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臺灣巡撫劉銘傳臺灣巡撫劉銘傳家譜

臺灣巡撫劉銘傳臺灣巡撫劉銘傳家譜

1、洋務派骨幹劉銘傳生平簡介2、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有怎樣的事跡?3、1885年,臺灣正式建立行省,第壹任巡撫是?4、劉銘傳的重大事跡洋務派骨幹劉銘傳生平簡介

劉銘傳(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號大潛山人,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點,人稱劉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潛山麓人。清朝名臣,系臺灣省首任巡撫,洋務派骨幹之壹。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洋務派骨幹劉銘傳生平簡介,希望大家喜歡!

劉銘傳生平簡介

劉銘傳是清朝末年的人,他家住安徽省,是合肥縣人。劉銘傳生於1836年,卒於1895年,字省三,他也是著名的淮軍將領。那麽劉銘傳簡介是如何介紹他的呢?

通過劉銘傳簡介知道他童年的生活並不好,生活很艱苦,他在十壹歲的時候父親就死了。不過他後來也並沒有像很多貧窮的孩子那樣長大之後考取功名為官,他在十八歲的時候不再讀書,流落山中做起了劫匪。在1856年的時候他的母親被受到牽連自殺身亡了,他在被傷不已還鄉去做了團練。

後來劉銘傳想加入太平天國,但並沒有這樣做。1857年的時候他入獄了,因為當時他沒有答應合肥知縣的求救,不久後他才被放了出來。李鴻章手下招兵後他跑去投靠淮軍,開始了對太平天國的戰爭,在這裏要提到壹件事,劉銘傳還未加入淮軍的時候他還是反對清政府對抗太平天國的。公元1862年的時候,太平軍向清政府投降,上海浦東被收復了。

1864年他被晉升為直隸提督,是因為他當時率領部隊攻克常州,俘虜了陳坤書有功。1867年的時候他因將東撚軍領袖軍任柱擊斃,被封為男爵,可是不久之後他又從馬上摔落下來受傷昏迷了。昏迷壹個月之後,李鴻章從紫禁城求來了壹枚丹藥,他服用之後才醒了過來。

他在功名越發高大的時候被人誣陷,劉銘傳冒功的流言四起,最後徹底激化了湘軍和淮軍之間的矛盾。劉銘傳於1868年辭官回鄉,搞起了建設家鄉的活動,創辦了肥西書院,修建祖祠。

劉銘傳後人

關於劉銘傳後人,有壹個比較著名的時間,牽扯到了“晚清四大國寶”之壹的虢季子白盤,這件寶物歷經百年滄桑之後,劉銘傳的後人將此寶物挖出來獻給了國家。

劉銘傳的後人劉學亞在說到這件寶物的時候很是感慨萬分。1864年,劉銘傳奉命率軍與太平天國交戰,攻打常州。在壹天夜裏,劉銘傳巡查軍營的時候在馬槽無意間發現了裏面的虢季子白盤,原來這竟然是商周時期青銅器。

劉銘傳思前考後覺得在戰亂的時期虢季子白盤肯定會再次流落,命人將它送到合肥老家,並修築盤亭,讓人看守。劉銘傳死後,虢季子白盤便成了劉家的傳家之寶,每到了祭祀的時候大家都來輪番祭拜。

劉光亞說在壹九三五年他的父親劉肅曾從上海復旦大學畢業,這護盤的重任便落到了他的身上。劉光亞還說,當時有個美國人想來用移居美國,贈房產的條件引誘劉家拿出虢季子白盤,但被拒絕了。後來這樣的事情屢屢出現,但都沒能將虢季子白盤獻出去。後來日本人想用大筆金錢來換,但劉肅曾照樣送客,他說他是中國人絕對不會賣掉國寶,做不肖子孫。後來的七七事變,劉肅曾將虢季子白盤藏到莊園的地下,放出風聲說寶物早被運走,轉移了日軍的註意力。之後劉銘傳後人將寶物送給國家保護,不流落國外。這件寶物也是不被容許流進國外的,劉銘傳後人這樣做也是不希望它被國外的人拿走。

