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2015年湖北公務員考試真題:申論

2015年湖北公務員考試真題:申論

2015年湖北公務員考試真題:申論

本真題集來源於網上熱心考生收集整理,僅用作學習交流。

 註意事項

 1、本試卷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限為18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50分鐘,作答參考實現為130分鐘。

 2、壹律使用現代漢語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3、請在答題卡上作答,嚴禁折疊答題卡!

 給定資料

 1、創客是指利用開源硬件和互聯網將各種創意變為實際產品的人,他們將制造業搬到了自己桌面上,電子服裝、健康手環、智能手表、導電墨水、食物烹飪器等等,用戶能想象到的產品都有可能在創客手中實現。創客在這種帶有加工車間和工作室功能的軟硬件開放實驗室(創客空間)裏將創意變成產品原型,即實現從0到1。

 對很多中國人而言, “創客”還是個較為陌生的概念,但憑借蓬勃生命力和強勁發展勢頭,創客正在悄然影響著傳統制造業。許多創客空間在產品設計和原型創意基礎上,還延伸了兼具產品孵化和企業孵化的功能,在這裏不僅可以實現從1到1再到100,即從創意到產品原型再到小批量產品,還能給創客提供創業場地、管理培訓、投融資、渠道銷售等服務。在用戶體驗和互聯網推動下,創客產品成為我們的個性化定制商品;也有小部分創客產品經過市場檢驗獲得大眾需求的認同,成為工業化生產的大眾商品。無論哪種形式,都完成了從創意向創業的轉化過程,這種轉化也正是創客文化繁榮發展的本質。

 創科運動在中國的興起時間很短卻發展迅猛,國內強大的制造業生態體系,豐富的人力資源,雄厚的資本和藝術積澱是創客紮根成長的肥沃土地,它所迸發出的潛力是未來工業體系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深圳是國內創客產業鏈最完整的城市,被譽為創客天堂。創客在這裏可以找到齊全的電子元器件,各類加工廠和技術工程人員,快速完成從創意到產品原型再到小批量生產的全過程;與深圳的務實高效相比,上海的創客顯得氣定神閑、回歸本質,具有國外興趣使然的創新氛圍;北京創客則更具跨界協同創新及創業精神,因為北京是頂尖技術人才、文藝人才和資本機構雲集的城市。

 創客群體沒有職業範圍和身份限制,任何人有創意、且有激情將創意變為現實的人都能成為創客。在創客空間既看不到高精端的大型儀器設備,也看不到眾多發明專利和成果,創客空間裏有的是熱愛創造的創客,他們以興趣為導向、以創意為起點,以體驗為動力,通過自我滿足的創業方式將大眾群體中蘊藏的巨大創新力挖掘和釋放出來。

 傳統制造業以滿足大眾基本需求為目標,規模化生產出利潤豐厚的熱門產品。但隨著熱門產品的同質化發展和激烈競爭,大眾需求會逐漸向個性化需求分解,這是經濟發展給消費者選擇產品帶來的必然趨勢。創客在這種趨勢利導下產生,引領制造業從中心化和大規模型態朝著個體式和去中心化的方向發展,根據個性化需求來生產制造小眾商品,給個體式制造業帶來機遇。

 2013年11月,英國《經濟學家》刊發的壹篇題為《中國制造》的文章讓中國“創客”成為焦點。該文指出,中國創客的力量不可小覷,其潛在的優勢就是他們與所謂的山寨制造體系密切聯系。企業之所以山寨是因為沒有設計和創意,依靠模仿他人產品來生產制造,而創客恰恰是設計和創意的源泉和載體。在互聯網時代,軟件開源和硬件開源給中國企業提供了難得的平等創新機會。若能將創客的設計和創意嫁接於低端仿造企業,讓創客的巨大創造性和制造需求與山寨企業完備的供應鏈資源和制造能力優勢互補。或許能迸發出驚人的能量,這未必不是山寨企業轉型的壹條出路。

 2013年11月4日,清華大學啟動創客駐校計劃,計劃每年聘請國內外知名創客進駐學校創客空間,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創新實踐,提升跨學科的技術與創意交流。此外,多所大學甚至壹部分中學和職業院校也積極推動創客教育,各具特色,充滿活力的教育創客空間盤活了院校科技資源,加強了教學與實踐、教育與產業之間的聯動,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壹流人才。國內每年畢業的幾百萬大學生是創客運動的人選,他們能將學業中萌發的創意思想和積累的研究成果衍變為創客項目。用自主創業的方式實現就業。這些創客項目轉化為創業公司後,會吸引更多不同層次的社會人才加入其中。麥肯錫最近研究報告指出,由於機器人和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過去10年大型制造企業的雇傭人數持續減少,因為規模制造對自動化生產系統的緊密依賴逐步取代了人工參與,而創客運動引領的個體式制造業根據用戶個性化需求來定制生產商品。對技術、工程、藝術等各行各業人工勞動力的需求巨大,必然創造出大量新的就業崗位。

 有人感嘆:創客啊,耗費了多少絞盡腦汁,*了多少司空見慣,收獲了多少意外驚喜,蘊藏了多少令人期待?真讓人“愛也難,不愛更難!”

