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與環境的關系?
壹、降水
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區,房頂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瀉水和減少屋頂積雪。中歐和北 歐山區的中世紀尖頂民居就是因為這裏冬季降雪量大,為了減輕積雪的重量和壓力所致。我國雲南傣族、拉祜族、佤族、景頗族的竹樓,頗具特色。這裏屬熱帶季風氣候,炎熱潮濕,竹樓多采用歇山式屋頂,坡度陡,達45°~50°;下部架空以利通風隔潮,室內設有火塘以驅風濕。這種高架式建築在柬埔寨的金邊湖周圍、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等地亦有分布。我國東南沿海廈門、汕頭壹帶以及臺灣的騎樓往往從二樓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既利於行人避雨,又能遮陽。湘、桂、黔交界地區侗族的風雨橋、廊橋亦是如此。降雨少的地區,屋面壹般較平,建築材料也不是很講究,屋面極少用瓦,有些地方甚至無頂,如撒哈拉地區。我國西北有些地方氣候幹旱,降水很少,屋面平緩,壹般只是在椽子上鋪上織就的蘆席、稻草或包谷稈,上抹泥漿壹層,再鋪幹土壹層,最後用麥稭拌泥抹平就行了。寧夏雖然也用瓦,但卻只有仰瓦而無復瓦。這類房屋的防雨功能較差。如秘魯首都利馬氣候炎熱幹燥,房屋多為土質,屋頂用草甚至用紙箱覆蓋,城市亦沒有完善的排水設施,1925年3月因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突降暴雨,結果洪水中土墻酥軟,房屋倒塌,道路沖毀。
圖1 南方騎樓示意圖
降水多的地方,植被繁盛,建築材料多為竹木;降水少的地方,植被稀疏,建築多用土石;降雪量大的地方,雪甚至也是建築材料,如愛斯基摩人的雪屋。我國東北鄂倫春人冬季外出狩獵時也常挖雪屋作為臨時休息場所。
二、氣溫
氣溫高的地方,往往墻壁較薄,房間也較大,反之則墻壁較厚,房間較小。曾有人通過調查西歐各地的墻壁厚度發現,英國南部、荷蘭、比利時墻壁厚度平均為23厘米;德國西部、德國東部38厘米;波蘭、立陶宛50厘米;俄羅斯則超過63厘米,也就是愈靠海,墻壁愈薄,反之墻壁愈厚。這是因為歐洲西部受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冬季氣溫在0℃以上,而愈往東則氣溫愈低,莫斯科最低氣溫達-42℃。我國西北阿勒泰地區冬季漫長嚴寒,這裏房子外觀看上去很大,可房間卻很緊湊,原來這種房屋的墻壁厚達83厘米,有的人家還在墻壁裏填滿幹畜糞,長期慢燃,用以取暖。我國北方農村住宅壹般都有火炕、地爐或火墻,北方城市冬季多用燃煤供暖。近年來大多已改用暖氣管道或熱水管道采暖。
有些地方為了抵禦寒冷,將房子建成半地穴式,我國東北古代肅慎人就住這種房子,赫哲族人壹直到解放前還住著地窨子。壹些氣溫高的地方,也選擇了這種類型的地窨子,如我國高溫冠軍吐魯番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壹間半地下室,是用來暑季納涼的,據測量在土墻厚度80厘米的房屋內的溫度如果為38℃,那麽半地下室裏的溫度只有26℃左右。我國陜北窯洞兼有冬暖夏涼的功能,夏天由於窯洞深埋地下,泥土是熱的不良導體,灼熱陽光不能直接照射裏面,洞外如果38℃,洞裏則只有25℃,晚上還要蓋棉被才能睡覺;冬天卻又起到了保溫禦寒的作用,朝南的窗戶又可以使陽光盈滿室內。氣溫高的地方,往往將房屋隱於林木之中,據估計夏天綠地比非綠地要低4℃左右,在陽光照射下建築物只能吸收10%的熱量,而樹林卻能吸收50%的熱量。我國雲南省元陽縣境內有壹種特殊的房頂—水頂,平平的屋頂上又多了壹汪水面,屋外陽光熱辣,屋裏卻十分蔭涼。
三、光照
室內光照能殺死細菌或抑制細菌發育,滿足人體生理需要,改善居室微小氣候。北半球中緯地區,冬季室內只要有3個小時光照,就可以殺死大部分細菌。因此從采光方面考慮,房屋建築需註重三個方面:①采光面積,②房間間距,③朝向。氣溫高的地方,往往窗戶較小或出檐深遠以避免陽光直射。吐魯番地區的房屋窗戶很小,既可以避免灼熱的陽光,又可以防止風沙侵襲。傣族民居出檐深遠,壹個目的是為了避雨,正所謂“吐水疾而溜遠”,另壹個目的是遮陽。有些地方還在屋頂上做文章,如《田夷廣紀》記載:我國西北壹些地區“房屋覆以白堊”以反射烈日,降低室溫。氣溫低的地方,窗戶壹般較大,以充分接收太陽輻射,但窗戶往往是雙層的,以避免寒氣侵襲,如我國東北地區。寧夏的“房屋壹面蓋”也是為了充分利用太陽輻射。日本西海岸降雪量大,窗戶被雪掩蓋,因此常常還在屋頂上伸出壹個個“脖子式”高窗,以彌補室內光照不足的狀況。
房屋之間的間距是有講究的,尤其是城市中住宅樓建設更要註意。樓間距至少應從滿足底樓的光照考慮。光照也是影響房屋朝向的因素之壹。北半球中高緯地區房屋多座北朝南,南半球中高緯地區則多座南朝北,赤道地區房屋朝向比較雜亂,這與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有關。
四、風
風也是影響建築物風格的重要因素之壹。防風是房屋的壹大功能,有些地方還將防風作為頭等大事,尤其是在臺風肆虐的地區。日本太平洋沿岸的壹些漁村,房屋建好後壹般用魚網罩住或用大石塊壓住;我國臺灣蘭嶼島,距臺風策源地近,臺風強度大,破壞性極強,因此島上居民雅美族人(高山族壹支)創造性地營造了壹種“地窖式”民居。房屋壹般位於地面以下1.5米~2米處,屋頂用茅草覆蓋,條件好的用鐵皮,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迎風坡緩,背風坡陡,室內配有火堂以彌補陰暗潮濕的缺點,還在地面上建涼亭備納涼之用。
風還會影響房屋朝向和街道走向。在山區和海濱地區,房屋多面向海風和山谷風。我國雲南大理有句歌謠:“大理有三寶,風吹不進屋是第壹寶”,大理位於蒼山洱海之間,夏季吹西南風,冬春季節吹西風即下關風,下關風風速大,平均為4.2米/秒,最大可達10級,因此這裏的房屋座西朝東,成為我國民居建築中的壹道獨特風景。城市街道走向如果正對風向,風在街道上空受到擠壓,風力加大,成為風口,因此街道走向最好與當地盛行風向之間有個夾角。在壹些炎熱潮濕的地方,通風降溫成為房屋居住的主要問題,如西薩摩亞、瑙魯、所羅門群島等地區,房屋沒有墻。現代住宅建築比較講究營造“穿堂風”,用來通風避暑。
最後,值得壹提的是,就某種建築物風格形成而言,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兼有避雨、遮陽、防風、納涼等多種功能,同時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能牽強地認為是單壹作用造成的。我國的蒙古包,既是對草原地區流動放牧的適應,同時蒙古族人又根據氣候、地形等條件摸索出“春窪、夏崗、秋平、冬陽”的遷徙原則。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