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CEO迪斯“續約保衛戰”怎麽打?
近幾日,受困於大眾監事會及工會的阻撓,大眾集團CEO迪斯的“續約大戰”引發關註。大眾早年提出的Transform?2025+戰略壹***有三個階段,第壹階段在2020年完成,涉及大眾業務重組和轉變其核心業務,包括削減3萬個工作崗位,大幅度削減集團在“排放門”醜聞之後的開支。第二階段則是重點研發電動汽車,其目標是在2025年成為電動汽車領域的領軍品牌,在2030年之前成為該領域的第壹。
時任大眾品牌CEO的迪斯當時表示,大眾將從2020年起主攻電動汽車,並計劃在電動汽車領域實現突破性發展。到2025年,大眾計劃每年銷售100萬輛電動汽車,成為電動汽車領域的佼佼者。而今成為大眾集團CEO的迪斯卻沒想到在轉型關鍵之年,自己的職位受到了威脅。
導火索
今年5月,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曾向集團監事會申請將其任期延長至2025年,但該申請遭到了工會、皮耶希及保時捷家族的多方反對。11月,迪斯再次要求提前延長勞動合同。
迪斯於2015年被任命為大眾汽車品牌CEO,於2018年升任集團CEO,並繼續保留前壹職務。2020年6月,迪斯卸任大眾汽車品牌CEO壹職,由拉爾夫·布蘭德施泰特(Ralf?Brandsttter)接任。集團CEO壹職則將在2023年4月到期。迪斯的任期將於2023年終止,德國企業往往會在合同到期前壹年考慮延長合同。而迪斯提前申請續約,或許正是出於對大眾轉型措施實施的考慮。
轉型
大眾集團現估值為772億歐元,不僅低於競爭對手豐田(Toyota)的市場估值1557億美元,更低於行業新秀特斯拉的估值5550億美元。行業分析者認為,大眾汽車“效率低、成本高”是造成如此落差的主要原因。截至2019年底,大眾集團***有67萬名員工,遠高於豐田在財年末的35.9萬名員工和特斯拉的4.8萬名員工。
迪斯上任不久,便在全球裁員3萬人,為大眾節省了37億歐元的開支。在電氣化改革的進程中,早在2015年大眾就投資70億美元,打造純電動平臺MEB,目前公布過的ID.系列車型都將於該平臺打造。
2020年10月,MEB平臺上打造的首款車型ID.3,打敗了特斯拉Model?3、雷諾Zoe、現代Kona、起亞Niro等壹系列此前的暢銷車型,拿下當月歐洲純電動車銷量排行榜第壹名的位置。10月份,在歐洲ID.3的銷量是10475輛,而特斯拉Model?3銷量是834輛。
由於歐洲人更喜歡小型車,大眾汽車把ID.3率先投在了歐洲,根據中國的市場特點,大眾汽車把略大壹些的ID.4帶到了中國。在上汽大眾和壹汽-大眾分別投產的ID.4X和ID.4?CROZZ,也會與已在上海投產的特斯拉Model?3相遇。
大眾汽車在軟件方面也部署了重兵,去年成立的軟件部門,今年人員規模將達到2000人,到2025將達5000人。
沖突
迪斯的到來令大眾在電氣化轉型的路上走得更加決絕,但壹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也觸到了監事會成員的利益。迪斯便在全球大規模的裁員引起監事會工會代表的不滿,雙方分歧愈演愈烈,高爾夫在量產之際遭遇的軟件危機更成為迪斯和工會之間矛盾的爆發點,工會指責管理層不顧軟件問題按時交付新車,給大眾帶來了災難,讓消費者再度對大眾失去信任。
在高管的任命問題上,迪斯與工會也存在較大分歧。迪斯主張由安諾·安特利茨(Arno?Antlitz)擔任首席財務官,托馬斯·施馬爾(Thomas?Schmall)擔任首席采購官,大眾工會代表對此提名堅決反對。大眾工會主席伯恩德·奧斯特洛(Bernd?Osterloh)表示,監事會尚未對管理層任命進行正式磋商,故未批準任何任命。
迪斯在周五出版的德國《商業日報》專欄中表達了他的無奈,“當我在沃爾夫斯堡上任時,我下定決心要改變大眾集團的體制。這意味著要打破陳舊、僵化的結構讓公司更為靈活。但是在沃爾夫斯堡公司總部,改革依舊未能完成。”
知情人士表示,奧斯特洛堅決反對提前延長迪斯的勞動合同。
待續
三名消息人士對路透社透露,12月1日,大眾汽車集團正在召開執行委員會,討論迪斯提出的延長合同要求。
最終的結果卻是大眾汽車集團執行委員會避免討論迪斯的合同續約問題。據Wire?Reports?報道稱,監事會小組結束了長達3個小時的會議,但是針對迪斯提出延長合同要求、以及緩解對公司進行更大範圍改革而產生的內部緊張情緒,沒有提出任何建議。
了解此次會議結果的匿名人士稱,由大眾汽車董事長漢斯·迪特爾·波奇(Hans?Dirter?Poetsch)領導的監事會執行委員會將於周二舉行會議,會議成員還有兩大家族領袖沃爾夫岡·保時捷(Wolfgang?Porsche)、漢斯·米歇爾·皮耶奇(Hans?Michel?Piech)以及工會主席伯恩德·奧斯特洛(Bernd?Osterloh)。在下周召開監事會全體會議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會談。未來幾天,關於迪斯的合同續簽,以及高級管理職位的人選問題將繼續進行。
