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失聯中國什麽態度?
我海軍立體搜救
2014年3月8日出事的當天,中國救援力量就已經做好緊急出航的準備,3月9日13時,中國“海警3411”船成為第壹艘抵達馬航飛機疑似失聯海域中心點附近的中國船只,同時“南海救101”輪在三亞搭載了由專業潛水員組成的應急救助隊和打撈專家之後,前往馬航失聯飛機疑似墜落海域進行援救,並將與“南海救115”匯合編隊搜尋。
就在先鋒救援部隊做好準備的時候,我人民海軍也準備立即出航,我國海軍兩艘軍艦“井岡山”兩棲船塢登陸艦和“綿陽號”導彈護衛艦正開往失聯航班馬航MH370航班可能失事的海域。早9日淩晨3點左右,井岡山號軍艦從湛江市出發前往搜救,艦上裝備有救生設施,水下探測裝備以及水和食物。兩架直升機、30名醫護人員、10名潛水員和52名海軍人員也在艦上。
第壹梯隊完成集結後,中國又連續派出了第2支海軍力量前去繼續增援。中國導彈驅逐艦海口艦和兩棲船塢登陸艦昆侖山艦組成的海軍搜救馬來西亞失聯航班增援兵力,已分別於9日16時15分、17時從三亞、湛江軍港起航,向搜救海域方向前行。這次昆侖山艦搭載有51名陸戰隊員,還有沖鋒舟和橡皮舟等救援設備。南海艦隊航空兵2架艦載直升機也將與昆侖山艦會合參加救援。
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上面可以搭載有固定翼機以及直升機等,可獨立地對海上空難事故展開全方位的搜救行動。同時,大型艦艇指揮中心信息化設備比較齊全,還可以作為救援現場臨時的指揮所,此外大型軍艦由於空間較大,非常利於方便安置眾多傷員,可在事故現場立刻展開全天候的搶救、醫治工作,對傷員實施早期治療,這樣就可以大大地降低海上空難事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起到非常重要的關鍵作用。
而海口號驅逐艦具有相當強的海難現場的搜救能力,艦上的雷達、光電設備、聲吶、通信設備和壹體化的自動指揮系統亦可充當搜救、指揮、協調的臨時指揮所。艦載直升機更是可充當救援行動的海上多面手,偵察、空投、打撈、運輸、驅鯊、吊運救生筏等樣樣在行。艦上的後勤物資和醫務所同樣可在海難現場展開有效的搶救行動,打撈、醫治落海的機上乘務人員和旅客,充當臨 時安置傷病員的機動收治平臺,並可保證隨艦出海的航空事故鑒定專家及時對打撈出水的飛機物品進行分析鑒定,以便盡快找出飛機失事的原因等等。
但經過很長時間的搜索,和馬航方面不負責的引導。最終將搜索區域放到了南印度洋上,這個搜救艦艇編隊是由千島湖艦、昆侖山艦和海口艦組成的,編隊還攜帶了兩架艦載直升機和黑匣子探測儀等壹些搜救設備。中國海軍的第壹批艦艇將於3月26日早上抵達南印度洋的目標海域開展搜救工作。同時,中國海軍第17批護航編隊將赴印度洋搜尋失聯客機,該編隊由東海艦隊導彈驅逐艦長春艦、導彈護衛艦常州艦和綜合補給艦巢湖艦組成,攜艦載直升機2架、特戰隊員數十名、任務官兵810余人。
在這次救援中,解放軍海軍派出史上最強救援隊伍,可以說已經派出了歷史上陣容最龐大的海上救援隊伍。
衛星偵察全覆蓋
馬航客機失聯事件發生後,中國展開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搜救行動,在這次行動中,除了動用海軍的多艘艦艇和海空軍的多種型號飛機進行海上搜救,同時為了便於展開大範圍的觀測搜救行動,我國還調用了10枚衛星參與搜救行動。
在世界歷史上,壹個國家動用10枚不同型號的衛星,只針對壹架失蹤民航機展開搜救,都不曾有過。中國這次搜尋馬航客機則完全是壹場完整的太空“戰役級”行動。從目前公開的情況來看,我國調用的10枚衛星均屬民用衛星,包括“風雲”氣象衛星、“海洋”海洋調查衛星、“遙感”遙感衛星和“高分”高分辨率民用衛星四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