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裝甲師由那些單位組成?
組建於1940年7月15日,駐防德國巴特克羅伊茨納赫市。隸屬於第5軍,下轄1個師部與師部連、2個裝甲旅旅部與旅部連(***轄6個重型坦克營)、1個機步旅旅部與旅部連(轄4個機步營)、1個工兵旅、1個防空炮兵營、1個軍事情報營、1個通信營、1個師炮兵司令部(下轄3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兵營、1個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兵連)、1個師支援司令部、1個師航空旅(下轄2個攻擊直升機營、1個空中突擊連、1個航空指揮連、1個騎兵中隊)、1個化學連、1個憲兵連及1個師樂隊。編有官兵17278名,其中軍官1220人。
主要裝備有:M1A1/A2主戰坦克348輛,M2步兵戰車216輛,M3騎兵戰車100輛,全履帶裝甲人員輸送車308輛,履帶式指揮所運載車167輛,AH-64攻擊直升機36架,AH-1攻擊直升機8架,UH-60A多用途直升機24架,UH-1多用途直升機6架,OH-58D觀察直升機44架,EH-60電子戰直升機3架,“標槍”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144部,“復仇者”防空導彈系統36部,155毫米自行榴彈炮72門,改進型“火神”高炮24門,90毫米無後坐力炮24門,107毫米迫擊炮66門,各型無線電臺5281部,各種夜視設備4983部。
俄羅斯第34摩托化步兵師
目前俄羅斯第34摩托化步兵師編制如下:全師***有12294名官兵。
師部:245名官兵,3輛BTR系列輪式裝甲車,6部SA-14(北約代號)近程防空導彈系統。
3個摩步團:其中壹個摩步團擁有2523名官兵, 配備有156輛BTR-80系列輪式裝甲車。另外二個摩步團各擁有 2424官兵,每團裝備有147輛BMP-2型步兵戰車。其中裝備有BMP-2型的摩步團可以在坦克團的配合和掩護下,在戰線寬正面上發起攻擊,與坦克團壹起攻擊敵防線上最薄弱的地域。
1個坦克團:1143名官兵,94輛T-72B型主戰坦克。這是第34摩步師最為重要的突擊力量。
1個炮兵團:它是摩步師的主要火力,擁有1062名官兵,下轄3個***裝備有48門2S3的自行加榴炮營, 和壹個裝備了18部BM-21型火箭炮營。
1個地空導彈團:504名官兵, 20部SA-11(北約代號)中程防空導彈系統, 21部SA-14近程防空導彈系統。這兩種自行防空系統,構成了第34摩托化步兵師的主要防空力量,另外摩步師還配備了上百具單兵攜帶的SA-17型便攜式防空導彈和16部ZSU-23-4自行防空火炮。
1個地對地導彈團:170名官兵, 4部SS-21(北約代號)戰術彈道導彈車,這為摩步師提供了強大的遠程打擊力量。
1個偵察營:340名官兵,3輛BRM偵察車, 16輛BRDM系列偵察車(包括4輛BRDM-2rkh核生化偵察車), 12輛BMP-2型步兵偵察車。
1個直升機大隊:200名官兵, 6架MI-24攻擊直升機, 12架MI-17運輸直升機, 6架小型米式偵察直升機。
1個工兵營:395名官兵。除了修築工事、掃布雷外,還要協助推進部隊克服江河等障礙物。
1個空降強擊營:這次出現在34摩托化步兵師裏的空降強擊營,原本是集團軍壹級才配備的特種作戰部隊,但因為情況需要也可以加強到師壹級部隊。空降強擊營通常通常執行非常重要的戰術任務,它基本都是搭乘直升機,超低空飛行至敵重要的目標區,然後強行機降作戰。其編制包括3個空降強擊連、壹個迫擊炮連。每個空降強擊連下轄3個空降強擊排、壹個迫擊炮排、壹個榴彈發射器班、1個反坦克班和壹個防空導彈班。
此外第34摩步師還有通信營、醫務營、運輸營、防化營、修理營、炮兵指揮偵察連與交通警備連各壹個。
蘇聯坦克師滿員編制額9400人,其中軍官1000人,通常編3個坦克團,1個摩步團,1個防空導彈團及若幹直屬分隊。***裝備坦克325輛,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185輛,火炮126門,18部多管火箭炮系統,4部戰術導彈系統。
其中師參謀部裝備9輛裝甲指揮車,10輛輕型卡車,20輛重型卡車。
坦克團裝備95輛T-80坦克,30輛BMP-3型步兵戰車,18門D-30型122毫米自行榴彈炮。
摩步團裝備30輛BMP-3型步兵戰車,60輛BTR-80型裝甲輸送車,40輛T-80坦克,18門2S-1型122毫米自行榴彈炮。
炮兵團編2個122毫米榴彈炮營,1個152毫米自行榴彈炮營和1個多管火箭炮營,***裝備有36門2S-1型122毫米自行榴彈炮,18門2S-3型152毫米自行榴彈炮和18部多管火箭炮系統。
防空導彈團裝備20部薩姆-8防空導彈系統。
獨立導彈營裝備4部SS-21戰術導彈系統。
獨立運輸營裝備200輛卡車。
獨立衛生營裝備19輛野戰救護車。
德國“新陸軍”炮兵編制及裝備綜述
德國陸軍於2001年6月開始重組,原計劃2005年完成向“未來陸軍”的轉型,由於發生了“9.11”恐怖襲擊事件,轉型計劃擱淺。2004年7月,德國頒布了繼續發展陸軍的命令,並出臺了“新陸軍”結構模型,由此開始了“未來陸軍”向“新陸軍”的轉型。轉型後的“新陸軍”劃分為幹涉力量、穩定力量和支援力量,其中幹涉力量和穩定力量是“新陸軍”的核心。
轉型後“新陸軍”中炮兵的編制規模被壓縮,兵員由“未來陸軍”的9500人裁至5000人,幾乎裁掉了壹半。在幹涉力量和穩定力量中,炮兵均按指揮、偵察和火力打擊壹體化的“系統炮兵”理念編成。為便於在戰鬥中進行連的協同與交換,幹涉力量和穩定力量的炮兵偵察連和自行炮兵連的編制與裝備都相同。
幹涉力量的師屬炮兵團下轄2個營,自行炮兵偵察營和火箭炮兵營。自行炮兵偵察營編有4個連,2個偵察連(分別裝備偵察和氣象系統)和2個炮兵連(各裝備8門PzH2000自行榴彈炮);過渡時期有1個偵察連仍裝備CL289遠程無人偵察機系統。火箭炮兵營編有4個火箭炮兵連(各裝備8門MARS多管火箭炮系統)。
德/法旅(幹涉力量)的混合炮兵營編有4個連,2個炮兵連(各裝備8門PzH2000自行榴彈炮)、1個火箭炮兵連(裝備8門MARS多管火箭炮系統)和1個火力支援排、1個司令部/後勤供給連(裝備KZO目標定位無人機、“柯布拉”炮兵偵察雷達及氣象偵察儀器)。
空中機動作戰師(DLO)(穩定力量)的自行炮兵偵察團編有3個炮兵連(各裝備8門PzH2000自行榴彈炮)、2個偵察連和1個火力支援分隊。偵察連編有KZO目標定位無人機排、“柯布拉”雷達排、聲測排和l個氣象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