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日系車和德系車哪個好

日系車和德系車哪個好

給妳來個很詳細的比較:德系車:

保持了數十年的嚴謹的工作作風,質量保證體系使用康采恩標準—是世界上最嚴格的質量標準,對產品的質量追求完美無缺廣州北方汽修學校,大多數車型設計標準為三十萬公裏無大修。皮實耐用幾乎成了德系車的代名詞。大多數車型的外形設計比較硬朗,棱線分明。配套體系的標準極其嚴格,所有的地產化零部件必須經過德國本部的質量驗證。記得十年前,國內車用蓄電池業界老大—保定風帆蓄電池廠為德系車配套時,也不得不將各種型號的電瓶各發了十組到德國本部做質量驗證,方取得了配套權。但是嚴格的質保體系帶來了高昂的代價,從設計,實驗,生產,檢測到設備投資和工裝投資等各個方面都是相當高的投入。由此帶來的,不光是開發速度比日系車差得多,同時投資總額也要比日系車高出50-70%。據稱,北方某德系合資企業中,價值上百萬的進口三坐標檢測機就近百臺,比東三省的總量還多。該廠生產的次品零部件就地銷毀,既不能裝車,也不得銷往修車市場。所以德系車也代表著高價格!特別是維修費用,在四S店用正廠件修車,其高昂的維修費用領不少用戶叫苦不叠。所以很多的小修理廠往往用配套廠流出的次品件修車才能降低修理費用,以招攬生意。

同樣也保持了數十年的保守的思想(近幾年稍有轉變),對市場的變化反應要比日資企業慢半拍,特別是在品牌管理上的問題較多。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德系車在美國的進口車市場上曾經壟斷了80%的市場份額,壹個品牌策略的失誤,使日系車蜂擁而入,時至今日,僅僅占了美國進口車市場不到6%的份額,可謂損失巨大!然而,德國人好像還沒有認識到他的失誤;這不,近來又把同樣的品牌管理策略拿到中國來了,要保中檔車市場份額都困難重重的今天,又大張旗鼓的把高檔的輝騰拿來,想在高檔車市場上再分壹羹。市場策略的失誤不光如此,我們看看新車型的推出;高爾夫前景還看不出來,高爾應該定性了吧?高爾的投資基本白扔,時間也耽誤了,用戶也跑了。要是再來這麽幾次,不知道德國人是不是還能在中國市場上站住腳。我們再從另壹個角度考慮,倘若德國的兩個合資夥伴不把幾十億的投資(每投壹個新車型要十幾個億的資金)用來推出新車型,而是把原有的STN、JETTA的產量分別提高到每年產六十萬輛,價格控制在六—七萬元,不但可以保持很好的利潤水平,對其它同類甚至微轎,都有極大的殺傷力!市場份額必將大幅度提升。可見德國人對市場的研究,對品牌的管理,還真照日本人差得多。不知道德國人什麽時候才能學得乖壹些。

在市場問題的處理上,德國人更是木的要命;前年武漢動物園砸大奔,那麽多的媒體記者圍著在北京奔馳中國公司尋求答復,為何就不能借機開個免費的新聞發布會來說明情況以正視聽(該事例確實是由於國內油品質量問題而引發)。當個大媒體炒的紛紛揚揚後,才不痛不癢的發了個聲明表示遺憾。緊接著又發生了其剛上市不久的主力,1.8發動機所有車型的點火線圈故障,不用說是質量問題。可是反應遲鈍的德國人依然慢悠悠的調來查去,數月之後,連中央電視臺都暴光了,才刪柵柵來遲的發了個生明(還是個免費更換,為何就來個幹脆點的“招回”?其實免費更換和招回完全壹樣,都是在國內的服務站做免費更換,說招回不過是更好聽、更順耳壹些罷了)。立形象、樹品牌、造聲勢,到那裏找這機會啊?當然,在國內,德系車好的質量和售後服務,還算是為他爭了不少面子。

日系車:說起日系車,使我這個在車界工作、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人不禁汗顏。不過也真是佩服。從1945年二戰戰敗的壹貧如洗的壹個小小島國,在短短的六十年的時間裏又壹越而起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在國際上可流通高產值七大行業中(金融,電子,汽車,軍火,家電,鋼鐵)除軍火占第五外(不過人家的海軍可敢號稱世界第二!),其它項項都是在前三之內。可見日本人真的是生意精!閑話少說,我們還是說車吧;

