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提高無花果種植成活率、當年生長量、實現豐產,要註意哪些問題?
從種植時間、苗木選擇與處理、整地與施基肥、定植、栽後管理、異常情況處理等方面介紹了無花果栽培技術,以期為提高無花果新建園成活率提供參考。無花果種植後極易成活,但部分新建無花果園,由於種植管理不科學,建園成活率低。因此,在選好園址並確定目標品種後,科學種植對提高無花果種植成活率和當年生長量、實現早期豐產有重要意義。
1種植時間無花果秋天(深冬)或春天均可種植。秋末冬初時節,溫度減少但地溫尚高,無花果種植後,根系在土壤環境中可再次生長發育並造成新根,第二年果樹修剪長根快,修復生長發育快,生長期長,生長量大,生產量高。
為保濕補水防凍防抽梢,秋種的無花果樹要松土墩,維護果樹修剪,春天種植的無花果必須歷經壹段緩幼苗期,對策不那時易僵苗,造成苗木出芽晚、生長發育速度比較慢。因此,北方地區嚴寒地區新栽無花果過冬艱難,宜春市栽;別的地區秋栽或春栽均可,但不冰冷的地區盡可能秋栽。此外,晚春夏初可以種植營養袋苗(容器苗),卡卡西種植,加強管理,成活率也很高。
2苗木選擇與處理2.1苗木選擇壹般采用壹年生的插枝苗或嫁接苗,規定苗木新鮮的、品種正宗、枝幹豐富、苗木粗大、根系比較發達詳細、側芽圓潤、無防疫性病害。
2.2苗木處理截幹:苗木開展截幹,可以高效提高成活率,避免 苗木排幹,而且有益於果樹修剪整形美容。截幹後留幹相對高度20~40cm。種植前苗木放進水中泡浸12~24h。修根:對根系剪修梳理,剪修太長根,主莖及主根均輕剪見新茬,剪去過多條、畸型根、爛掉根,可避免 果樹修剪窩根,促成新根,避免 病蟲害。
生根劑處理:剪根後的無花果苗在生根粉溶液(如100~200mg/L吲哚丁酸鉀)中蘸十幾秒後取下,根朝下、苗幹朝上置放於陰涼的地方,讓根系吸收生根粉溶液,可使果樹修剪長根早、生根多。
3整地與施基肥科學整地可以松軟土壤層,固土升溫,提高無花果種植成活率,推動無花果生長發育。有前提的地區可全面深松或基坑開挖寬、深各50cm以上的種植溝開展帶條狀整地。只開展穴狀整地時,種植穴規格型號宜中,長、寬、深均要在50cm以上。進行開溝或挖穴後均要回抹平。
結合整地施腐熟有機肥(畜禽糞)30~45t/hm2、鈣鎂磷肥1500kg/hm2。堿性土也可改施過磷酸鈣,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1500kg/hm2。全面整地的,可將化肥撒勻後再翻進地底。帶條狀整地或穴狀整地時,可將化肥施用排水溝或穴底,再填土翻拌,再次回填土至距路面20cm時灌透水性,使土沈實。
種植時,在回填土後的定植點挖小穴種植,選用深整地、淺栽植的方法。南方地區多雨地區或地形低窪地易存水土地要開挖擡壟,選用高壟種植。
4定植無花果種植,平地上以南北行向為宜,山頭山地沿等值線環山種植。先按定植圖拉繩打理,確定各品種的部位,在原先整地的基本上,在定植點挖30cm厚為的小穴栽植。各無花果品種分離種植,避免 品種錯亂。可先栽總數少的品種,隨後栽植主栽品種。
