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泳選手心臟負荷究竟有多大?
遊泳作為壹項極具效率的有氧運動,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的運動手段,但是在高強度的遊泳訓練下,很容易就會對遊泳者的心腦血管造成極大的沖擊力,甚至於很多人在遊泳過程中,由於心臟負荷太大而出現意外情況,中國香港遊泳名將杜敬謙就因為在訓練過程中突發心肌梗塞,經過搶救無效最終遺憾地離開了人世,然而更多人有所不知的是,遊泳對於普通愛好者來說是壹項非常好的運動,但對於職業遊泳運動員來說,常年的高負荷訓練和比賽,反而對身體造成了巨大負擔,而職業遊泳運動員甚至還是心臟問題的高發人群!
出生於1992年的中國香港遊泳名將杜敬謙,去世時不過只有26歲,他曾經在全運會上,和孫楊等人壹起,贏得了男子4乘100米自由泳項目的銀牌,更是壹個人保持了17項全港遊泳的記錄,可以說是中國香港最優秀的遊泳運動員,然而在2019年的壹次訓練途中,杜敬謙突然出現心臟不適,盡管隊醫及時對他進行了搶救,但是最終還是未能挽回這個年輕的生命,據了解杜敬謙的死因,是由於長時間進行大強度的遊泳訓練,導致心臟負荷過重,從而出現心肌梗塞的情況。
對於遊泳運動員來說,心臟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情況,2012年挪威遊泳選手亞歷山大·達勒·奧恩在去世時,也同樣只有26歲的年紀,他是在訓練結束之後洗澡時,出現了心臟驟停,隊友及時施救卻未能成功。
我國著名的遊泳選手孫楊以及羅雪娟等人,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臟疾病,孫楊此前在參加俄羅斯世錦賽1500米自由泳決賽的比賽前,突然感覺心臟不適而選擇退賽,更是因為治療心臟問題,誤服了違禁藥物而被中國反興奮劑組織禁賽三個月(病毒性心肌炎),而且孫楊和杜敬謙有個***同點,也是比較危險的地方,就是兩人都是遊泳過程中長時間不換氣,這其實是很冒險的,例如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孫楊在壹場接力比賽中的最後15米,就采用了不換氣的方式
而這裏還要提提蛙泳皇後羅雪娟,她更是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時候,真的堪稱冒死參賽,羅雪娟在參加完接力賽後,直接癱倒在泳池邊,隊醫發現羅雪娟表情不對,立馬擡到休息室,而之後據羅雪娟隊友回憶,她在拿到100米蛙泳金牌後,就在宿舍裏突發心臟病,好在三樓找到壹位專業醫生,才把她救過來!
此外,同樣是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16歲的中國遊泳選手李冰潔在比賽結束之後接受采訪時,突然出現心臟不適,好在她第壹時間向工作人員進行了求助,最終安然無恙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香港浸會體育大學運動學副教授就曾經解釋到,遊泳項目本身就是強度非常大的體育運動,而大運動量又會誘發心臟的陰性負荷,對於壹些有心臟病前兆以及家族遺傳史的人來說,必須要格外的小心註意,他分析杜敬謙的死因,很有可能是之前就患有竇性心律不齊,或者是腦血管畸形導致的大腦動脈出血破裂。
大強度的遊泳訓練會導致惡性心跳,因此無論是職業運動員,還是業余的遊泳愛好者,都必須時刻關註自己的心臟健康,壹旦出現任何不適,必須立即停止運動並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