可以說,日本人對轎車市場研究的真是細的不能在細了。對轎車產品的消費觀念的研究更是別出壹格!在真對不同國家的不同轎車消費群體的研究後,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中低檔轎車“10萬公裏整體壽命”的設計指導思想。今年春節,我的壹個好友從日本回家探親,我們曾經就轎車話題聊了壹夜;他在日本最大的發動機設計院工作,據他介紹,日本中低檔轎車發動機的整體設計壽命就是十萬公裏。無壹例外!“只要滿足十萬公裏的設計壽命,工藝成本越低越好”這和我們得到的消息是壹致的。他們的設計理念認為:大多數用戶每兩三年就要換臺車,這個時候很少有用戶超過九萬公裏(只有出租車例外。所以在日本,出租車是專用車型)。這種基礎理念意味著,壹個車型的整體投入最少!所以日系車代表著低成本,低價格,高換手率!同樣,也是較低的使用壽命和較高的維修費用。在歐洲和美國,二手車市場上日系車的價格最低,原因就是如此!而二年內,日系車的整體性能完全可以和德系車壹拼。然而,整體投資的大幅度降低。使同類型日系車雖然比德系車價格低,但是回報率確很高,低投入、高回報率,也就為加快新車型推出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所以在日本車界沒有壹個車型的壽命超過三年。在新車推出上,日本遠遠將對手拋在了後面!妳想跟風嗎?十年、八年就讓妳債臺高築。因為妳沒根!(在新車型頻頻推出的今天,中國的各個企業仍在聚集資金跟風,不知道有幾家企業考慮過;當競爭更加激烈,利潤率降低到世界平均水平的時候,當妳的舊車型的投入還沒收回就要報廢的時候,妳的企業就快壽終就寢了!)

以前很多人在比較德系車和日系車時,對同類型的車日系車比德系車重量輕很多,於是得出了日系車偷工減料的結論。應該說這可是冤枉了日本人。日本是世界優質鋼生產第壹大國,在日系車上大量的采用了壹種牌號為BH的熱硬化鋼板,這種鋼板在出廠六個月內。常溫下沖壓時有著非常好的拉延性能,但是壹但經過油漆高溫處理後,鋼板的剛性又會得到較大的提高,壹般剛性能提高25%。所以在剛性不變的條件下,鋼材用量可以減少25%。而重量降低也就意味著油耗降低。在轎車上日本的高性能材料真的替日本人爭了不少光!

然而日系車的質量保證體系還真的不敢恭維,我在國內壹家工裝生產廠,親眼看到壹南方生產的日系二代產品的工裝調試不合格件,居然也發送回去裝車用!這在國內卡車廠也不敢做的,何況轎車!更別說萬件重復率了(指每隔萬件沖壓件檢查尺寸的完全相同的幾率),幾乎為零!而且二年就換壹次代,這樣壹來必將極大的提高了用戶的維修費用。因為二年後妳買不到備件!幾天前廣州的朋友向我訴苦;他的廣本(第壹代車)放在四S店裏壹個多月了,因為等著從日本發件,到今天還沒修好。價格不用說,奇高。不過在原廠的發動機質量控制上,還是極其嚴格的,只是不知道在合資企業中,日本人拿來幾項頂級技術。

日系車最該受到指責的並不是偷工減料,而是不平等原則(說白了就是歧視原則);在日本出口產品中,壹等品銷往歐美,二等品內銷,三等品銷往較發達地區,而輪到中國的僅僅是四等品和即將淘汰的技術。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了壹篇文章《黑幕後的國產豐田花冠和威弛》深有同感。其實這早就不是什麽秘密了,所有的日系車(包括大部分日本產品)莫不如此。至於為什麽會出現這種局面,說白了道理也很簡單:壹是國家的市場準入標準不完善,二是國人的法律概念淡化,吃了虧不知道找誰說理去,加上缺少國家的法律支持,這才讓日本產品鉆了空子。三是受了某些日本傳媒長期的、有計劃的消費理念的引導。也許有人看過壹部美國影片;壹個媒體巨頭通過通過廣告宣傳,試圖潛移默化的來控制人們的思維,以達到控制全球的目的。在現實生活中,早在二十世紀中期,日本的媒界就已經開始有計劃的實施壹種目前看起來是消費引導的策略了。據國內CG times 專業月刊介紹;日本媒體真對兒童作思維引導大動畫片,就有五年的儲備。

