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上林賦譯文及原文

上林賦譯文及原文

上林賦譯文及原文如下:

原文開頭節選:

亡是公聽然而笑曰:楚則失矣,而齊亦未為得也。夫使諸侯納貢者,非為財幣,所以述職也。封疆畫界者,非為守禦,所以禁淫也。

今齊列為東藩,而外私肅慎,捐國逾限,越海而田,其於義固未可也。且二君之論,不務明君臣之義,正諸侯之禮,徒事爭於遊戲之樂,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勝,荒淫相越。

此不可以揚名發譽,而適足以貶君自損也。且夫齊楚之事,又烏足道乎?君未睹夫巨麗也,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

節選譯文:

亡是公張口大笑道:楚國是有錯誤,但齊國也未必正確。若說讓諸侯交納貢品,並不是為圖財物,而是要他們定期來朝陳述政事方面的情況。劃定封地的疆界,也不是護守邊境,而是防止諸侯放縱有越軌的行為。

如今齊國被封為東方的藩屬,對外卻私自與肅慎往來,超出國土遠離須界,越過東海而去遊獵,本來從道理上是說不過去的。何況您二位的高論,都不重視君臣之間的上下關系,端正諸侯的應有禮儀,而是互相爭遊獵的樂趣,獵場的大小,互相以浪費相比,以放縱相勝。

這不能給妳們諸侯國帶來什麽榮譽,相反倒會降低妳們各自國君的聲望,損壞自己的形象。若說妳們兩國的遊獵之事,又有什麽值得如此誇耀的呢?您二位恐怕還沒有聽說過天子射獵那宏大的上林場面吧?

文學賞析

全賦先鋪陳敘事,突出地表現了敘事大賦的藝術成就;後說理陳誌,集中地體現了諷諫的政治內容和諷諫的藝術手段。雖“興少而比賦多”,但既收到了“寫物圖貌,蔚似雕畫”、“繁類以成”的效果,又達到了“控引天地、錯綜古今”、“光采煒煒而欲燃,聲貌岌岌其將動”的程度。

在“巨麗”的藝術載體之中充分實現了作者所謂“賦家之心,苞括宇宙,總攬人物”的意願。

從藝術成就上看,此賦結構宏大,“推天子之苑囿”,將宇宙六合,天下山川盡收筆端,賦中的若幹段落,各有主題支配,就算刪除壹、二節,也不會影響整篇結構。

加之內容廣博,不管山川多麽雄奇,宮觀多麽壯麗,草木多麽名貴,鱗介多麽珍異,鳥獸多麽殊絕,都被壹種占有的形態而存在。那斑駁陸離的苑囿,山澤、川流、林藪、花草、禽獸,就算減去若幹,也不會影響整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