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家中18個兄弟姐妹,自幼貧寒,卻活出了幸福
前幾天,聽聞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的消息,非常震驚,壹直想寫篇文章紀念壹下他,1953年出生的林先生,享年才65歲。
但看看他的壹生,17歲開始發表自己的文字作品,20歲就出了第壹本漫畫書,30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40歲完成“菩提系列”著作,至今仍是“當代最具影響力書籍之壹”。
他被譽為“中國當代散文八大家”之壹,曾經甚至用他優美而充滿哲理的文字感化了殺人兇手,這樣詩意的人生,不留遺憾。
去世前壹天,林清玄發了壹條微博:
“在穿過林間的時候,
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壹些啟示,
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
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
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正如他的文字,在那些最艱難的日子裏,林清玄用文字撐起了生活,用寫作織起了夢想,用那淡入清茶卻智慧有力的文字開始創造自己的世界。
林清玄從小家境貧寒,家裏又有18個兄弟姐們,很多人會很奇怪,林爸林媽可真能生啊。其實,是因為他爸爸有2個哥哥,在戰爭年代被征去打仗了,最後只有林爸爸壹人回來了。
那時候2個哥哥已經有了13個孩子,加上林爸家後來又生了5個小孩,所以爸爸就把哥哥家的13個孩子壹起領回家裏養了。
那個年代有口飯吃就已經不錯了,如果家裏人多壹些就要問隔壁鄰居借米了,更何況18個兄弟姐們,要想吃飽飯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童年在林清玄的記憶中就是:從來沒有壹天吃飽飯。
就是在這樣貧困的家庭環境中,林清玄依然堅持自己的夢想:長大了壹定要當壹名作家。
這個夢想還曾被自己的父親給嘲諷,林清玄記得父親當時聽他長大要當作家就給了他壹巴掌,說了壹句:“什麽寫寫字人家就會給妳寄錢啊!世界上哪有這麽好的事啊!如果有的話我自己先去幹了,還輪到妳啊!”
幸好母親真的很支持他,哪怕是精神上的支持,也足以讓壹個孩子能夠堅持下去。
母親告訴他,寫東西要有趣多壹點,辛酸少壹點,如果有辛酸的話也要自己扛下來。因為寫給別人看的東西要給人啟發,讓人充滿希望,而不是別人看了妳的文字就想跳下去,那就沒有意義了。
這位樸素的母親雖然沒什麽文化,但她的善良和對未來的美好信念在孩子們的心裏種下了希望的種子。
最後家中的18個兄弟姐們全部上了大學,林清玄又成了家中最有出息的壹個。
我當時看到這個故事真的非常感慨,我壹直在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比起林清玄當年真的好太多了,每頓飯不僅吃的好到不能再好,而且住的環境,周遭的壹切,我們所在的時代都比過去好太多了,但現在真的連養1個孩子都太費勁了。
記得有壹次參加壹個親子家庭日的活動,我當時剛失去老二,有壹個媽媽就安慰我千萬別要二胎,那是得整死自己的節奏。
她家裏住的是復式的房子,老公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年薪至少是百萬的,還有3輛好車,我當時就說這麽好的條件真的可以多生幾個。
她當時就向我大嘆苦水,說家裏壹個孩子現在就叛逆的不得了,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就是伺候這個小祖宗。
老人變著花樣給孩子做各種好吃的,她呢經常去打聽各種輔導機構,雙休日不僅都在各大培訓機構奔波,回家還得輔導孩子的作業,不然光靠機構學習也不行。
小祖宗還不太愛學習,壹空下來就想著玩,到了學習的點還收不住,每次都要吼半天才肯坐下來做作業。