劉銘傳故居

劉銘傳是合肥地區的人,他在清朝年間曾經參加過許多的戰爭,開始的時候只是開辦了團練,後來因為表現的非常出色而受到了上級的贊揚,他的職位也開始不斷的上升,不久之後就升到了總兵的職務。在1884年的時候開始管理臺灣地區,並且擔任巡撫的職務。在臺灣進行了軍事、經濟等許多方面的改革,因此壹直都非常的有名望。而劉銘傳故居則是他在合肥地區的居住地。

劉銘傳故居原來有上百間的房屋,在合肥當地是壹個規模很大的私家宅邸,但是現在保存下來的卻並不是很多。在劉銘傳故居的周圍環境都十分的清雅,風景也非常的秀麗,現在那裏仍然有當年他親自栽培出來的玉蘭品種,盡管歷經了多年的風霜雨雪,但是仍然十分的高大健壯,如今已經成為當地的市樹。在故居的周圍還有兩道非常深的溝壑,裏面的水是從山上流下來的金河水。而圍墻則是全部采用石頭建造而成的,上面還有五個碉堡。

在劉銘傳故居的正廳是壹座西洋風格的二層小樓,總***有三間房子,看上去十分的精致小巧,二樓主要是用來收藏書籍,而樓下才是平時住人的地方。在北方還有壹個兩層高的鋼叉樓,而在鋼叉樓的後面則是盤亭,四周到處都是水,想要過去只能通過中間的石橋。在盤亭的北面則是用來會客和舉辦宴會的地方。而在這個會客廳的後面則曾經是主人用來放置彈藥的地方。

猜妳喜歡:

1.近代史人物評價論文範文

2.朝鮮高宗李熙的生平介紹

3.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簡介

4.洋務運動領導者奕欣生平簡介

5.清朝經學家王_運生平簡介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有怎樣的事跡?

劉銘傳是壹個講近代臺灣發展繞不過的壹個人物,曾國藩評價他有帥才,曾把太平軍打的節節敗退,先敗東撚軍,後又以收平西撚軍的全功而晉爵壹等男爵。之後又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敗法國艦隊,為國爭光。但劉爵爺可不只有帥才,他治理臺灣所取得的成就更令人驚訝,更是被譽為了臺灣近代化之父,幫助臺灣實現了第壹波快速的發展,聽聞臺灣被割讓後,他本人憂郁吐血、不久後就病逝。

劉銘傳是安徽人,而且家裏頭世代務農,後來又因為看不過鄉裏土豪橫行霸道,奪了人家的佩刀反手壹刀把人家劈了,之後又振臂高呼拉了壹幫人開始了團練生涯。要說到這,也還只是草莽英雄,成不了大器。但劉爵爺到底是有遠見,在朝廷攻打太平軍受挫急需征兵時,劉爵爺馬上帶著手下壹幹人投了軍。從草莽搖身壹變成了有名有份的官兵。

雪中送炭到底比錦上添花強。曾國藩很看重手底下這幫“草莽”新兵,待遇給的都和自己手底下的湘軍壹樣,而劉爵爺又是自己這壹幫人的主心骨,就當了自己這壹幫人的營官。有裝備有糧草還有壹幫服從命令的兄弟,劉爵爺開始了神壹樣的的人生。

劉銘傳打太平軍,幾乎是派到哪裏就勝到哪裏,壹路上實力越來越強,官也越做越大。年僅28歲就做到了清朝軍隊的最高軍階—提督。但在壹路高升的過程中,劉銘傳也得罪了不少人,有些是搶軍功得罪的,有些則是身為武夫的劉銘傳說錯話得罪的。但人非聖賢,劉銘傳也有犯渾的時候。

1867年正月,劉銘傳為了爭功,率“銘軍”冒進,遭遇太平軍東撚軍,被殺的大敗,差點就為國捐軀了,好在友軍鮑超及時殺到,不僅救了劉爵爺還反敗為勝。但劉銘傳不但不感激,反而把自己失利的鍋甩到了鮑超頭上,鮑超功勞沒掙到還無端受了個處分。雖然之後李鴻章為鮑超請功平息了這事,但軍中本就忌諱搶奪軍功,何況劉爵爺還恩將仇報,可想而知在壹眾同僚中這事影響有多惡劣。後來劉銘傳被彈劾賦閑在家,與此不無關系。

