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st上市公司什麽條件下退市

st上市公司什麽條件下退市

2023年全面實施註冊制,退市制度是註冊制成功實施的必要配套制度。只有優勝劣汰,註冊制才能發揮優化標的質量結構的作用,實現資本市場的投融資平衡,形成資本市場的健康內生循環,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環節。年報季末,公司退出次數創歷史新高。到5月6日,已有42家企業達到強制退市條件,比2021年增加50%。

上市公司什麽情況會觸及退市?退市制度的完善對市場有好處嗎?本文將著重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

歡迎2023年退市常態化

目前滬深兩市的股票退市制度優化了退市標準和退市流程,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目前,退市主要分為四類:

1.上市公司存在重大違規行為,包括信披違規、欺詐、財務舞弊、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等。

2.財務指標不達標的,將被摘牌,包括a)上市公司連續兩年凈利潤為負,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的,終止上市。b)日總市值低於3億元的上市公司也將被強制退市;

3.股價低於1元的退市。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面值1元的,強制退市;

4.如果年度報告出現重大異常,包括半數以上董事認為年度報告中的數據不可靠,會計師事務所拒絕出具審計意見,或者其他無法評估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因素,都有可能觸發退市。綜上,退市類型優化為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四類,尤其是財務指標交叉使用;進壹步量化財務欺詐指標;暫停上市、恢復上市、退市期限從過去的30天縮短到15天,退市流程大大縮短,退市效率明顯提高。

數據顯示,2021年***有20家上市公司退市,較2019年退市數量增加近壹倍。20家退市企業中,並購3家,低於面值6家,財務退市指標7家。整體來看,今年強制退市的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退市機制趨於常態化,逐漸形成“該退的都退”的理念,逐漸形成了壹個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新生態。退市新規對上市公司有壹定的威懾作用,有利於鼓勵上市公司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實現穩健經營。總體來看,退市新規的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進壹步凈化了資本市場環境。

《退市條例》稱,被警告退市的ST公司,如果在2021年年報中繼續觸及退市指標,將被終止上市。Wind數據顯示,ST上市公司有106家。8家公司2020年年報被審計,其中43家2020年凈利潤不足1億元,101家2020年扣非後凈利潤為負。以美國股市為例。1990年至2000年間,紐交所和納斯達克***有6500家上市公司,其中1180家在2020年仍然存活,其中5300家公司退市,整體退市率為82%。退市公司中,有25.7%是因為財務問題、流動性差、破產清算等原因被迫退市的。HKEx不以經營業績作為退市標準。相比a股和美股,退市制度更加寬松。

目前有42家上市公司面臨強制退市。

至此,已有42家上市公司被強制退市,其中滬深兩市18家,已上市24家。90%以上的公司觸及了財務退市指標。滬市18家退市公司中,* ST新壹因多年財務造假被證監會行政處罰,涉嫌重大違法退市。剩余的17個comp

相關問答:股票低於1元多久退市?

股票低於1元退市規則是說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面值1元,那麽深交所可以強制股票退市。實際上,股價低於1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連續20個交易日都低於1元。並且1元退市是符合國際標準的,所以這個制度有很強的導向功能。當某只個股裏連續多天票面價值低於1元,其實就已經發散出退市訊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