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帕布的發展過程
2007年8月5日早上6時,日本氣象廳把位於在北緯20.2度、東經134.8度的熱帶低氣壓(當時其他氣象臺仍定為熱帶擾動或低壓區)升格為熱帶風暴,命名為帕布。同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它命名為Chedeng。它初時大致向西北偏西移動。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然而,當晚的QuikSCAT風場圖顯示,帕布的低層環流中心仍不明顯,成狹長狀,並和東南方另壹個低壓區(後來的熱帶風暴蝴蝶)的低層環流中心相連。
8月7日,香港天文臺率先把東南面的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當日日出後,臺灣中央氣象局從可見光衛星雲圖中發現帕布真正的低層環流中心位置比原來估計的偏西了約100公裏,即時把它重新定位。同日日本氣象廳和聯合臺風警報中心將帕布升級為臺風;但香港天文臺沒有把帕布升為臺風,維持強烈熱帶風暴等級。此時,上述的另壹低壓區已發展為熱帶低氣壓。由於帕布和該熱帶低氣壓相距只有500公裏左右,兩個熱帶氣旋發生藤原效應,使帕布轉向偏西移動。當日帕布在臺灣屏東縣恒春半島南端登陸,隨後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而聯合臺風警報中心也它降格為熱帶風暴(聯合臺風警報中心沒有強烈熱帶風暴等級)。
8月8日,帕布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穿越南海北部;同時,上述另壹熱帶低氣壓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蝴蝶。受到蝴蝶的發展影響,加上掠過臺灣造成的結構破壞,帕布逐漸減弱。當日,中國中央氣象臺、香港天文臺和日本氣象廳都先後把帕布降格為熱帶風暴。當帕布在香港以南近海掠過前,中國氣象局、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更把帕布降級為熱帶低氣壓。
8月9日午夜12時,中國中央氣象臺把帕布再度升格為熱帶風暴。隨後帕布轉向西南偏西緩慢移動,在上川島附近海域停滯不前,中國中央氣象臺、日本氣象廳和美國聯合臺風警報中心都把帕布降格為熱帶低氣壓。當日稍後時間,帕布轉向東北緩慢移動。
8月10日,中國中央氣象臺和香港天文臺把帕布再度升格為熱帶風暴,但澳門氣象局則沒有重新升格。當日日間帕布壹度非常接近香港屯門壹帶,香港天文臺表示帕布於下午3時左右在屯門登陸,並穿越香港西部;中國中央氣象臺則指出帕布於下午4時在屯門登陸。帕布移至屯門壹帶後,又突然轉向偏西移動,穿越珠江口,在中山再壹次登陸,並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其後帕布轉向西南偏西移動,壹度再次移向上川島方向。8月11日淩晨,帕布再壹次轉向東北移動,最後於早上8時35分在香港天文臺總部之西北約80公裏減弱為壹低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