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屬於哪個市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下轄自治州,不屬於其他市管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簡稱巴州,“巴音郭楞”為蒙古語音譯,意為“富饒的流域”。巴州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東鄰甘肅、青海,南倚昆侖山與西藏相接;西連新疆和田、阿克蘇地區,北以天山為界與伊犁、塔城、昌吉、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等地州市相連。
東西和南北最大長度為800余公裏。地處東經82°38′至93°45′,北緯35°38′至43°36′間。全州行政區劃47.15萬平方公裏,占新疆總面積的四分之壹,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相當於蘇浙閩贛四省面積之和。巴州地貌分屬天山山脈、塔裏木盆地東部和昆侖山、阿爾金山等三個地貌區,基本格局呈“U”字形。
巴州歷史悠久,有幾千年的開發歷史。絲綢之路南中兩道均通過巴州。西域三十六國在巴州境內有樓蘭、若羌、且末、小宛、戎盧、山國、輪臺、焉耆、尉犁、渠犁、危須十壹國。
擴展資料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域早在西漢初期,西域36國就有若羌、且末、小宛、山國、烏壘、侖頭、渠犁、焉耆、危須等11個“城國”和“行國”分立。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烏壘(今自治州輪臺縣境內)設西域都護府。
東漢永元三年(公元91年)東漢王朝時置西域長樂史於樓蘭以統之。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置焉耆都護府。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朝設置喀喇沙爾辦事大臣,所屬焉耆及庫爾勒、布古爾實行伯克制。
“絲綢之路”南道的卡墻、卡克裏克隸屬於闐辦事大臣管轄。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土爾扈特及和碩特蒙部回歸祖國,烏納恩蘇珠克圖盟舊土爾扈特部南路四旗五十四蘇木和巴圖色勒圖盟和碩特中路三旗十壹蘇木***遊牧於珠勒都斯,實行劄薩克制,由喀喇沙爾辦事大臣兼轄,伊犁將軍節制。
光緒八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後,設喀喇沙爾直隸廳,光緒二十五年升為焉耆府,先後管轄新平(今尉犁)、若羌、輪臺三縣。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4月12日成立焉耆專署。
1954年6月23日撤銷焉耆專署,分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轄焉耆、和靜、和碩三縣)和庫爾勒專署(轄庫爾勒、輪臺、尉犁、若羌、且末五縣)。1960年12月,庫爾勒專署並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由焉耆遷址庫爾勒。1970年4月設置博湖縣。1979年10月成立庫爾勒市。1983年將庫爾勒縣並入庫爾勒市,形成現在的八縣壹市格局。
百度百科-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巴州概況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