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榮祿大夫少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知制誥國史總裁-黃淮

榮祿大夫少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知制誥國史總裁-黃淮

 黃淮(1367-1449),字宗豫,號介庵,永嘉人(現鹿城區人)是“永嘉黃氏族系”始遷祖黃中 (794~887)字大本,號潛夫,於唐太和八年甲寅(834)自南京遷居永嘉左廂南 郭育材坊定居之第十七世裔孫。) 元惠宗至正二十七年丁未(1367)五月初四, 黃淮出生在育材坊(遺址當在現今府學巷100號原人民大會堂之東南角上)。

父親 黃性(1339~1431)名思恭,號靜庵。母親王氏(1338~1422)。洪武元年三月 ,全家移居巾湖裏(又名襆頭河;宋朝時名孝廉坊;今名黃府巷。)八歲時,啟 蒙於業師徐先生諱(1344~1405),字宗實,號靜庵,黃巖人。

黃淮於明洪武 二十八年乙亥(1395)薦入南京國子監,同學有常州芮善、黃巖徐德新等。

二十九年(1396)中應天府舉人,翌年丁醜(1397)登春榜二甲第五名進士,授官中書 舍人(從七品)。> > 1402年六月十七日,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為帝,二任黃淮為翰林 院侍書;七月初三,復黃淮為中書舍人。成祖於奉天門左室召見黃淮,詢以政事 ,黃淮據“靖難之役”後的形勢和政局,陳述了自己的意見,對答如流,很合成 祖旨意。八月初壹,黃淮與解縉、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六人入 直文淵閣預機務,黃淮專掌制敕。八月初七,三任黃淮為翰林院編修。十壹月十 日,四任黃淮為翰林院侍讀。

1403年改元永樂元年,從此,成祖每上朝議事,常 援黃淮與解縉侍立禦榻左,以備顧問。有時至深夜仍在帝榻前商議機密的重大政 務。正月廿六日,黃淮奉命與解縉為會試考官,取中式472名,曾為狀元。四月 二日,五任黃淮為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永樂五年(1407)十壹月初壹日, 六任黃淮右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侍讀。黃淮前後在朝任官廿年,著有與同僚應酬 詩文三卷.《黃淮文集》插圖:黃淮墨跡首,約5.4萬字)取名為《退直稿》。

《黃淮文集》插圖黃淮墨跡

 永樂十二年(1414)黃淮被漢王朱高煦誣陷,入北京詔獄十年。永樂廿二年甲辰(1424)八月十五日,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十六日,黃淮出詔獄,官復原職。 十七日,七任黃淮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黃淮整理自己於獄中十年所吟作詩 文240余題,364首(篇,約2.8萬字)分上下二卷,取名《省愆集》,於清乾隆四 十三年六月被輯入《四庫全書》

 仁宗洪熙元年(1425)正月初五日,朱高熾手諭敕吏部:黃淮、楊士 奇、金幼孜俱支三俸。十六日,授八任誥命晉黃淮為榮祿大夫少保戶部尚書兼武 英殿大學士。

朱高熾手諭

 宣德元年丙午(1426)八月初壹,漢王朱高煦反。八月初七,敕諭黃淮等留佐鄭王瞻、襄王瞻監國(此為黃淮第六次參與監國)黃淮夙夜在公,待至九月初六日,宣德班師回朝,方歸私第,瘵(肺結核)病加重。得太醫徐叔拱診治。 病稍緩,奏請辭官還鄉,不許。

二年丁未(1427)三月初,任黃淮為丁未科考廷試讀卷官。初夏,黃淮病勢嚴重,雖經太醫調治,沈痼仍然難愈。

八月初六,由次子黃采進奏《求退致仕疏》稱疾辭官。初九宣宗覽奏惻 然曰:“其疾若此,固留之,情有不可。”遣中官賜鈔萬貫,準黃淮暫還家養疾。

黃淮回歸溫州後,於茶山南柳“壽征庵”奉養老父。父子倆“遨遊林壑 ,往來別墅,衣冠偉然,輝映後先,為近世所未有。”宣德三年戊申(1428)秋 ,慶賀父親黃性九秩大壽並且自禱身體健康,經江心寺都綱曇旭禪師指點,為弘 揚佛法,特捐資舍地擇郭公山東麓興建最勝寺,戊申秋動土,逾年竣工。至今年.已有五佰八十年歷史。宣德三年,溫州知府王震議:“為黃淮立‘少保 ’坊”,擇建於拱辰門(俗稱朔門)內北大街上,永寧橋口的壹座四柱坊表。‘ 少保’二字系黃養正所書,坊表竣工於宣德四年(1429)春。

