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如果把個人信息泄漏自己的銀行卡會被復制嗎

如果把個人信息泄漏自己的銀行卡會被復制嗎

人在廣州,8張銀行卡均隨身攜帶,密碼各不相同,壹個小時之內卻在東莞相繼被盜·刷11萬元。近日,家住廣州天河區的金先生遇到這樣壹件離奇事。

金先生的遭遇絕非個案。前日,知名網友“廈·門·浪”發微博稱,他的銀行卡近日被盜·刷數萬元,隨即引起眾多微博網友轉發和回應。不少網友紛紛表示也有過類似的遭遇。

據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數據顯示,廣東2011年因銀行卡疑似被克·隆·而向人民銀行投訴數是前壹年的近9倍。今年1到7月,全省法院新收信用卡糾紛案件高達13096宗,同比增長17.30%。

“克·隆·卡”引發的糾紛成為當前民商審判的新問題,並呈高發態勢。南方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銀行卡被盜·刷原因多在於卡被復制,而壹種被稱為“銀行卡復·制·器”的設備在網絡上被公開叫賣。

盜刷 卡不離身卻異地消費

本報過去兩月接到10余起此類報料,涉案金額超過50萬元,大部分屬於銀行卡異地被盜·刷的情況

8月26日中午11時30分左右,家住天河區的金先生正在吃午飯,手機突然收到壹條短信,提示他的農業銀行借記卡被取現3000元。還沒等金先生反應過來,接著壹條短信提示該卡又被取現3000元。這讓金先生壹下慌了神。

不到壹個小時,金先生接連收到短信稱,他的銀行卡取現和消費***計115700元。短信分別來自民生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等8家銀行。金先生當即撥打各家銀行客服,證實銀行卡確有被取款事實後立即報·警。

金先生通過銀行客服查詢得知,8張銀行卡均在東莞虎門鎮被取現。金先生表示自己從未去過虎門,也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銀行密碼。“我也不知道銀行卡是怎麽同時被盜·刷的,卡壹直在我身上,平時用卡也很謹慎,不可能泄露密碼,突然就不見了11萬多元!”

9月3日,金先生接到招商銀行的電話通知,答應全額賠償被盜·刷款項13000元,最遲於本月22號到賬。但其他銀行均表示,要金先生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此事。

對於能否找回被盜·刷的錢,金先生很憂慮。有同樣憂慮的不只金先生壹人。

今年2月,海口的吳先生向警方報案,稱自己卡內的105萬元被盜·刷。經過調查,這105萬元是在廣州番禺壹家珠寶店內被盜·刷,卡內金額全部用於購買珠寶。

吳先生將銀行卡開戶行告上法庭,認為用戶將錢存入銀行,銀行就有保證錢財安全的義務,賬戶裏的錢離奇被·盜,銀行存在失職行為。目前,案件還未公布結果。

7月17日,廣州的朱女士在卡不離身的情況下,被異地盜·刷596萬元,成為近年來廣州地區被盜·刷數額最大的信用卡詐·騙·案。由於警方行動迅速,很快破獲了這起案件,為朱女士追回全部財產。

記者了解到,此類案件近年來在我國各地成高發態勢。南方日報僅在今年七八月份就接到10余起此類報料,涉案金額超過50萬元,大部分屬於銀行卡異地被盜刷的情況。

克隆 復制設備叫賣7000元

不到壹分鐘,壹張“克·隆·卡”就誕生了,不法分子只要獲取銀行卡密碼,就能夠代替原卡進行刷卡取現和消費

日前,南方日報記者就銀行卡異地被盜·刷事件致電廣東省銀監局,該局工作人員表示,銀行卡被盜·刷現象時有發生,原因多在於銀行卡被復·制。

記者了解到,目前網上有不少商家出售壹種名為“銀行卡復·制·器”的設備,只要將銀行卡刷過微型讀卡器,卡內信息1秒鐘就能被讀取,然後再通過壹款軟件將卡內信息復·制到另壹張空白卡中,就這樣,不到壹分鐘,壹張“克·隆·卡”就誕生了,而不法分子只要獲取到銀行卡密碼,就能夠代替原卡進行刷卡取現和消費。

記者在網上搜索“銀行卡復·制·器”,顯示有45萬余條相關信息,其中有不少賣復·制·器的商家隱藏在壹些博客和論壇裏。記者聯系了壹家名為“東鵬技術咨詢服務部”的商家,自稱欲購買“銀行卡復·制·器”。該商家表示,壹套設備7000元,包括磁卡讀寫器、采集器、空白卡、卡口磨具、光盤、微型高清攝像頭、操作說明書。“如果需要的量大,還可以優惠。”

