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的譚元壽去世,他是京劇潭門第幾代傳人?
譚元壽是國家壹級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項目代表性傳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項目代表性傳人。
他出身於梨園世家,是京劇譚派第五代傳人,曾祖父譚鑫培為譚派創始人,祖父譚小培、父親譚富英(?四大須生?之壹)均繼承譚派。1938年譚元壽入富連成社科班,從雷喜福、張連福、劉盛通學老生,從王連平、茹富蘭學武生;1945年出科後,曾為荀慧生?挎刀?,參加裘盛戎的班社。 譚元壽生於京劇界最負盛名的譚家,曾祖父譚鑫培創立譚派,父親譚富英更是將譚派發揚光大。譚元壽註定也要將這份家族榮光傳承下去。他自幼跟隨舅舅、譚派須生宋繼亭學戲,5歲登臺,先後和祖父、父親同臺演出《汾河灣》。
1949年自行挑班,1954年加盟北京京劇團(今北京京劇院),在大師雲集的集體中,他的演技逐年精到嫻熟,漸成大家氣候。譚元壽嗓音高亢,功底紮實,全面繼承了譚派的藝術風格,又借鑒了余派傳人李少春的表演,文武兼備的他可以說是壹個合格的繼承者。不僅對本派的《定軍山》《南陽關》《戰太平》《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問樵鬧府?打棍出箱》《桑園寄子》等劇目駕輕就熟,《打金磚》《野豬林》《連環套》這樣亦文亦武考驗功夫的劇目也很擅長。
上世紀八十年代,傳統戲恢復演出後,譚元壽作為京劇界老藝人和北京京劇院主力演員,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先後出演《黑水國》《龍鳳呈祥》和《群英會》等劇目,並為近20部老戲錄音進行了配像,不僅為譚派,也為了京劇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