父親黃性頤養天年,於宣德六年辛亥(1441)十壹月初五日,享壽九十三高齡而終,七年壬子 (1442)九月初六日,賜祭葬於南柳“黃府山”上。黃淮特赴北京謝恩,十二月十八日,面陳宣宗:“采頗習楷書,願留京報效”。帝準黃采於翰林院進其書學。並賜黃淮留北京過春節。八年癸醜(1433)正月十五,敕諭往禦苑觀燈,宣宗賜宴招待。二月初八,黃淮奉命為該科會試主考官(副主考王直),取劉哲等百人 。三月三日,榜曹鼐為狀元。 四月二十六日,敕賜乘轎遊西苑,命太監吳誠導遊 ,楊士奇、楊榮、楊溥等十五人陪同(黃采亦從行遊), 並賜宴萬歲山麓。六月壹日,宣宗為黃淮餞宴太液池,親題“賜歸”二字,並制長詩《太液池送黃淮辭 政》!有“賜大學士黃淮”端硯(現藏湖南湘陰博物館);且諭以“ 明年朕生日,卿其復來。”頒路費回溫。秋,黃淮將宣宗長詩刻於石碑,蓋了“ 奎文亭”於襆頭河(遺址於今溫州黃府巷“溫州儀表廠”內)。十月,遊樂清雁蕩 ,龍鼻洞巖刻有:“榮祿大夫少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永嘉黃淮宣德癸醜冬遊。”(至今字體仍甚清晰)九年甲寅(1434)正月初二日,黃淮自永嘉啟程赴 北京,二次入覲宣德皇帝。重陽日,太監範宏傳旨:“天寒且冷,(著黃淮)乘驛 回還(溫州),期以後年‘萬聖節’再來”,寵賜之禮加於初。宣德十年乙卯 (1435)正月初三日,宣宗朱瞻基駕崩,黃淮聞訊即啟程赴北京(進香)此第三 次入覲。五月初四(黃淮生日)啟程返溫,楊士奇贈詞《水龍吟?壽黃學士》權 當折柳。黃淮即次韻奉謝!

 黃淮曾奉敕參與列下書籍的編修、任總裁等:

 永樂元年與解縉等奉敕撰《古今列女傳》,當年十二月初壹書成。

 永樂元年七月初壹,奉命與解縉等147人撰修《文獻大成》(即《永樂大典》 的前身)成書於永樂二年十壹月十九日。

 永樂九年十月十七日奉命重修《高皇帝實錄》,被任命為總裁官。

 永樂十四年丙申(1416)十二月十五日,有350卷之多的《歷代名臣奏議》成 書則是黃淮、楊士奇等奉敕,經過多年編錄而成的。不過該書刻印裝訂成書之日 ,黃淮已被囚在北京錦衣獄中有兩年多時間了。

 洪熙元年五月初四奉朱高熾敕黃淮參與纂修《太宗實錄》被任命為總裁官。

 宣德元年閏七月初四奉朱瞻基敕參與纂修《太宗、仁宗實錄》被任命為總裁官。

 黃淮是明朝內閣初創期間的重臣,歷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 。官至“榮祿大夫少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知制誥國史總裁”。他先後兩度主會試,六次參與監國,輔導洪熙、宣德兩帝,黃淮治事果斷通達,和平溫厚。

史評曰:“功在輔導”“神識洞朗,健力峻拔,有古社稷臣之風。”“通達治體 ,多所獻替。”在復雜多變的政治鬥爭中、能“賜環以後,復躋禁近,退至引年 返裏,受三朝寵遇者又數十年,遭際之隆,幾與三楊相埒。”已是很不容易了。 明成祖對左右贊許曰:“黃淮論事如立高岡,無遠不見。”黃淮於“穩定當時政 權”起到了相當重要作用。

 黃淮晚年居住在茶山南柳“壽征庵”中達二十來年。放情田園之間,怡然自樂.

 黃淮於正統十四年(1449)六月初三日於“壽征庵”逝世,壽終正寢。享年八 十三歲,謚文簡,贈太保。翌年景泰元年庚午(1450)十月初三日,敕葬於大羅山南柳黃府山“稻桶巖”東北側。

元配夫人楊氏(1376~1462);側室李氏 (1385~1458)。黃淮葬事襄,黃淮長子(1405~1463)赴北京謝恩,欽賜仕尚寶司丞,力辭歸;次子采(1407~1461側室李氏出)仕中書舍人累官至太 常少卿;三子般(下加“木”)(1414~1489)無仕。現除了茶山南柳以外,永嘉霞川(俗稱霞渡潭)、樂清沙川等地有黃族聚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