 2、伴隨著密集出臺的反腐禁令,每逢佳節倍思“清”,漸漸成為中國官場的新常態。而不少事業單位基層員工和企業白領也沒了以往的節日福利。不僅中秋節,過年也是“福利歸零”。人們堅決支持中央反腐倡廉,但壹些執行者借反腐之名拿掉職工應有福利的做法也引發了爭議。以中秋節為例,在“節日反腐令”的背景下,月餅甚至成了壹個敏感詞。某單位員工小羅說,往年單位在中秋節時還會給員工發月餅,從去年開始就什麽都沒有了。“沒有就沒有唄,我覺得無所謂啊。”今年他準備自己上網訂幾盒月餅。在壹家國企分公司工作的白領小姚說,以前過中秋節大家喜氣洋洋地去領盒月餅,去年就感覺泠泠清清的,“給多少是壹回事,哪怕只是壹份月餅,也感覺公司想著我們,有種大家庭的感覺,但現在什麽都沒有了,確實讓人很失望。壹盒月餅不在價值,沒有了,就也沒了人情味。”

 “誰敢發呀,萬壹撞到槍口上怎麽辦?”壹家事業單位的中層領導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說,“其實我覺得發幾盒月餅問題不算大。不過現在從中央到地方查得這麽嚴,發了不壹定有問題,不發肯定沒問題。所以,多壹事不如少壹事呢!”

 另壹家國企單位領導則表示,反****跟發福利完全是兩回事,不能破臟水把孩子也倒掉了,該發的還是要發。記者反問他,如果有的領導趁機給自己多發福利呢?這位領導沈默了壹下說:該抓的還是要抓。

3、多年來,很多人已經習慣了道風景秀美的地方開會,並且冬天法搜南方暖和暖和,夏天到北方涼快涼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候鳥式開會”。早在1980年,中央就下發了《關於嚴禁黨政機關到風景名勝區開會的通知》,2014年又再次出臺規定,明令禁止到21個風景名勝區開會,並且加大監管力度,使不良會風明顯好轉。但是,仍有少數地方壹時還不適應這種變化,仍習慣於“打擦邊球”的老壹套做法。比如有意選擇在風景名勝區附近的地方開會,方便會後組織所謂的文化考察活動。比如為了到某個風景名勝區開會,有意將會議地點安排在途中需要在風景名勝所在地轉車或者飛機中轉的地方,會議名稱也可以改頭換面,遮人耳目,還有的故意設分會場。如此煞費苦心,無非想借著開會的機會圖點兒實惠,那計劃在壹個旅遊城市承辦壹屆行業年會的某單位領導最近很犯難,如果真的能夠常抓不懈使清廉之風形成新的常態,當然很好,但是,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長期形成的慣性,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跑時速120公裏的車,能壹下子剎住嗎?

 4、自從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狠剎“四風”以來,各地公款消費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以致於壹些酒店、歌廳的生意也大不如前,甚至門庭冷落,讓經營者感到很糾結。

 錢某開了壹家中等規模的海鮮飯店,之前生意壹直都還不錯,他最倚重的是每逢周末、節假日,各種同學聚會、生日宴請、結婚喜宴、活動慶典等等,雖然讓他忙的不可開交,單頁樂在其中。用他的話說,這是飯店的“經濟支柱”。然而,這兩年的情形有點不大對,這類生意量急劇下降。2014年夏天,高考成績公布,錢某以為壹波接壹波的“謝師宴”將會像往年壹樣閃亮登場,早早備好了每桌1888元到5888元不同檔次的菜單,準備賺壹筆。可奇怪的是,壹桌也沒有預訂出去。壹打聽,不是學生和家長不請了,而是老師們都紛紛謝絕了。錢某有點費解:“這謝師宴又不是公款消費,學生和家長掏自個兒的腰包感謝老師的培養,這種人之常情難道也有錯兒?”