記者表示準備購買20套,最後經過砍價,該商家給出記者4000元壹套的價格。此外,記者也同時咨詢了其他的幾個商家,價格大都在7000-10000元之間。當記者咨詢其存貨量時,該商家表示“妳要多少,我提供多少”,並稱國內目前很多賣這個設備的,“我們是長期供貨,有時壹天賣十幾二十單。”

省銀監局工作人員指出,犯罪分子通過在ATM機上或者自助銀行的“門·禁”處安裝復制設備,竊·取銀行卡信息後制作偽卡,並通過偷拍銀行卡密碼進行盜·刷。

“壹些不發分子則和商戶合作,通過在POS終端安裝‘盜·卡·器’來竊取銀行卡信息。還有犯罪分子通過電話銀行,打著各種幌子讓用戶在通話時打開免提,錄下密碼按鍵音,用專業的音頻軟件分析出密碼,繼而實現盜·刷。”

“銀行作為強勢方本應有條件做到識別假·卡,為何識別不出克·隆·卡?為何銀行在卡使用上獲得巨額利潤但將風險留給社會公眾?督促銀行卡換代;克·隆·卡成功取現和轉賬,銀行責任該不該全負?”知名網友“廈·門·浪”在微博上對銀行公開提出4點質疑。

壹名專門從事銀行卡糾紛訴訟的張姓律師告訴記者,目前此類案件爭議存在盲點。

“銀行和儲戶建立了存款合同關系,銀行有責任承擔識別偽卡,保護儲戶財產不受損害的義務。但如果儲戶狀告銀行存在義務過失,而不是自己人為過失,就必須拿出證據舉證自己主張,如能提供相關證據,證明確實是在銀行系統內的場所被盜·取·密碼,銀行就必須承擔全責。但舉證過程往往存在很多困難。因此,實際訴訟中儲戶多數會敗訴。”

廣東德比律師事務所律師金豪表示,如果市民第壹時間通過短信發現賬戶有異常資金流出,應立刻到就近消費場所或銀行進行小額交易,以此固定證據證明事實。同時要在第壹時間向警方報案,並去銀行辦理掛失業務,壹旦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即可證明儲戶的被盜·刷事實。

由於目前國內在立法上並沒有對“克·隆·卡”案件作出明確規定,並且被盜·刷當事人很難舉證自己不存在人為過失導致密碼泄露,被盜·刷壹方完全勝訴的案件並不多。有業內人士調查指出,2010年和2011年此類案件,大多是判銀行負50%-80%的責任,到了今年,判銀行負全責的案件開始上升。

防範 新金融IC卡亟待推廣

全面推行金融IC卡,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克·隆·卡”造成的損失,而生產、采購的規模擴大也會帶動產品價格下降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盜版技術的升級,克·隆·壹張卡越來越容易,面對如此猖狂的盜·刷行為,銀行應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了解,我國目前銀行卡還大多是磁條卡,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磁條卡已被淘汰,取而代之是復制難度極高的IC卡。據了解,新壹代金融IC卡可以存儲密鑰、數字證書、指紋等個人信息,並且卡上有讀寫保護和數據加密保護,復制難度極高,具有更強的安全性。

早在2005年,我國就頒布了《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規範》,但至今未完全推廣開來。

據記者了解,目前壹張IC卡的成本平均是20元,而壹張磁條卡的成本僅不到1元,IC卡的成本是磁條卡成本的20倍,如此大的成本差距也致使銀行推廣IC卡並不盡力。

據某國有銀行負責人稱,之所以還沒有大規模普及,關鍵問題是因為IC卡的造價成本高,目前國內通行的磁條卡交易系統與IC卡不兼容,更換相應的終端設備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大多數消費者對IC卡還沒有全面的認識,推廣起來有壹定難度。

根據中國銀聯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發行的銀行卡約有31億張,若實行大規模換卡,涉及費用約需五六百億元。根據銀監會的規定,更換銀行卡的工本費用應由銀行承擔。

昨日,記者從建設銀行了解到,目前該行已經可以辦理IC卡,但不可以更換原來的磁條卡。“大多數人並不清楚,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我們默認還是辦理磁條卡。”而工行和中國銀行則表示,IC卡已經開始逐步推行,具體事宜需要到櫃臺詢問。

央行日前宣布,從明年1月1日起,全國性商業銀行均要發行金融IC卡,自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發行的銀行卡應為金融IC卡。去年3月,央行已全面啟動銀行磁條卡向IC卡遷移工作。工、農、中、建、交和招商、郵儲銀行等國有大行已開始發行金融IC卡。預計“十二五”期間將發行8億張金融IC卡。據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已累計發行金融IC卡4500多萬張,較去年底增長2070萬張,增幅達85%。

該國有銀行負責人表示,全面推行金融IC卡,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克·隆·卡”造成的損失,而生產、采購的規模擴大也會帶動產品價格下降,IC卡的普及是壹個漸進的過程,完全停止磁條卡的使用還需再過5至10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