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瑾的開鑿水利救民於水火
曹謹初赴鳳山縣任,遇到兩大難題,壹是盜賊蜂起,社會秩序混亂;二是時逢大旱,顆粒無收,民眾饑寒交迫。曹謹認為:民眾為盜,大都迫於饑寒。他決定開鑿水渠引下淡水溪之水,以灌溉萬畝良田。正當工程幹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民眾中惑於風水之說,認為開挖溝渠,必然要遷墳墓,破壞地下靈氣,壹些人對施工橫加阻攔,造成工程壹度停頓。後來曹謹把素有眾望的鄉紳請來,請他們出面宣講引導,曉以利害,終於說服了民眾,工程才得以繼續進行。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開九曲塘,築堤設閘,築圳(田間的溝渠)44條,全長130多公裏,可灌溉,可泄洪,使19215畝土地旱澇保收,堪稱島內最大的水利工程。從此鳳山“收谷倍增,民樂厥業,家多蓋藏,盜賊不生”。這項工程被命名為“曹公圳”,並刻碑記之。後來曹謹又派人修築了46條新圳,可灌溉田地12400畝。這時曹謹已調任淡水同知,但人們為了紀念他的籌創之功,仍把它命名為“曹公新圳”,這兩項工程至今仍發揮效益。曹謹也被尊為臺灣水利之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