,我都是流水帳,不發任何感慨的,比如今天就會有壹筆,下午與懷堯談,談什麽也不記得了。每到年終我要盤點,看自己今年都幹了壹些什麽,光陰有沒有虛度。
吳懷堯:妳很怕浪費時間?
易中天:對於我來說第壹寶貴就是時間,沒有比時間更寶貴的了。
吳懷堯:人是群居動物,但妳大多數時候卻是壹個人,足不出戶,神交古人,上下求索,妳內心會有孤獨的時候嗎?
易中天:我的第壹樂趣永遠在工作當中,沒有事幹了我才麻煩呢,沒事幹就要生病了。至於孤獨這個問題……有點八卦啊,我不回答(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