種植時,將苗幹根基部放到定植穴的定植點部位,將苗牽正,上下左右兩端對齊,使根系伸展,隨後從穴附近別的地區取底土填進化感周邊,邊回填土邊提苗,逐層安穩,使根土鉤體。回填土結束,在樹苗周邊梳理出孔徑80cm的樹桿,灌透水性,水滲下後在穴表面蓋壹層翻土,覆上農用地膜或松土,防止水份揮發。
栽植深度,插枝苗以原土痕與地表平或略低地表5~10cm為標準,嫁接苗以苗木的砧穗插口與地表齊平為標準,旱災地適度深栽。最好不要栽植過深,盡管深栽有益於成活,但淺栽成活後生長發育更快。無花果栽前待定幹的,栽後馬上在圓潤芽上邊截剪定幹,定幹相對高度視整形美容方法而異,壹般20~40cm。
5栽後管理無花果種植後,將定幹透的苗幹上割口用密封漆擦抹密封,避免 缺水排幹。嚴寒地區冬季種植時,栽植後要松土封穴,將苗幹總體埋嚴(南方地區暖和地區可外露部分苗幹),防凍保濕補水過冬。春天氣溫升高,天氣轉暖後(山東省嘉祥縣壹般在3月上旬),除去苗幹周邊的填土。
苗幹用農用地膜包嚴(或擦抹植物油脂或丙烯酸乳液等),以避免 苗木缺水,根處沿行向遮蓋1m寬的農用地膜,以保濕補水提溫,推動根系生長和萌芽期。
春天幹燥多風地區(如北京),無花果種植後苗幹非常容易缺水,春天撤土後的樹苗及其春栽的樹苗除采用以上方法外,有前提的最好是沿行向設定小塑料大棚(1~2m長的竹拱卷成0.5~1.0m寬),上覆塑料薄膜,可合理保濕補水提溫,避免 苗木抽變枯梢,避免 僵苗,推動無花果成活生長發育,進壹步提高成活率和當年生長量。
種植後,要時常觀查土壤含水量,避免 無花果苗旱災缺水。失水重時,無花果苗身亡;缺水比較輕的,很有可能減緩出芽時間。但土壤層過濕,尤其是地溫低、環境濕度大的時候容易導致苗木爛根。
6異常情況處理新種植的無花果苗,尤其是春天種植比較晚的無花果苗,出芽時間比多年生長無花果樹偏晚。但無花果種植後春天久不出芽,4月底至5月初仍無萌生征兆,即屬出現異常。要查驗苗幹,輕刮除苗幹表層外皮,只需苗幹尖部沁色依然嫩綠,表明苗木成活,但由於苗木遭受某些損害,生理學功能失衡,造成出芽過晚。
實際緣故有下列幾類:①種植深度過淺或冬天松土過少,苗幹遭受輕度受凍或表面根受冷身亡;②種植深度過深,土壤層透氣性欠佳,根系生長發育遭到阻攔;③定幹過高,地底與地面部分不平衡,苗幹缺水,或是定幹時剪在弱芽處,造成出芽過晚;④土壤層過幹或過濕,使苗木根系或苗幹遭受損害;⑤春天苗幹外露,大風而幹燥,使苗幹缺水,延遲時間出芽。
對於以上緣故導致的苗木延遲時間出芽,只需苗木根基部是新鮮的,就可以采取壹定的有效措施拯救,詳細如下:苗幹缺水較重,上端變枯,要剪去枯萎部分,直到新鮮處。
將苗幹和苗尖部用泡過天達2116和0.3%尿素溶液水的幹草等禾草包囊後,外邊再用乳白色塑料薄膜包囊,隨後澆足水,尖部遮蓋白農用地膜;苗木短截後植物太矮的,可以直接的用泡過天達2116和0.3%尿素溶液水的幹草等禾草遮蓋,再覆蓋白農用地膜。
經常檢查苗幹萌芽情況,芽萌動時,及時分步撕口通風,慢慢除去包裹物;苗木從根基部的土壤中冒芽的,要註意防護培養。經過處理,壹般1~2周無花果苗即可萌芽,以後要精細管理,促使其迅速轉旺,恢復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