劉銘傳被革職只是因為軍中鬧事,被彈劾舉薦非人。本來這事好像也不是啥大事,主動認個錯受點小罰就完了,但偏偏就因此被革職了。這換誰估計也平衡不了。劉銘傳心灰意冷,索性回到了老家過起了清閑日子,這壹過就是十八年。人生有幾個十八年?直到聽聞中法戰爭爆發,47歲的劉爵爺才憤然而起,準備殺敵報國。

清政府也寄希望於這位常勝將軍能給自己掙回點顏面,命爵爺督辦臺灣軍務。1884年,法軍進攻基隆,劉銘傳率部下奮勇抵抗,而這場抵抗持續了半年之久,終究以少勝多。直到1885年,清政府“乘勝即收”,與法簽訂條約,這場保衛戰爭以中國的英勇抵抗最後勝利結束。臺灣民眾在這場戰役裏始終與清守軍同仇敵愾,***禦外敵,這場勝利其實也是全臺軍民的勝利。

有了這場臺灣的保衛戰,劉銘傳在臺灣也有了壹些民眾基礎,清廷便索性任命劉爵爺為首任臺灣省巡撫,把壹個武夫丟去治理臺灣,也不知道清政府如何下的這個決心。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劉銘傳不僅治理了臺灣,還打理的相當的好,為後來臺灣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劉銘傳壹到臺灣,首先把建制給敲定下來,把臺灣行政建制定為三府、壹州、十壹縣、四廳,這些也為後來臺灣地方行政區劃奠定了基礎。接著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劉爵爺抓了不少蛀蟲,又提拔了許多為臺做出貢獻的人才,稍稍穩固了大戰後臺灣的局面。但真正讓民眾穩定的還是民生。

首先是平內亂,臺灣當地有土著,即高山族人,當時清人稱他們為番人。番人不得教化,壹些未經招撫的番人出現了殺害墾民的事件。這裏劉銘傳就沒有發揮武夫本色,壹股腦都殺了。而是派兵過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咱們都是朝廷赤子,壹視同仁,分什麽裏外,又何必打打殺殺?當然,願意接受招撫的自然大家皆大歡喜,不願意還繼續鬧事就只能用兵了。

劉銘傳這壹手恩威並施,民族大團結的政策收效甚著,“半歲之間招撫四百余社,剃發歸化逾七萬人”可見其功。此後劉銘傳教番民耕種,操辦番民學堂,教授番民知識,甚至還編寫了壹首《勸番歌》,對番民教化顯著。民族團結平息內鬥也只是民生的壹部分,另壹部分自然就是衣食住行了。想要生活的好,首先得有錢,想要有錢,工商業就得發達。

所謂,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商業發展的命脈。1887年滬尾至福州川石山海底、安平至澎湖媽宮港海底電纜鋪設成功,保證了臺灣與大陸的通訊。之後爵爺又效仿外國設立郵局,於1888年在臺北設立郵政總局,發行郵票,這相比於當時用驛站傳送消息不知道先進便捷到哪裏去了。隨後又成立了輪船公司,與外國商輪展開競爭,畢竟臺灣是個島嶼,水路至關重要。

劉銘傳還主張修建鐵路,他認為鐵路對於海防極為重要,對於商業也可以“繁興商務,鼓舞新機”。這就十分有遠見了,要知道在當時汽車可不普及,鐵路運輸比之車馬駝運不知效率高了多少,所謂時間就是金錢,兵貴神速,這點不管是對於商業還是海防都極為重要。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臺北至基隆段鐵路在1891年竣工通車。這是中國第壹條自己花錢自己建造自己控制的鐵路。

劉銘傳對於臺灣的治理是極有成效的,剛開始臺灣每年還要朝廷每年支援80萬兩白銀,五年後就不用支援能自給自足了,而且壹系列措施為臺灣近代化建設建立了資金基礎,與臺灣來說,劉爵爺是當之無愧的臺灣近代化之父。

可惜劉銘傳因為在稅務問題上被彈劾被迫離職,離開了經營7年之久的臺灣。不久,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把臺灣拱手讓人,這讓劉銘傳備受打擊,十分難過。最終憂思難解,口吐鮮血。據傳劉銘傳曾面向東方高呼“蒼天啊,還我的臺灣!”。劉銘傳於1896年壹月病逝,享年六十歲。

臺灣被日本占領後,林朝棟仍然穿華裝拒不歸日,說:“吾不忍負劉公也!”劉銘傳治理臺灣的功績由此可見壹斑。

本文作者:白明

審核:國師

1885年,臺灣正式建立行省,第壹任巡撫是?

