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為什麽魯迅的壹些文章被從課文中剔除呢?

為什麽魯迅的壹些文章被從課文中剔除呢?

但是事實是,魯迅的文章其實只被剔除了壹部分,在語文的初中教材中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故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孔乙己》等等文章。

在語文的高中教材中也還有《拿來主義》,《祝福》,《阿Q正傳》等等文章。

所以謠言止於智者,聽到任何事情的時候,還是要親自去查資料或者來悟空來問問大家。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魯迅這些年確實有被打壓的趨勢,而把魯迅文章從教科書中剔除壹部分也只是這個趨勢導致的結果而已。

那麽到了今天,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的看待這樣壹個現象呢?

其實我們喜歡魯迅,研究魯迅,著重的是魯迅的精神,而非他究竟有幾篇文章進了教科書。

而且這幾篇文章也遠遠不能讓妳真正的了解魯迅。

魯迅是個大家,就算看完他700萬字的魯迅全集,也不壹定能了解到魯迅的深度。

從魯迅先生棄醫從文開始,他就走上了自己的那條救國,喚醒世人的艱難道路。

他的文章很鋒利,鋒利得直抵中國人的病竈,將要臉的中國人罵得體無完膚。

這樣的魯迅在那個時代,就是壹個瘋子,壹個不被世人理解的人。

許多人指責他為什麽把中國人貶得壹無是處,說中國人天生都有許多的劣根性,而他其實也是中國人中的壹員。

許多人指責他為什麽要貶低中國的文化,而他自己又是文化大師。

許多人指責他為什麽要抵制古文,推廣白話文,而他自己也是研究古文的大師。

有人覺得他肯定是壹個橫眉冷對的人,哪知道他卻興趣廣泛,愛好美食。

雖然直到今天我們大多數人接受魯迅的思想,都是通過的教科書。

但是教科書中所挑選的文章都是帶有很明顯的意識引導的。

如果我們要想真正的了解先生,與其今天我們在這裏討論該不該將魯迅先生的作品移出教科書裏,還不如讓我們細細的讀壹讀先生教科書外的文章,真正的去體會其中的精神。

魯迅先生雖然已經走了80多年了,但是他對這個世界至今還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這是為什麽呢?

因為今天的世界雖早已不是魯迅先生所在的世界了。

雖然環境在變,社會在變,科技在變,但是道理人性卻是不變的。

這些我們都是知道的,但是為什麽我們又會對魯迅先生的文章移出教科書而激動呢?

那是因為在當今這個快餐文化泛濫,返古文化猖獗,功利性文學四溢的時代,太缺少先生這樣的作品了。

不敢想象,如果我們未來的孩子們都不學魯迅了,都不知道魯迅了。

到那個時候,那個世界是變好了,還是變糟了?

那就留給後人評說吧。

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教科書不講魯迅了,那麽作為家長,還是應該把魯迅先生的作品和精神講給後人聽的,因為有思辨,才會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