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宋代五大名窯分別有哪些特色

宋代五大名窯分別有哪些特色

壹、汝窯

1、釉色

汝窯之不凡在其釉色,釉色以天青為主要顏色,亦包含天藍、粉青、月白等色,有“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的美譽。

汝民窯的釉色則豐富多彩,不同釉色間有明顯的地域性,即同種釉色的汝瓷主要由某壹地區所生產。

2、器形

從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出土的汝官窯瓷片分析,器型主要有碗、盤、缽、瓶、洗、盞、水仙盆、尊、蓋等幾類。采用手拉坯的方法制作,技法熟練。

碗、盤為日常生活器皿,故造型簡單大方,僅以十瓣瓜棱形或蓮口式予以點綴,美觀實用。缽造型成斂口,下有凹圈足或矮圈足,小巧典雅,富有生趣。

瓶、洗兩類造型多樣,線條流暢。茶盞托造型講究,富於裝飾。而水仙盆分橢圓形和海棠式兩種,設計精巧,顯示了皇家的審美意趣。

汝民窯主要生產民間生活用瓷,造型多樣,采用多種裝飾技法。各窯口在裝飾方法和裝飾紋樣上各有其長處。

3、開片

傳世的汝官窯瓷大多器表有紋片,無紋片者極少見。汝瓷釉面的開片是在燒制過程中因為胎和釉的膨脹系數不壹而出現的開裂紋片,這本來屬於瑕疵,但在文人眼裏卻成了藝術效果,皇宮貴族也相當崇尚

關於開片,文獻紀載∶“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目前公布的汝窯傳世品中,無紋片的只有壹件,即是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青瓷無紋水仙盆。

由於汝窯以瑪瑙作為釉料,所以不管是冰狀紋片、淺開片或白色短紋片等,皆為魚鱗狀開片,沒有紋線較長的大開片,這是汝窯與其他瓷釉面開片不同的地方。

4、支釘

汝官窯施釉技法精湛,多采裹足支燒,支釘很小,因此有“芝麻支釘”之說,使器表和器底全施滿釉。另外也有少數采用墊餅墊燒法,器表和器底均施釉,圈足底則露胎無釉。

支釘的多少因器形大小而定,多者五個,少者三個,惟橢圓洗、海棠洗和水仙盆采用六支釘,四支釘者極為罕見。

汝民窯以墊餅燒制為主,少數為全滿釉支釘燒制。相較之下,汝民窯的支釘稍大,如綠豆瓣。

二、鈞窯

鈞窯土脈細,釉彩有兔絲紋:紅的像胭脂、朱沙,青翠的像蔥,紫色如紫玫瑰等多種顏色,俗稱海棠紅、梅子青、茄皮紫、天蘭等色彩。鈞窯瓷器常發生窯變,除本色釉外還會變出其他顏色,而鈞瓷的名貴正在於其獨特的窯變釉色。

其釉色是燒制過程中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繪,每壹件鈞瓷的釉色都是唯壹的,故有“鈞瓷無雙”的說法,鈞瓷的釉質深厚透活,晶瑩玉潤,有明快的流動感。

明代文震亨在《長物誌》壹書中對鈞窯的評論:“均州窯色如胭脂者為上,青若蔥翠、紫若黑色者次之,雜色者不貴。”

景德鎮窯在清代也燒制仿鈞窯瓷器。

三、官窯

宋代官窯瓷器主要為素面,既無華美的雕飾,又無艷彩塗繪,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紋為飾。其胎色鐵黑、釉色粉青,“紫口鐵足”增添古樸典雅之美,“紫口鐵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鐵量高達3.5%-5%,致使制品的口緣釉薄處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處呈黑褐或深灰色。

官窯的器形除常見的盤、碟、洗等之外,仿商、周、秦、漢古銅器中的各式瓶、爐樣式也很多。

四、定窯

定窯之所以能顯赫天下,壹方面是由於色調上屬於暖白色,細薄潤滑的釉面白中微閃黃,給人以濕潤恬靜的美感,另壹方面則由於其善於運用印花、刻花、劃花等裝飾技法,將白瓷從素白裝飾推向了壹個新階段。定窯造型以盤、碗最多。

五、哥窯

許多瓷器在燒制過程中,為了追求工藝壹般都不允許有太多的釉面的開裂紋片,但哥窯卻將“開片”的美發揮到了極致,產生了“金絲鐵線”這壹哥窯的典型特征:由於開片大小不同,深淺層次不同,胎體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汙染程度也不盡相同,致使開片紋路呈色不壹。

哥窯瓷器釉面大開片紋路呈鐵黑色,稱“鐵線”,小開片紋路呈金黃色,稱“金絲”。“金絲鐵線”使平靜的釉面產生韻律美。宋代哥窯瓷器以盤、碗、瓶、洗等為主。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宋代五大名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