1885年,臺灣正式建立行省,第壹任巡撫是劉銘傳。

1885年清廷任命劉銘傳為首任臺灣省巡撫。劉銘傳在臺灣任職期間,修建鐵路,開煤礦,創辦電訊,改革郵政,發展航運事業,促進臺灣貿易,發展教育事業,促進了臺灣近代工商業的發展,臺灣防務也日益鞏固。清廷加劉銘傳兵部尚書銜,幫辦海軍軍務。

1890年劉銘傳因通商口岸稅務問題上與外商交涉及基隆煤礦招商承辦等事,遭到頑固派官僚的激烈反對和清廷的嚴厲申斥,憂病交加,被迫向清廷提出辭呈。次年清廷準其辭職。劉銘傳懷著憂郁之心乘船離開他苦心經營7年之久的寶島。

擴展資料:

劉銘傳是推動臺灣現代化建設的先驅者,有臺灣洋務運動之父和臺灣近代化之父之譽。1896年1月12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來,已辭職居住老家劉新圩的劉銘傳得知自己壹生中花最大精力創置的臺灣省被割讓給日本,憂憤而逝。

1956年,為了紀念清朝臺灣巡撫劉銘傳,包德明博士與李應兆博士***同創辦了臺灣銘傳大學。2011年4月12日,劉銘傳遺骨葬到其故裏肥西大潛山麓,並建有劉銘傳墓園,作為肥西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百度百科—劉銘傳

人民網—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抗法保臺

劉銘傳的重大事跡

劉銘傳的重大事跡如下:

1854年在家鄉舉辦團練,對抗太平軍。1859年協助湘軍攻陷六安,朝廷授給他千總的軍職。1862年劉銘傳帶領自己訓練的團勇投奔李鴻章,被編為淮軍銘字營,在蘇浙地區從事鎮壓太平軍的活動。因為他軍功卓著連升為都司、總兵。

1865年至1868年先後跟隨曾國藩、李鴻章圍剿撚軍,升任直隸提督,加封壹等男爵。1868年10月率軍入陜西鎮壓回民起義,後來因為生病而返回,1880年上疏朝廷,主張向洋人借債來興修鐵路。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奉命督辦臺灣軍務。劉銘傳采用靈活機智的戰術擊退法國艦隊對臺灣的進攻。

1885年臺灣設行省,出任臺灣首任巡撫。在他任職期間,兢兢業業,大力開發臺灣,加強海防,增築炮臺,整頓吏治,丈田輕賦,興修鐵路,開辦煤礦、鐵礦及興辦新式學堂,為臺灣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1891年劉銘傳因病辭去了巡撫的職務。

擴展資料:

劉銘傳主要功績:

1、奠定建制

劉銘傳到臺灣各地巡視、查勘,於1887年10月正式提出新的行政區劃方案,全臺行政建置定為三府、壹州、十壹縣、四廳,從而基本奠定了臺灣地方行政區劃的基礎。

2、整頓財政

劉銘傳註意開源節流,重點抓好了清賦和整頓厘金兩項工作,為臺灣的近代化建設提供了資金基礎,臺灣剛建省時,經費不能自給,需要中央的財政補貼和福建的協餉每年***80萬兩白銀,經過劉銘傳的整頓,五年後就取消了福建的協餉,並且不要中央財政的補貼了。

3、發展教育

劉銘傳大力發展近代教育,在全臺各地開辦了幾十所書院、義學、官塾。於l887年3月興辦了壹座“西學堂”,開設英文、法文、地理、歷史、測繪、算術、理化等課程。當他被迫離開臺灣以後,他把朝廷歷年來給他的養廉銀和賞銀,都留在了臺灣的西學堂和番學堂。

百度百科-劉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