 即使跟公款消費毫無關系的顧客自掏腰包的消費,也比過去有了很大改觀。人少菜多、浪費嚴重的現象越來越少,飯後“打包”、“光盤”行動日益普遍,“這個嘛……唉!我的錢還怎麽賺哪?”錢某搖著頭,心情頗為復雜。

 5、南方某城市環保誌願者小黃覺得自己每天都生活在苦惱中,他和其他誌願者每個月都會上門向小區居民發放垃圾袋並現場進行分類投放指導。“有指導的時候,分類效果明顯就好,但往往過壹段時間,亂丟混丟的又多起來。”

 廚余垃圾處理是道中國特色的垃圾難題。環保誌願者黃小山說,中國菜中湯湯水水的廚余垃圾占垃圾總量的2/3,其中的有機物會使其變臭,而且會汙染垃圾中的可回收物。

 為分出廚余垃圾,試點城市鼓勵居民家庭把垃圾分幹濕兩類。可是即便只分出濕垃圾,準確投放率也僅有30%左右。小黃看過壹則簡報,其中提到呼和浩特年降雨量400毫米,年蒸發量卻可達2000毫米,濕垃圾沒等處理就幹了。“唉,可惜我們不是呼和浩特啊!”

 小黃的母親從老家來暫住,把家裏陽臺上壹半的空間都堆放了廢紙箱和廢油瓶。“前段時間攢了壹箱礦泉水瓶才賣1塊多錢,賣廢品現在太不劃算,價格低還占地兒!”

 據估算,目前我國每年再生資源回收量有1.6億噸,其中約8000萬噸來源於生活垃圾,而我國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有2.5億噸,生活垃圾的資源回收率達到30%以上。這位負責人介紹,而事實上,作為垃圾分類的重要環節,廢品回收卻壹直沒有被重視。

 小黃認為,居民把家中可回收利用的物品賣掉,是良好的生活習慣。但目前可回收物的價格較低,而又常常不能馬上處理、居民無處存放,這影響了他們的積極性。由於幹濕分類沒有做好,被棄置的垃圾當中有很多可利用的資源被濕垃圾汙染了,若再進行人工分類分揀,成本很高。

 鄰居張大媽剛剛把垃圾分類丟好,就看到收集垃圾的環衛工人將“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兩箱垃圾混倒進運輸車,不同標誌的垃圾車卻裝起同樣的垃圾。“分好了又被混運,以後也沒有分的動力了。”她說。

 目前大部分地方政府對垃圾分類的投入很少,,就連投入相對多的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的投入也難以滿足需求。以廣州為例,“如果這樣持續3—4年,僅垃圾袋就需14億元,以200人配1名指導員計算,廣州市1800萬人,每年需花費40億元,這樣的投入不可持續。”小黃感嘆,“唉,中國的垃圾分類到底有沒有出路啊?”

 6、大學生小麗來自蘇北農村,去年放暑假回家,發現家裏跟其他村民壹樣將地裏的稭稈放火燒了,跟父母爭吵了起來。

 小麗:燒稭稈浪費資源,汙染空氣,又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農田質量下降,妳們不知道嗎?

 母親:知道啊,縣裏鄉裏年年宣傳,村裏年年廣播,怎麽不知道呢。

 小麗:那妳們為什麽明知故犯?

 父親:妳這孩子,說的輕巧,不燒,妳能怎麽辦?每年農忙忙死人,哪有時間來捯飭那麽多的稭稈?

 小麗:不是說企業要回收稭稈麽?

 母親:那都是廣播裏說說的,到現在也沒有人來回收過。我們這裏不漚沼氣,又不養牛,那麽多稭稈怎麽辦?現在搬進樓房住,家家戶戶也不燒鍋竈了,當柴火都沒人要。

 小麗:政府不是有專門補貼,用於稭稈加工還田麽?

 父親:要粉碎,買腐化劑,請人幫工,壹畝地只補貼10元錢,夠麽?

 小麗沈默了,她感到很苦惱,在博客中寫到:看來光埋怨農民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焚燒稭稈是農民多年的習慣做法,省事省力又省心,壹時很難改掉。隨著PM2.5環境監測的升級,焚燒對空氣負面影響日益顯著,田間稭稈的出路究竟在哪裏呢?

