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哪咤之魔童降世》與《上海堡壘》上映後的不同“待遇”,帶給我們什麽啟示?

《哪咤之魔童降世》與《上海堡壘》上映後的不同“待遇”,帶給我們什麽啟示?

《上海堡壘》和《哪咤》是兩種完全不同風格類型的影片,直接對比維度不壹樣,也不太科學,但作為電影,有壹樣是***通的——那就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口碑”才是決定壹切的因素,而好口碑的基礎,源自電影劇情精彩、制作質量上乘、演員演技精湛。

遭遇口碑、票房雙重失利的《上海堡壘》,會為“追逐”流量明星等埋多少單呢?2017年,《上海堡壘》投資方華視娛樂曾申請上市,稱擁有《上海堡壘》30%投資份額,擬投資金額為1.08億元,據此可估算出影片投資金額高達3.6億元。而根據相關平臺預估,《上海堡壘》最終票房不足2億元,而這僅僅是還沒有進行分成的票房收入,整體而言,投資方可能會血本無歸。

客觀而言,《上海堡壘》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應由鹿晗壹人“背鍋”。但作為頂級流量明星、影片頭牌,鹿晗也應了那句老話——“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正是這個道理。

同樣以《哪咤》為例,盡管這部影片也有這樣那樣的壹些瑕疵,但整體來看瑕不掩瑜。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這種瑕不掩瑜的背後,是制作團隊耗時5年的精益求精,是導演瘋狂改了66稿的“變態”。

面對《上海堡壘》的失利,對於壹部曾付出5年心血的影片而言,確實感到遺憾,有人“看看笑話”也罷,有人“落井下石”也罷,有人“汲取教訓”也罷,壹切很快都將成為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