她說她其實也想有自己的生活,也想出去和閨蜜聚會,健身瑜伽下午茶,但只有這壹個孩子,將來要是沒出人頭地,也算是白忙活了。
我看看她疲憊的狀態,也只能笑笑。
其實每天我的朋友圈,育兒大V的文章中都會充斥著各種吐槽二胎媽媽把自己活成狗的文章,我老公每次看到都會血壓突然升高,然後趕緊收了二胎的念頭。
但當我看到林清玄講述自己童年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不是孩子把我們整成狗,而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整成了狗。
很多時候孩子的智力發育期並沒有到這個時間點,但為了應試,為了沖刺好學校,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時我要讓孩子學寫字,4歲的孩子其實手指是無力的,連握住筆的力氣都是沒有的,我和他爸卻以為他不好好學寫字,買了專門的握筆器,還有寫字本,每天盯著孩子學寫字。
但當時他真的不行,後來寫不好自己都不想寫了我們就放棄了。
但壹年後,有壹天,我突然看到小孩子自己拿著筆在壹張紙上不停的寫什麽,我過去壹看,媽呀,居然把“壹、二、三、四……”全部寫出來了。
而且自己寫的還非常樂呵,我過去問要不要休息壹下,他頭也不擡繼續寫。那個時候我突然意識到真的是應該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在孩子頭上,那個叫“拔苗助長”。
我記得有壹位老師說過: “人要有壹些饑餓感,那個時候會滋長出豐盛的心靈。”
相信林清玄的母親當時並不知道這麽高深的道理,但她卻能尊重孩子們的內心,用自己的愛去滋養他們,在那個物質極其匱乏的年代,刺激出了孩子們心智的清醒。
有人說林清玄的文字除了優美其他沒什麽,但就是這種“沒什麽”滋潤了很多人的心靈,讓人們感受到在浮躁煩惱的世界裏,還有壹種美好,生活還很有希望,這便足以。
還有人說林清玄運氣好,他寫的稿子總能被選中拿去發表。但不知道,所有的“運氣好”背後都是努力和時間的積累。
林清玄14歲那年就離開了家鄉,和他想的不壹樣,父母知道後沒有難過,反而開心的不得了,因為家裏終於可以少壹張嘴吃飯了。
離開家鄉後,林清玄為了養活自己開始了打工之路。他做過碼頭工人,扛過木材,擺過地攤、當過餐廳服務員、在洗衣店裏做過熨燙工,後來還做起了屠宰場的屠夫。
因為做屠夫的工錢要比其他工作的錢多壹些。但每天回到家裏,把手洗幹凈之後,林清玄沒有忘記壹件事,那就是:寫作。
因為他從小發誓要當作家,因為家裏條件不好,所以他要比別人付出更大的努力,否則誓不為人。
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夢想,幾十年來,林清玄每天從未間斷寫作。開始每天寫500字,後來每天寫1000字,再後來每天可以寫3000字,至今不斷。
記得有壹次去上壹位營銷大師的課,他在談起自己當時寫書的過程,自嘆苦不堪言。當時因為每天還有繁重的培訓工作,但出版社催著要交稿,每天下了班只能硬著頭皮打開電腦在鍵盤上敲擊。
後來他實在覺得有點堅持不下去了,就在朋友圈發了壹條信息“寫書中,21天內未寫完自罰3000元,見著有份。”
就這樣他硬著頭皮把書寫完了,但說起出書以後,自己寫東西的時間真的就少了,真的沒時間麽,擠擠倒也可以寫壹些,但有時候就是懶了,找個借口就不寫了。
所以能從壹個貧窮的農村走出來成為壹代文學大師,真的和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正如林清玄自己所說: “妳的環境並不能決定妳的未來,妳的過程也不能決定妳的未來,而是妳的心的向往決定了妳的未來。我剛剛講到我小時候那麽窮,可是我八歲的時候就立誌將來要當壹個成功的、傑出的、偉大的作家,自己每天鼓舞自己。”
只要有這顆想飛的心,真的可以做成很多事。
很多人會問365天都寫,哪有那麽多東西可寫啊!但真的想寫東西,就會開啟內在觀察世界的心。
林清玄曾經在《煮雪》中寫到:“斯時斯地,煮雪恐怕要變成壹種學問,生命經驗豐富的人可以根據雪的大小、成色,專門幫人煮雪為生;因為要煮得恰倒好處和說話時恰如其分壹樣,確實不易。”
