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青海的土族民俗風情

青海的土族民俗風情

是我國少數民族中壹個淳樸勤勞而又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境內和青海東部地區的民和、樂都、大通、湟源、同仁縣,以及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永登縣等地。

土族民間盛行各種曲調優美的民歌,情節動人的口頭文學,如敘事詩、民間故事,以及“花兒”、“安昭”等。土族山鄉還盛行專門賽歌的“花兒會”。“花兒會”多在每年農歷二月二、四月初八、六月初六、七月十五舉行。屆時方圓數百裏的群眾、成千上萬的民間歌手和正在熱戀之中的青年男女,從四面八方匯聚到“花兒會”上,盡情地賽歌。“花兒會”壹般舉行3天。

互助土族自治縣位於青海省東北部,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結合部,境內山川相間,地勢北高南低,海拔2100--4374米之間。縣城威遠鎮距省會西寧市30公裏。截止1999年,總人口36萬多人。有土、藏、回、漢等11個民族。其中土族6萬多人。

土族服飾

土族服飾,各地不盡相同。互助、樂都、大通壹帶的土族服飾,仍保持傳統習俗,但也有很大的發展變化。民和地區已基本漢化,同仁地區則已基本藏化。

土族的男子服飾,以短為主,長短結合,青年人的襯衫、腰帶、鞋襪都要繡花。青年婦女的夏裝是長短結合,在家裏壹般穿長衫,在田間壹般穿短衣。她們的白布汗褂大衣襟的胸前鑲方塊繡花布(漢語叫"胸花"),袖口有二寸多寬的黑布鑲邊。腰間系采綢或繡花棉布帶子,足蹬淺腰鞋,鞋面繡花。頭戴"拉金鎖"翻邊氈帽或禮帽,有的還在禮帽上插上花。

土族婦女的長衫,有單的,有夾的,還有上棉的,土族語分別?quot;年昂"、"汪西日"、"郭登"。袖子上套有用紅、黃、綠、紫、黑色緞料堆制的花袖筒,土族語叫"綃藻"。婦女們的褲子,壹般為藍色長褲,並套上褲筒。未婚姑娘為大紅色,已婚婦女為黑色,四十歲以上的婦女不再用了。褲筒邊沿為藍白色夾縫。褲子上面還要穿百褶裙,互助等地為大紅色,民和地區為 緋紅色和綠色。老年婦女都穿長衫,套壹件黑色藍色鑲邊坎肩。

土族婦女的頭飾繁多,原來有"馬鞍"型、"三叉"型、"鏵尖"型和"幹糧"型等。到了四五十年代,互助等地又開始講究"土人頭"、"藏民頭"、"達子頭"、"漢人頭"。土族婦女中的"藏民?quot;,夏季戴禮帽,冬春戴狐皮帽。頭發梳成兩個從頭頂到辮梢,由紅、白彩珠串連起來,辮梢連繡花辮套,辮子垂至膝蓋以下。穿長衫、長褲,勒綢、布彩帶,蹬繡花鞋。"達子頭",戴翻邊黑色氈帽,穿長衫、長褲,勒綢、布彩帶,蹬繡花鞋。

輪子秋

輪子秋是土族人民勇敢、智慧、團結的結晶和象征,也是土族男女老幼喜聞樂見並踴躍開展的傳統活動。  關於輪子秋的起源,有壹則美麗神奇的傳說。相傳土族先民為了尋求生活的出路,先後用青龍和野牛犁地,都失敗了。最後用黃牛耕地,"犁了南灘犁北灘,灑下金子般的青稞種子"。秋天,制作木車,運送收割的莊稼。當最後壹車麥捆運上場時,車子翻了,只見兩個凈肚娃娃在朝天的那扇車輪上飛舞,口唱豐收的家曲《楊格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