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龍舟相傳始於清代,由佛山什麽群眾始創
陸地龍舟相傳始於清代,由佛山山紫鋪坊群眾始創。
佛山民間秋色賽會劃龍船是在陸地上進行。佛山陸地龍舟相傳始於清代,由佛山山紫鋪坊群眾始創。“龍船”用竹篾紮成,底部裝上滾輪,龍頭和龍尾是工藝精湛的龍船燈,用剪紙、絨球、鐐片裝飾,光彩奪目。船兩邊各綢布繪上龍鱗,下部繪畫水浪,插上頭牌、彩旗、龍船鼓手於其中。
龍船長 6 至 10 米,十至數十人表演,演員分成兩排,站立於“船”中,用腰帶系著船體,以步代舟,帶動龍船前進。劃船者各擴船橈,鼓手、鑼手各司其職,在鼓聲和指揮者的指揮下,有節奏地口呼號子奮力劃船,觀侖為之助威,場面熱烈,構成壹幅力爭上遊、賽龍奪錦的動人圖畫,絲毫不遜在江河上賽龍的情景。
富有地方特色的旱地龍船,是本地群眾喜愛的遊藝形式之壹,也是佛山秋色賽會必不可少的表演項目之壹。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壹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壹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