 7、以下是根據壹位資深廣告人在某會議上的發言錄音整理的部分內容:

 現在是壹個大數據時代,我們被逼跟著數據在走。我們在繼續往前走的時候,要倒退到原點回顧壹下妳當初為什麽要做這件事情,這是世界各地尤其是國內比較欠缺的東西。很多中國的企業都在扮演“我跟隨”的角色,別的行業有這個東西,我也就要做。

 我們都在尋找我們能做什麽,其實我們都忽略了很重要的壹點,我們更要知道妳不能做什麽,妳不要做什麽。我們常常看到很多廣告和傳播說妳要做妳自己,這是廢話妳除了做妳自己還做誰呀,妳不能做周傑倫,周傑倫給周傑倫做了,劉德華也不行,妳只有做妳自己,但妳要做得比周傑倫和劉德華還好。

 這幾年我號稱自己是壹個下崗的廣告民工,我反而看到很多當時我身在廣告業中看不到的東西,因為越來越平民化,越來越農民化,我看到的東西都是很小的東西,但這些東西都很可能舉足輕重,能夠改變很多東西。之後段老師也有很多東西分享。數據引導我們,但我們會本著數據做很多東西,但千萬不要把數據變成壹個依據,妳要在數據中找到有什麽東西可以挑戰,而不是變成壹個護身符,數據說這樣,我們就這樣,創意的思維方式可能在這個超過比以前更重要。

 做任何事情,大到做人、做行業,小到妳要做的事情、要找的東西,都應該考慮,到底有沒有挑戰?不能因為別的企業做了這樣的東西,妳就也要去做。妳要想壹想,妳做的東西有沒有挑戰妳的企業,會不會挑戰妳的員工,最主要有沒有挑戰妳本身?尤其現今社會,人類基本上沒有自信心。因為我們沒有狼牙虎爪,我們連烏龜殼也沒有,所以,我們需要包裝,我們需要洋房、汽車、美容,再不行把面孔也改了,手機的美化軟件就是應此而生。現在的手機我真的試過45度拍,臉真的尖了,現在的手機還可以讓妳美白,眼睛變大,大家可能也看過那種手機美女和真人對比,把妳嚇死。

 國外壹個電視臺訪問過很多最近新興的小企業家,妳會發現他們有壹個***同點,他們都在新的嘗試中找到挑戰,基本上他做的不是他原來做的東西。所以,壹定希望妳在妳做的東西中找出妳的挑戰……不然的話,妳如果只是想,尤其在中國大陸只是想明天過得比今天好壹點,那太沒有意思了。我估計在場每個人的學歷和資歷都會比我高,但我能有今天就是因為我讀書少,在下只有中學的學歷,現在再把我送去高考,我還是會考不上,但我有自知之明,我讀書少,我不會的東西多,從第壹天開始,我到現在仍然有這個習慣,從零開始。在座各位可能覺得這個理論大家常聽說,這個東西可能是任何行業最難做的東西——從零開始,人性的習慣會是妳習慣於從妳前壹個案例,尤其是成功的案例去借鑒,妳希望做得更好,但是,以我冷眼旁觀,這裏面有很多問題。最近我被邀請回新加坡,我現在被收錄到新加坡檔案局裏,是以壹個非典型而被記錄,因為以我的背景我不可能有這壹天,但是因為這個“零”有很多的意義。因為我什麽都不懂,什麽都不會,結果這變成我最擅長的壹個行業。

 所以,各位如果有機會的話,能否像我壹樣,我每天都逼著讓自己客戶歸零,歸零後壹般人想出來的東西都和立場不壹樣。

 我常常鼓勵學生,我也會鼓勵任何人不要怕犯錯誤,錯誤是壹個很大的動力,當妳不怕錯誤的時候,妳差不多什麽都敢做。我的能量來自什麽?我學歷不夠,我甚至沒有修過廣告學。不要怕失敗,我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所以,敢於去犯錯,我們有很多成語故事教過我們這樣做,但我們是否真的從中學到過任何東西呢?

 作答要求

 壹、閱讀“給定資料1”中的劃線部分,請指出創客令人“愛也難,不愛更難”的主要原因。(15分)

 要求:結合材料,全面、深刻、準確,不超過200字。

 二、請指出“給定資料2-3”中所反映的壹些單位或個人對於改變過去工作生活中某些錯誤而采取的習慣性做法,分別有哪些不同的態度或表現。(15分)

 要求:緊扣材料,全面、準確、有條理,不超過200字。

 三、“給定資料5-6”中,小黃和小麗的“苦惱”反映了基層管理工作面臨的某種困境。請指出這種“困境”,並提出改變這種困境的建議。(25分)

 要求:針對性強,建議合理、可行。不超過500字。

 四、“給定資料7”中的“歸零”說法,耐人尋味。請妳依據自己的心得。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壹篇文章。(45分)

 要求:結合給定資料,觀點正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流暢。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