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月餅的來歷與典故(簡短)

月餅的來歷與典故(簡短)

來歷: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後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至明朝則成為全民***同的飲食習俗。

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擴展資料:

相關事件

2016年9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第二中等職業學校的食堂推出壹道2元/份的中秋特餐:西紅柿炒月餅。幾分鐘內被學生搶購壹空。

2017年6月20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公***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系列國家標準,為公***服務領域英文譯寫提供了規範、準確、權威的參照,適用於全國範圍。月餅的英文正式翻譯為:Moon Cake。

2017年12月1日,《公***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正式實施,規定月餅標準英文名為Moon Cake。

我的中秋我的節·月餅簡史月餅兩字源於楊貴妃?

月餅從何而來?這樣的問題總能在民間找到大量傳說。

有說法認為中秋月餅源於“嫦娥奔月”,並在遠古時代就有;也有傳說稱“月餅”二字拜楊貴妃所賜;還有壹說將八月十五吃月餅的習俗與反抗元代統治者暴政聯系在壹起;更有說法將月餅的產生時間延後至清代乾隆帝下江南之時。

事實上,稍作考據便可看出,這些說法雖然生動有趣,卻無法找到史料佐證,很難說是歷史上的真實事件。

從可見的史籍看,較早有關“月餅”壹詞的記載,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而將月餅和中秋節聯系起來,到明代才有明確記載。

“大號月餅”自古有之

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指出,月餅為中秋節“祭月”所用,“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月)餅有徑二尺者”。

可見明代的月餅已與我們今天所見的月餅大略相同,而且還出現了“徑二尺”的大號月餅。明代壹尺大約有三十多厘米,當時已經做出了直徑超過六十厘米的月餅。

百度百科-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