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卡
據悉,參加試點的是上海首例新冠肺炎病人的發現者——同仁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於亦鳴醫生。他通過這張郵儲銀行的數字人民幣“可視卡”,在員工餐廳的支付終端上揮卡完成支付,整個過程和普通銀行卡的操作類似。
“可視卡”右上角有電子水墨屏窗口,可以顯示消費金額、余額、離線可用次數等信息。
據同仁醫院介紹,未來圍繞大 健康 產業發展,同仁醫院將進壹步在醫院診療支付、體檢檢查、停車繳費等支付場景,試點使用數字人民幣。
據移動支付網了解,“可視卡”等智能卡錢包屬於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的壹種,消費者可以將其理解為我們常用的“交通卡”,其錢存在卡片當中,需要提前向卡片進行充值才能進行消費,而這也是“雙離線”支付的關鍵所在。
那麽可視卡等智能卡硬件錢包要如何進行充值呢?
可視卡實際上也可以分為普通可視卡和可視藍牙卡,其通過NFC和藍牙的方式與智能手機交互,完成充值等操作。當然,為了方便,未來可能ATM機以及壹些自助終端也會改造升級,便於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的充值。
工行手機銀行App數字人民幣錢包中的“可視卡”界面
目前,工行手機銀行App數字人民幣錢包中也有“可視卡”相關的操作界面,包括可視卡的綁定、收款、充值等,而這只在安卓的NFC手機中才會顯示。可以看出,工行是通過手機的NFC功能對可視卡進行充值、收款等操作。
據移動支付網了解,從此前央行公布的專利來看,其將硬件錢包概括為“數字貨幣芯片卡”,而數字貨幣芯片卡則具體可以包括可視藍牙IC卡、IC卡、手機eSE卡、手機SD卡、手機SIM卡等5種形態。
而可視藍牙卡壹般是指智能卡上有屏幕顯示交易額、余額等信息,通過藍牙、NFC等方式與智能手機進行交互,可以配合手機App進行查詢和賬戶信息同步。上述應該就是屬於這類產品,此前我們也曝光過類似的產品。
因此,數字人民幣的可視卡產品主要是看其采用何種方式與智能手機等其它設備進行交互,目前就價格來看可能NFC和電子水墨屏形式會便宜些,加上藍牙、指紋甚至其它功能價格就會更高,更偏向於可穿戴錢包。
當然,據移動支付網了解,可視卡並不只有“硬錢包”方案,同時也支持“軟錢包”,即不將數字人民幣存儲在卡片本地中,只通過卡片綁定數字錢包賬戶,數字人民幣仍然存儲於服務器。卡片通過藍牙方式與智能手機進行交互,固定時間內同步賬戶信息。這種形式的可視卡實際上是與App中的數字人民幣賬戶為同壹個,賬戶信息需要在壹定時間內進行同步,卡片除了藍牙與智能手機交互同步數據之外,還可以在消費時與受理終端上傳信息進行賬戶同步,並顯示交易信息和余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