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微信這些表情包,我可能再也不敢用了

微信這些表情包,我可能再也不敢用了

表情包,作為大家最熟悉的互聯網產物之壹,可以說我們在日常交流過程中已經無法離開它了。

當在尬聊或者聊到興頭上時,壹個個表情包往往能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也使得人與人的交流更加生動活潑。

然而,對於同壹個網絡表情,因人不同和語境不同,發送給對方之後可能也會產生不同的解讀。

在大部分長輩眼中,這個“微笑”被當作發自內心的開心笑容,在聊天中也被用來表示友好。

但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個皮笑肉不笑的表情並不能讓人感受到溫暖和善意,看起來非常陰陽怪氣。

我們能從這張“笑臉”上讀出更多的是負面情緒,比如拒絕、嘲諷、不同意、生氣,等等。

多年來由於這個“微笑”表情包帶來的誤會,已經多不勝數。

2019年,就有壹位客服因為在微信聊天中對顧客發送了幾次“微笑”表情,而遭到了顧客的投訴。

如今隨著網絡文化的不斷發展,不僅僅是“微笑”,連“咧嘴笑”

也變成了帶有嘲諷含義的表情。

鑒於這類表情包的歧義越來越大,還有論文專門對它們進行了研究。

而近期的壹條熱搜,更是讓大家萬萬沒想到——平時自己用的表情包,也有可能作為“呈堂證供”的壹部分。

因網絡表情符號具有模糊性,許多與之相關的爭議、糾紛也寫進了法院判決書。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已經公開了多個相關案例。

“太陽”代表認可

微信裏“太陽”

表情,大部分時候都代表著積極向上的含義,比如陽光、晴天。

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會被用來罵人......如此壹來,它的含義就更加極端了。

在壹起房屋租賃糾紛案的判決書中,在租賃期滿後,房東多次向租客提醒、提出加租意願。

然而租客既不表示要續租,也不表示要從房子裏搬出去,只是回復了壹個“太陽”的表情符號。

在房東看來,這個表情符號就是續租的意思。但租客卻認為,這種認定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

最終,法院支持的出租方,認為應當認定租客是同意按照加租後的標準繼續承租的。

“OK”不代表明確認可

在壹份民間借貸案的判決書中,貸款人張某給借款人閆某發微信,羅列了後者的借款明細。

閆某則回復了壹個表情符號“OK”。

這個“OK”表情符號其實並沒有太大爭議,相信無論是屏幕前的大家,還是在張某看來,它都意味著認同。

但事後閆某卻稱,自己發送的這個“OK”表情,並不代表認可張某的微信內容。

最後法院認為:張某提交的微信記錄並沒有得到閆某的明確認可,因而該微信內容不能作為後者尚欠張某相應金額的依據。

“強/豎大拇指”是禮貌性回復

在另壹份合同糾紛案的民事判決書中,作為創作者的盧某,於2018年4月24日向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田某發送其創作的歌詞。

田某表明,自己正在路上,隨後發送了微信表情符號“強”。

法院認為,“強”是禮貌性回復,並非對盧某歌詞的認可,不能作為盧某交付的歌詞符合訴爭合同約定的依據。

謹慎使用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就算是在大部分人看來沒有歧義的表情符號,也能有多種解讀方式。

不可否認,誕生於虛擬世界的表情符號,正對我們實際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中,明確表示證據包括“電子數據”。

而電子數據也包括了網上聊天記錄等信息,因此微信表情完全可作為證據。

網絡表情符號成為法庭證據,不僅表明“網絡虛擬世界”的生活常態化,也意味著網絡表情符號成為了我們“語言”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最後,我們還是建議網友們在日後使用表情符號時更謹慎壹點。

有話還是盡量直說,避免帶來壹些不必要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