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拓壹號衛星的在軌運行
2013年5月10日,由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我國首顆微納衛星——“天拓壹號”已在太空遨遊整整壹年了,在軌運行狀態良好,先後完成多項科學實驗,繪制出我國首張全球船舶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數據海圖,被航天領域專家稱為“國內最具實用價值的微納衛星”。
2012年5月10日,“天拓壹號”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發射升空,在軌運行以來,先後完成了我國首次星載AIS偵收、光學成像等在軌科學試驗。科研人員根據其傳回的100余萬條AIS報文數據,繪制出我國第壹幅全球船舶AIS數據海圖,並為神舟九號飛船應急搜救提供了實時信息服務和技術支持。該衛星原設計壽命為壹個月,但至今仍每天為國家交通運輸部等17家用戶提供AIS數據。
據悉,“天拓壹號”是我國首顆將星務管理、電源控制、姿態確定與控制等基本功能部件集成在單塊電路板上的微納衛星,也稱單板微納衛星,其重量只有9.3公斤。其單板納星體系結構為世界首創,衛星內部無電纜連接,集成度高,功能密度好,整星結構質量小。相比於傳統大衛星的宇航級元器件,“天拓壹號”90%以上為工業級元器件,不僅大大降低了整星費用,而且能經受長時間在太空環境中運行的考驗。
微納衛星(NanoSat)通常指質量小於10千克、具有實際使用功能的衛星。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需求的推動,微納衛星以體積小、功耗低、開發周期短,可編隊組網,以更低的成本完成很多復雜的空間任務的優勢,在科研、國防和商用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微納衛星是基於微電子技術、微機電技術、微光電技術等微米/納米技術而發展起來的,體現了航天器微小化的發展趨勢。微納衛星技術研究及其組網應用技術是國際衛星技術研究的熱點之壹,屬高新技術探索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