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五十.《出生入死》

五十.《出生入死》

《道德經》第五十章,老子把人分成三種,他是這麽說的: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十有三就是百分之三十的意思。生之徒,百分之三十;死之徒,百分之三十;動之死地,百分之三十。加起來只有百分之九十,還有百分之十,老子把它叫作善攝生者,即很會養生,很會保健的人。

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同樣是自然生,自然死,沒有特別去養生,也沒有自己去找死,這種人占了百分之六十,因為裏面有壹部分是生之徒,有壹部分是死之徒。

換句話說,同樣自然生,自然死,有生來就長壽的,百分之三十;也有生來就短命的,百分之三十;還有百分之三十,不動則已,壹動就自找死路。另外百分之十,善攝生者,他們很會養生,很會保健,但為數不多。

“出生入死”,為什麽叫出生?為什麽叫入死?出生的意思,就是從無到有。入死就是從有到無,因為老子講,壹切事情都是生於無,然後復歸於無。萬物生於無,最後復歸於無,就叫出生入死。

我們常常問人家,生從哪裏來?死往哪裏去?就是這四個字,出生入死。生從生處來,死往生處去,這就表示中國人很重視生。

我們沒有說,死往死裏去。所以人走了,我們叫往生,沒有叫往死。我們是生的學問,我們的生活很重要,我們所講究的是人生。

這跟孔子說的,“未知生,焉知死”,其實是不謀而合的。這不是忌諱,不是迷信,而是循環往復,生生不息,本來就是生。

“生之徒”,是說自然長壽的;“死之徒”,就是自然短命的。不見得說,我什麽都不管,壹切順著自然,就壹定會長壽,不壹定。

動植物也是壹樣,有的活得久壹點兒,有的活得短壹點兒。人的壽命是不壹樣的,所以我們常常講,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因為有生之徒,就有死之徒。

人自然生,自然死,裏面分兩類:壹類占百分之三十,是自然長壽的;另壹類百分之三十的人,是天生短命的,這不能怪他。

還有壹種,老子特別提出來,叫作“人之生”,說這百分之三十的人,壹生出來,不動則已,動之死地。

“動之死地”,就好比走路不好好走,壹只手拿著手機,不停地玩;我就想到動之死地。

夫何故?

其實是老子老子講完那三種人的比例以後,提出壹個問題,為什麽會這樣?他的答案是:

以其生生之厚。

就是說妳求生太過了,貪生怕死,而又不得其法,反而加快死亡。太過重視營養的人,最後也是動之死地。人想養生,要得其法。

所以老子接著就說:

蓋聞善攝生者。

據說,那些很會保健,很會養生的人,

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這種人就算在陸地上到處去走,也不會碰到兇猛的野獸。

其實也不是說不會,老子的意思是說,就算碰上了,它也不會咬他,他也不會死。這種人就算去打仗,到處都是兵器,也不會為甲兵所傷。

下面老子接著分析,為什麽會這樣?

兕無所投其角。

那種兇猛的野獸,它想傷害妳,但它找不到下手的地方,它的角不曉得頂哪裏。

虎無所措其爪。

就算很兇猛的老虎,它的爪子很厲害,但是它找不到地方可以傷害妳。

兵無所容其刃。

雖然兵刃很厲害,但是妳沒有可以被傷的地方。?

老子知道我們聽了這些,都很疑惑,怎麽可能?所以他說:

夫何故?

這是什麽道理?壹句話就講完了:

以其無死地。

“無死地”就是沒有制造死亡的原因。

我們現在傳承成四個字:命不該絕。命不該絕的時候,碰到再兇的野獸,再猛的老虎,再尖銳的刀刃,都不會受傷。因為妳自己沒有制造讓自己死的緣由。真的會這樣嗎?

其實老子講的並沒有這麽具象,他在告訴我們壹個觀念,就是壹個人只要戒除貪念,只要不對死有恐懼,只要謝絕壹切聲色名利,就很會攝生,很會保養自己,就不會把自己置之於死地。

我們從另外壹個角度來說,置之死地而後生,跟這個其實是不謀而合的。我已經置之死地了,再也沒有死地了,也不必擔心了,結果反而不會死,反而會壹心向生的方向去努力,這樣就不會動之死地。

道是壹樣的,動物也是道所生,動物身上的道和我們身上的道是壹致的。妳只要不去犯它,它多半不會來犯妳。

老子為什麽壹直說,人要復歸嬰兒,就是當妳沒有任何心思,沒有任何雜念的時候,反而很純真,而純真就很接近道,那就給妳很大的保護,這只是給大家做參考。

我們能不能長壽,誰也沒有把握,所以長壽也不必高興,短命也沒有什麽好怨的。讀完《道德經》,妳就知道自然生自然死裏面,必然有兩種,而且數目都還差不多。我們所要在意的是後面這種,不要讓自己動之死地。

我們善攝生,花點時間在自己身上,好好保健,好好養生,這也不容易,不是說花些錢,買些保健品,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真正最要緊的,還是內心的修養。老子說戒除貪念,不該得的不要妄想,不要追求虛名,不要追求不正當的利,更不能追逐虛華、奢侈以及聲色,那妳就無死地了。無死地就會避免很多意外死亡。

—— 曾仕強講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