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造車新勢力只剩四家,為什麽是蔚來、小鵬、理想和威馬?

造車新勢力只剩四家,為什麽是蔚來、小鵬、理想和威馬?

2020年,中國造車新勢力迎來了發展的分水嶺。

新的格局在大洗牌中逐漸成型,遲遲無法量產的玩家逐漸被資本拋棄,走向破產,而成功量產,受到市場認可,並在股票市場上市的造車新勢力,則受到資本的繼續追捧,股價壹路走高。也因此在今年的下半段,國內造車新勢力中出現了TOP4的說法,即:蔚來、小鵬、理想、威馬,造車新勢力上半場量產之爭可謂基本塵埃落定。

至於為何大浪淘沙中,僅頭部“四小龍”的無限風光,可以成功?原因很簡單,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造車新勢力,首先至少要有壹款被市場認可的產品,TOP4均是如此。

並不是所有造車新勢力都能靠首款產品壹炮打響,像蔚來就經過了?ES8市場遇冷,幾經坎坷後,靠隨後推出的ES6才扳回壹城,成為蔚來最暢銷的產品。接再厲對ES8進行改款重設定,現在的ES8已經今非昔比,當運營上了軌道,EC6這種車推起來越來越得心應手。

小鵬的第壹輛車是2017年IDENTY?X,當時就只是靜態展示都能發現許多瑕疵,外觀不夠高檔,設的首款產品G3市場反響也壹般,直到P7的橫空出世,小鵬才重新回到主流公眾視野中,並被資本市場所認可。

理想初期曾經試圖以車和家的品牌推出小型代步車,最終產品下馬。是理想one這款中型SUV讓理想成功獲得市場的認可。

威馬也是經過前面EX5、EX6的市場開拓,如今投放第三款車已經沒有最初的顧慮和挑戰,依靠百度Apollo,不僅投資上做到了可控,技術上至少能保證始終處於壹線水準,逐步摸清了對自我定位的完整形態。

縱觀以上諸強,它們的產品布局是在主流細分市場上,如中型SUV,或者中型轎車細分市場,推出壹款產品力優秀,能夠獲得市場認可的絕對主力產品。從而才能進壹步建立品牌口碑,切入更多細分市場。

但那些苦苦掙紮或者銷聲匿跡的品牌:要麽是產品細分市場有問題,或者幹脆就沒能成功推出首款量產車。

如前途首款產品是電動超跑,定位極其小眾的細分市場,雖然宣布上市,實際上未能實現真正意義的量產。

博郡是在講故事之前就把自己置於壹種尷尬的境地,和壹汽夏利成立合資公司獲得生產資質,結果惹上了壹身債務,不得不退出市場。

拜騰在自己的概念車上堆了太多概念和成本,這些概念創造了很多噱頭,但始終沒有產品推出來的,沒有產品,這些就是空中樓閣,得不到市場檢驗,壹切憧憬都是美好的,只能是泡沫。

總之,沒有產品推出的公司,鐵定死翹翹,FF也是如此。

其次,是各有特色。在同壹時間,新勢力造車品牌百家爭鳴,在風口下每家都能湊點錢開個發布會宣布壹下品牌發布,但是最終它們都被問了這個問題:憑

什麽是妳?

蔚來的打法是從中高端市場車入手,之後逐步降低產品定位走銷量,這點和特斯拉比較像,但蔚來還有個核心競爭力,那就是蔚來為每壹位蔚來車主提供的服務,對!是服務,是尊享服務,遠超所謂的傳統車車的BBA的尊享服務,為了提高用戶體驗,建立22家蔚來中心和近100家蔚來空間,預計到年底將建立200家蔚來空間。

小鵬汽車則是主要從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技術方面作為自己核心競爭力,也是國內目前與特斯拉自動駕駛水平最接近的造車新勢力,甚至在自動泊車功能的場景數量、識別率方面超過特斯拉,尤其是針對中國特色駕駛場景和用戶習慣自主研發的軟件算法,在“自動化”和“本土化”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這壹點不僅是小鵬長期以來堅持發展的方向,也是小鵬目前最大的依仗。中國需要這樣的車企,也需要有車企主動承擔起新四化的責任,只要戰略定位不變,在第二場競爭中應該問題也不大。

理想同樣有著體現差異化的功能——增程式技術,雖然目前理想官方已將其稱之為混動技術。而需要註意的是,增程式電動車不僅是市場中少有的新能源車型,同時也是當前可以很好減輕續航焦慮的壹種解決方案。

此外,理想汽車CEO李想對於產品的認知,也讓留給了消費者深刻的印象。通過收集各方的意見以及建議,在理想ONE交付之前,就對產品進行了改進。更讓人意外的是,在產品交付之後,理想還對產品進行了座椅硬度的檢測更換和後懸架升級。這種對於產品的態度,理想近來表現出後來者居上的態勢。

再次,是威馬,強調循序漸進,這種務實的思路表示我先把車做出來,科技配置技術、智能體驗再壹壹更新改善,所以威馬第壹款純電動車威馬EX5反而是槽點是最少的,並且不斷修正,不斷改善,從而帶動品牌的建立,也成為了當下用戶心目中最可靠的新勢力品牌。

汽車作為壹種差異化極大的產品,新品牌想獲取市場認可的唯壹手段是在產品力。TOP4之所以成為TOP4,在於他們***同具備正確的戰略規劃、至少壹款獲得市場認可的量產車,以及自己獨特的差異化定位,這些相加在壹起才構成了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也正是這種對於產品、市場和用戶端積極的態度,讓新勢力四強今年來的銷量表現逐漸站穩了腳跟。蔚來2020年11月銷量:5291輛,1-11月累計銷量:36721輛;理想2020年11月銷量:4646輛,1-11月累計銷量:31144輛;小鵬2020年11月銷量:4224輛,1-11月累計銷量:21341輛;即使是排最最後的威馬,2020年11月銷量也維持在了3018輛,並且1-11月累計銷量達到18880。

值得壹提的是,以上四強的年度銷量表現,均是經過疫情封鎖期之後就開始了逐步復蘇,經歷了持續的增長,並在第四季度創下新高。

而銷量的增長無疑又是壹個好消息。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燒錢屬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對於企業來說,現金流決定著能否健康的發展,單純依靠外部輸血並非長久之計。就目前四強的表現而言,確實能夠看到他們具備長期發展的能力,也有那麽點兒強者恒強的意思。

反觀其他少數幾家有量產產品的造車新勢力,銷量表現都是壹言難盡。更不用說那些遲遲無法實現首款產品量產的車企,基本上悄無聲息的消失了。

最終只道是殊途同歸,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在於他們總是有意無意走了壹條相似的道路,雖然每個人的理念不同,但腳下的路卻是相通的。至於那些沒有走到終點的,除了茶余飯後還會被人提起,也沒什麽特別好惦記的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The?End-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