持有大眾多數股權的保時捷汽車控股公司(PorscheAutomobil?HoldingSE)發言人表示:“這些家族成員將繼續支持迪斯。”
分析人士坦言,該汽車制造商正面臨重重困境,勞工代表控制著大眾監事會的半數席位,若其與擁有20%股份的當地政客(下薩克森州)聯合,就能完全否決重要的戰略改革提案及其他重大決策。
"大眾是最令人驚嘆、全球化最成熟的品牌,它具有部署任何前沿技術的能力及規模,但是在公司治理方面它尚有欠缺。”伯恩斯坦汽車分析師阿恩特·埃林霍斯特(Arndt?Ellinghorst)在報告中表示,“工會與管理層之間進行的內鬥終將引發沖突。任何人擔任CEO都不會使問題的本質發生改變,他們都需要大眾集團最大的股東——保時捷家族的全力支持。"
自白
迪斯在親自撰寫的《大眾如何轉型》中談到了大眾發展的規劃和自身的責任所在:
大眾汽車是獨壹無二的:如此龐大、復雜的集團,對任何管理者來說都是壹個重大挑戰!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目前正在經歷經濟史上最全面的轉型。成功帶領這艘巨輪駛向未來是我在大眾的責任,也是我職業生涯最大的挑戰!
目前,大眾汽車的汽車排放量約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1%。因此,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我們負有特殊責任。我對未來目標很明確:帶領團隊走向可持續的、成功的未來。無論有沒有大眾汽車,汽車業全球轉型大約需要十年時間。為了緩解氣候變化,我們必須讓汽車電動化。人工智能的進步,特別是在情境感知方面,很快就會讓壹個學習型的全球神經網絡取代駕駛員。這將使個人出行更持續、安全和方便。這也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
作為首席執行官,我認為關鍵問題是:如何才能讓這個龐大團隊及其利益相關者重新思考自己的觀點,放下過去的成功,從根本上改變優先事項,努力開發新的能力。
特斯拉是壹家專註於未來的公司,沒有傳統的汽車業務。它的矽谷式生態系統受軟件能力、技術和風險文化影響。因此我們要實現什麽樣的目標,才能在2024年之前在技術方面趕上特斯拉?我們找到的答案是快速提高軟件能力,並在Markus?Duesmann和Artemis?project的領導下,將軟件和硬件資源集中到奧迪公司,這是壹個在現有企業結構之外的主體。
Artemis項目和軟件組織是我們建立技術的基礎,尤其是數字技術,這是整個集團所需要的。這將使我們的汽車變成數字設備,為用戶提供新選擇。
大眾的企業文化是我們轉型過程中的另壹個重點。當我開始在沃爾夫斯堡工作時,我決心改變“大眾系統”。我的意思是打破陳舊結構,使公司更靈活和現代化。在周圍很多人支持下,我在幾個領域取得了成功,但並不是全部,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沃爾夫斯堡公司總部。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通過強調、解決問題和直接行動,帶來了很多改變,並取得了積極的成果,而我的個性有時也是有對抗性的。其中壹些變化對相關公司至關重要,大眾就是如此。當然,我也重新評估了我在大眾5年的領導風格,現在已經適應了沃爾夫斯堡。
汽車的未來令人興奮著迷——大約十年後,我們將擁有自動駕駛汽車。這是壹個巨大的新領域,將創造大量新機會。例如,它將給兒童和病人壹種全新的移動模式。對許多公司來說,通往這個目的地的旅程充滿挑戰。這當然是我們大眾的事。
然而,我相信,在這壹轉變中領導公司前進是壹項有價值的事業,我們能夠成功。我們應該把轉型看作是壹個機遇。十年後,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將是壹家移動出行公司。?
車雲小結
迪斯對於大眾轉型的思考是非常系統的,而且很多已經付諸行動,他是大眾集團向移動出行公司轉型的優秀領導者。
大象轉身並不容易,任何改革也會遭到阻撓。但大眾需要這樣壹位能夠披荊斬棘的統帥。ID.3最近在歐洲的銷量表現,已經證明了迪斯向電動化激進轉型的路線是正確的。
剛剛經歷完“排放門”,正準備大步向前的傳統汽車巨頭,如果因為內部權力鬥爭而導致轉型的步伐放慢甚至擱淺,將非常令人遺憾。?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