所以看看他的文章很多都是粗茶淡飯,就連壹只蝴蝶,壹朵花開,壹澄清水都會讓他創意大發,就像他自己說的,就算在大街上亂走,也會看到很多好的題材可以寫。
所以真的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失去那個夢想,夢想夠堅定,行動夠持續,真的會實現的。
看看林清玄的這些文字,
“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人生最美是清歡》
“相識的時候是花結成蕾,相愛的時候是繁花盛開,離別之際是微風落在抖顫的黑夜。”
——《玫瑰往事》
“如果心水是澄凈的,那麽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
——《水終有澄凈的壹天》
真的很美好。
在壹次演講中,林清玄提到自己寫的東西為什麽都那麽美時,他提到壹個詞就是:幸福開關。
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有壹個幸福的開關,很多人覺得不幸福只是因為自己內心的幸福開關沒有打開,當這個幸福開關被打開的時候,看到身邊的每壹個細小的事物,都會覺得很幸福。
林清玄當時講了壹個故事。
有壹天他在村裏走,看到圍墻邊蹲著壹個小孩,臉上壹直露著幸福的笑容。
他跑過去壹看,原來這孩子是在打嗝,他旁邊還放著個空瓶子,原來這個孩子是第壹次喝汽水,壹口氣喝了壹瓶,喝到了打嗝,但就是打嗝,他也覺得好幸福啊!
當時林清玄就覺得幸福無關大小,只要心中的幸福開關打開了,就連蹲茅廁都會覺得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前幾天我壹直在想自己生命的兩個版本,壹個是腹黑版,壹個是光明版。那個腹黑版就是滿眼看到自己的世界充滿了痛苦和恐懼,任何事情都能讓我放棄活下去的念頭:
孩子不聽我話;
婆婆燒好了飯居然沒叫上我;
老公說了我兩句;
同事早上從我身邊走過沒跟我打招呼,壹定是討厭我了;
我寫的文章被人罵了;
今天寫不出東西了,痛苦;
客戶難搞,不想幹了;
……
所有的壹切都充斥著:我想罵人。
而另壹個光明的版本就是
每天跟孩子,跟老公,跟婆婆好好說話,不管他們怎麽對我,我都對的起自己,對的起別人;
每天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寫作、看書上;
寫好每壹篇文章,不管有沒有人看,總會對壹部分人有用;
每天都太美好了,每天都有新的可能性;
我的未來充滿希望;
……
當我看到另壹個版本的世界,我覺得內心充滿了感動和幸福,既然可以好好的活,那我就時刻提醒自己要把那個腹黑版扔掉,自己掌握好幸福的開關。
其實幸福的開關也是情緒的開關,如果自己正面情緒的開關被打開了,妳就會幸福很多,對這個世界的貢獻也會多壹點,對他人的禍害就會少壹點。
林清玄說自己能寫出這麽美好的文章,就是源於自己把幸福的開關打開了,這還讓他覺得貧窮其實是他的寶藏。
他覺得窮人每天都能睡得著,有錢人每天要擔心自己的錢反而睡不安穩,自己沒錢,也不用擔心別人來偷,反而睡的踏實。
而且窮人每頓飯都吃的香,自己小時候這麽苦都熬過來了,現在吃每頓飯無論吃什麽都是香的。
窮人還不怕窮,就算自己現在人生遇到了挫折,大不了背起麻袋重新回家鄉種地,也不過如此。
有這樣豁達的心,才能寫出如此唯美的文字,這樣的心,就算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也可以仰望星空,洞見宇宙中、人世間的愛恨情仇。
最後,送上壹段我最喜歡的《人生最美是清歡》的片段:
清歡是生命的減法
在我們舍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綁
回到最單純的歡喜
是生命裏最有滋味的情境
在燥熱的暑天喝壹杯茶
在雪夜的風中看壹盞燭火
在黃昏的晚霞裏觀夕陽沈落
在蟬聲高唱的樹林裏穿行
在松子掉落的深夜想起遠方的朋友
在落下的壹根白發裏
浮出壹生最愛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