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嫦娥四號為何要在月球背面著陸?

嫦娥四號為何要在月球背面著陸?

嫦娥四號之所以要在月球背面著陸,是為了繼續更深層次更加全面地科學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檔案資料。

嫦娥四號探測器,簡稱“四號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它由著陸器與巡視器組成,巡視器命名為“玉兔二號”。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號成功發射,為嫦娥四號的著陸器和月球車提供地月中繼通信支持。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月球車“玉兔二號”到達月面開始巡視探測。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完成兩器互拍,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2019年2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玉兔二號月球車進入第二個月夜休眠模式。

擴展資料:

壹、著陸月背經過

2018年12月30日8時55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環月軌道成功實施變軌控制,順利進入預定的月球背面著陸準備軌道。

2019年1月3日早上,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距離月面15公裏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探測器的速度從相對月球1.7公裏每秒逐步下降。

在6到8公裏處,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不斷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處開始懸停,對障礙物和坡度進行識別,並自主避障;選定相對平坦的區域後,開始緩速垂直下降。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在反推發動機和著陸緩沖機構的“保駕護航”下,壹噸多重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

落月後,在地面控制下,通過“鵲橋”中繼星的中繼通信鏈路,嫦娥四號探測器進行了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多項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線高碼速率鏈路。

2019年1月3日11時40分,著陸器獲取了世界第壹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並傳回地面。2019年1月3日11時50分,太陽翼帆板展開。

二、任務意義

嫦娥四號有可能給人類提供更多關於月球內部的信息。嫦娥四號著陸區南極-艾特肯盆地是月球遠面的重要標誌,該區域地形起伏達6000米,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撞擊坑之壹。

同時,這個火山坑的地殼很薄,以至於可以看穿地幔。收集這個區域巖石的數據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組成月球的巖層,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月球正面和背面的電磁環境非常不同,月球背面電磁環境非常幹凈,屏蔽了來自地球的無線電信號幹擾,是天文學家夢寐以求開展低頻射電研究的場所。搭載了低頻射電的頻譜儀的嫦娥四號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將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雲演化提供重要資料。

百度百科-嫦娥四號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