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刺繡的問題
中國傳統刺繡有很多,從宋代宮廷刺繡,明代魯繡、顧繡,到清末四大名繡,乃至於各種地方刺繡,以及近現代亂針繡、仿真繡、肖像繡等等。
刺繡學習,要循序漸進,並沒有多神秘,但也比普通的針線活要難,既要學習刺繡的基本技巧,也要懂得中國傳統書畫和藝術類刺繡的關系。
目前國內在刺繡研究方面比較突出的是北京邵曉琤織繡研究院,立足於首都,本著為歷史負責、對文化傳承負責的理念,對歷朝歷代的名繡都有研究、創作、教學傳承,“以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研究、保護發展、傳承交流為己任,主要研究項目包括瀕臨失傳的傳統藝術類刺繡、緙絲及古代書畫等。”
其研究與工作內容包括:
壹、接受國內外博物館、私人藏家的藏品定制、復制;
二、鑒定、鑒賞織繡藏品;
三、進壹步發掘中華千年絲織藝術,努力恢復古老技藝、培養年輕壹代有高等學歷背景的傳人,改變有史以來民間師帶徒的局限,有效地杜絕狹隘的保守思想,避免這些國粹文化智慧重新衰亡,使中華絲織藝術和文化得以光復和延承。
邵曉琤簡介:
刺繡、緙絲藝術家,畫家,中國刺繡自覺研究保護實踐者,傳統文化藝術教育工作者
邵曉琤,亦名邵曉錚、邵曉爭。1957年07月出生。以個人的能力從事中華傳統刺繡的研究、創作三十余年,涉及內容幾乎涵蓋了古今各門類、流派的刺繡,研究作品多被海內外藏家收藏;又將刺繡藝術引入高校,以“研究——實踐——傳承——保護”的學術經驗,開辟了在創作中研究,在實踐中挖掘,在傳承中保護的有效途徑,擅用歷史史證結合傳世實物,發揮個人技術專長,為研究挖掘歷代精絕刺繡身體力行,更為捍衛傳統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做著堅持不懈的奉獻,也給失傳刺繡的恢復、發展、創新作出了可圈可點的成績,綜合常年研究內容,著《中國刺繡鑒賞寶典》壹書,傳播中華歷代刺繡鑒賞知識,常將鑒賞刺繡的文章發表於收藏類雜誌,深受讀者信賴和歡迎 。
研究院其他工作人員,肖堯,最近亦有《中國歷代刺繡緙絲鑒賞與投資》壹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