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億千米有多長
例:s=40000000000000km v=300000000m/s=300000km/s t=40000000000000/300000=133333333s=4.23年 光速要走4.23年 宇宙飛船速度為7.9km/s t=40000000000000km/7.9km/s=5063291139240s=160555.9年 宇宙飛船要坐160555.9年
古代常用單位換算標準
1.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單位。十鬥為壹石,壹百二十斤為壹石。 豆:容量單位。 斛:容量單位,五鬥為壹斛。 鈞:重量單位,三十斤為壹鈞 跬:長度單位,半步為跬 仞:長度單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為壹仞 。舍:長度單位,古代行軍時以三十裏為壹舍。 尋:長度單位,八尺為壹尋。
2.唐代對衡制單位有所改進,即把“銖、累、黍”非十進制單位,改為“錢、分、厘”十進制單位。 宋代改進了容量單位,將原十鬥為壹斛,改為五鬥為壹斛,十鬥為壹石,同時度量衡量值也有增長,宋初官尺每尺合今近31厘米,到宋末已達到32.9厘米。
3.元代度量衡承襲唐制。單位量值比宋代又有增大,壹斤約合今625克。
4.明代度量衡承襲前制。尺度分為多種,營造尺,壹尺合今32厘米;量地尺,壹尺合今32.7厘米;裁衣尺,壹尺合今34厘米。容量壹鬥合今1022毫升。衡量壹斤約合今593克。
5.清朝度量衡基本上承襲明制,單位量值略有增長。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以營造尺的長度和庫平兩的重量為準。單位量值每尺合今32厘米,每升合今1035毫升,每斤合今597克。
6.同時,清政府還規定:尺度以尺為主單位,容量以升為主單位,衡重以兩為主單位。
7.從秦到清兩千多年間,度量衡制度及其量值不斷演變。尺度由每尺合今23厘米增大到32厘米;容量由每升200毫升增大到1000多毫升,增長了4倍多;衡重由每斤250克增大到600克左右,增長了1倍以上。秦至民國,長度和容量皆為十進位制,唯衡重不全是十進位制。
8.夏代的主要活動地點在山西、河南壹帶。在河南二裏頭文化遺址,發現有手工業作坊和大型宮殿建築。在這些生產、建設中都離不開度量衡器具。據《夏書·五字歌》、《管子·楊權》、《管子七法篇》等古書記載,夏代已經有了度量衡器具。商、周均建有度量衡制度。 《周禮》、《禮記》中都記載了度量衡制度。
9.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度量衡混亂。戰國時,各國都有了自己的度量衡制度,單位量值嚴重混亂。秦國的重量單位是銖、兩、斤、鈞、石。
10.魏國則用鎰、斤。齊國有家量和公量之分。秦國壹升合現在的200毫升,趙國壹升合175毫升,韓國壹升合169毫升,楚國壹升合225毫升。
11.戰國後期,隨著各國經濟交往頻繁,度量衡出現了統壹的趨勢。如齊國將原有的容量單位升、豆、區、釜、鐘,改作升、鬥,與秦國單位值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