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輿情分析師的工作模式

輿情分析師的工作模式

“輿情分析遵循‘三結合’工作模式,即定性與定量、軟件與人工、分析師與專家會商結合。”劉鵬飛說,“網絡言論的挖掘收集、概括剖析、抽樣統計、報告寫作、走勢預測是輿情分析師的五大基礎技能。新聞傳播學、社會學、統計學、公***管理學知識最常用。” “結論必須建立在充分確鑿的數據基礎上,因此輿情分析師必須熟悉網絡輿情抽樣、統計、分析工具和模型,對社會心理、‘刻板印象’與網絡語言文化有長期觀察研究。”劉鵬飛展示了《輿情分析師手冊》的壹些基本要求。

“輿情分析師可以說是‘壹專多能’的‘雜家’,反應快,不僵化,點子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單學剛如是總結。“而在特定的政府部門和企業工作的輿情分析師,就像壹位量身聘請的‘私人保健醫生’。”他們針對具體輿情熱點“望聞問切”,根據輿情發展的不同時期,在事件處置和輿論引導兩個方面“開出處方”。如何給輿論漩渦中的政府和企業“消炎止痛”,如何幫助他們在長效機制上“治病除根”、“強身健體”,這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輿情分析師這個新職業群體中,雖然不乏搜索引擎專家、網絡調查專家、統計高手、圖表專家等“高技術”人才,不過,分析師們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

輿情監測軟件和平臺提高了效率,但人工分析仍是重點。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主任分析師龐胡瑞說:“輿情分析是腦力活,更像體力活,加班加點每天瀏覽成百上千條網頁猶如家常便飯。”

此外,輿情分析師還是緊跟新媒體發展的觀察家和“時尚”的體驗群體。“我們通常被要求比壹般人更熟悉網絡新工具和即時通訊領域,更熟練地使用各種新媒體平臺和軟件。”龐胡瑞說,“只有這樣,才能夠始終處於信息時代發展的前沿,對輿論發展的格局和走向有更精準的把握和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