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封關自閉了幾十年的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國外的轎車大量湧入中國市場,做為壹衣帶水的鄰邦,把大量的轎車賣到中國市場來,而技術上確是壹毛不拔,因為他們知道;轎車是牽壹帶十的高技術主導產業,壹但聰明的中國人掌握了,中國發展的速度將壹發不可控制!那有扶持對手的道理?所以“有路必有豐田車”那只是賣車而不是賣技術。時至今日,當德國合資企業得到蓬勃發展的時候,在轎車技術很難再受到他們控制的時候,日系車才珊珊來遲,先是馬自達、本田的試探,到主力豐田登場,日本各大車廠在完整的國家產業策略的指導下,先後在國內找到了合資合作的夥伴。於是有了“誰最好”之爭。

如果理性的評價日系車;把歐洲的日系車拿到中國生產,不考慮十萬公裏的設計壽命,日系車完全可以勝過德系車。今天德系車的價格,還是高過了大部分國人的期望。真希望市場經濟這個杠桿早點撥它壹撥,讓更多的國人享受到轎車為我們帶來的歡樂。

轎車在任何壹個中國用戶手中,都應該屬於最昂貴的耐用消費品,註意:是真正的消費品!妳還要為它不斷的掏銀子!應該說,對壹個絕大部分家庭用戶,每年行駛二萬公裏,五年的使用壽命還不算太短,如果售後服務和備件跟的上的話,從中國人的消費習慣—省油及較佳的舒適性上考慮,特別是外表美觀,日系車將是較好的選擇。但如果妳考慮二年後修理的費用太高,妳對修車又不在行,還是考慮別的車好些。

如果妳手中的銀子比較多,妳又追求使用壽命、性能、質量,還不想為修車太操心。買德系車將是比較好的選擇。畢竟德系車在國內有近壹千三百家授權服務站(壹汽大眾、上海大眾合計)。而且二家的服務站互補性很高,也就是說通用件相對多壹些。前年,北京BORA車會幾十臺車在遼寧的興城活動時,壹臺車火花塞壞了,就是調用了上海大眾服務站的零件修好的,辦個手續簽個字就完事。德系車特別在對質量和使用壽命要求甚高的出租車行業中的口碑極佳,在東北的長春和南方的珠海等地,JETTA車跑過百萬公裏的不乏其車。真是為德國人爭了面子,不過看外表講美觀嗎,這壹類的德系車就遠落到了日系車的後面了。

妳可以指望每壹年轎車的價格都會降價,但是不要指望降太多。我估計三年之內,每年降5%是沒問題的,但是想達到或超過10%就不太現實了,不管怎麽說,人家總是要賺錢的嘛。壹分錢壹分貨,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價格和價值已經越來越接近了。當然特殊情況也有哦;這壹、二年真有幾種車型的價格大跳水。

如果妳問我什麽車最合適的話,我的建議;選德系車。別的道理好多的媒體已經翻來覆去的炒過多次了,誰是誰非大家自己判斷。我想說的是;中國人的消費習慣絕不能和歐美的消費習慣去比較,正如中國人的收入水平不能和歐美的收入水平比較壹樣。大部分用戶不可能買壹臺車開兩年就賣了,即使真的賣了,也想賣個好價錢。除非妳的銀子多的是,要真那樣的話,妳也就不必和我爭論了,妳盡管買妳的奔馳、寶馬哦。呵呵,怎麽又是德系車。也許有人說德系車的毛病也很多啊!呵呵,妳看到過沒毛病的車嗎?沒有!所以還是比較壹下出毛病的幾率吧。

還有壹點;買車前算好了,千萬別把妳的錢包弄空了哦。貸款買車超前消費也要適度,別硬來,光有了車,囊中羞澀妳是壹天也開不走的,再說,不能及時還貸的話銀行可要打妳PP的。買車本著夠用就好、理性消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