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戰役
1944年4月,盟軍開辟“第二戰場”的準備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由布萊德雷指揮的第壹集團軍群由第7軍和第5軍組成,E連所在的第101和第82空降師隸屬於第7軍,他們的任務是攻占猶他海灘後方的堤岸路口,掩護盟軍搶灘登陸。
為此,101空降師在英國找了壹個類似的區域,開始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針對性訓練和演習。然而,演習的效果並不盡人意,傘兵們經常被投錯位置,甚至有29架飛機沒有找到投放點,載著傘兵盡數返回。
對E連來說,訓練和實戰是兩回事。
首先,美國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在當時是“無人能及”的。於是,即將上戰場的傘兵被要求帶上五花八門的物品,像經過防化處理的內衣褲,還有反坦克雷、煙霧彈等等,這些物品加在壹起,每個人至少負重90斤,更多的人負重達130斤。
由英軍傘兵發明的“腿袋”,能將這些物品全部放進去,再由壹根6米長的繩子系在腿上,落地後,“腿袋”就在身旁。這個確實解決了物品沒有地方放的問題,但是美軍傘兵沒有壹個試跳過,以至於D日第壹天,許多人的“腿袋”丟失。
其次,盡管有空降導航員在地面建立無線電信標,給大部隊指引方向。但實戰中,機群遇到了厚厚的雲層,機群走散了,也就是說,駕駛員只能憑估計飛行了。再加上德軍的防空炮火開始射擊,這讓駕駛員們很擔心、害怕。
因為對於笨重的C-47運輸機來說,他們是最容易的攻擊目標,隨著諾曼底的防空炮火越來越密集,有的飛機被打中起火摔了下去,心慌的駕駛員草草地按下了跳傘按鈕。而“兩眼壹抹黑”的傘兵們就這樣被投放在遠離目標的地域。
與訓練更加不壹樣的是心理緊張。這是很正常的反應,但戰前需要記憶的註意事項太多,由於緊張都被傘兵們忘在腦後。落地後周邊沒有戰友,就連放武器的“腿袋”也找不到,“心慌”的讓簡單的口令都忘記了、“蟋蟀”信號器也忘記用了。
例如,E連的三名士兵好不容易湊在了壹起。就在這時,對面灌木叢中傳來壹聲口令“電閃”,按規定回答的口令是“雷鳴”,結果由於緊張忘記了,就回答了壹聲“閃電”,接著壹枚手雷就扔了過來,幸虧躲避及時,沒有人受傷。
E連第壹個作戰任務,壹個班進攻德軍壹個排。
6月6日淩晨1點多,E連的官兵們冒著德軍的防空炮火跳傘,他們散落在20平方公裏的範圍之內。溫特斯中尉落地後,唯壹的武器是壹把插在靴子裏的刺刀,其他的東西都已丟失。他沿途收羅了壹些人,向聖瑪麗德蒙的集結地前進。
7點左右,在集結地的E連官兵只有11名,溫特斯剛想休息壹會,就作為E連最高級別軍官到營部接受作戰任務。他們要消滅附近的壹個炮兵連陣地,那裏有4門105毫米火炮和50名德軍把守,他們在攻擊5公裏以外的猶他海灘。
壹個班(美軍編制:12人為壹班)的兵力去挑戰德軍壹個排,這無疑是“以卵擊石”。但也沒有辦法,因為此時滿編600人的2營只有不到100人,既要防止德軍的反攻,又要完成計劃任務,這對溫特斯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
任務下來後,E連的11人沒有去質疑任務的困難,腦海中只有“執行命令”,這是他們兩年來艱苦訓練養成的習慣,那就是“堅決執行上級命令”。看來這壹點和我軍的“服從命令聽指揮”是壹樣的,執行力強就是戰鬥力強。
溫特斯進行了詳盡的戰術準備,如何攻占第壹門炮?如何交替掩護?誰主攻,誰側翼掩護?安排到每壹個具體的人,剩下的就是執行了。他們輕裝發起進攻,被突如其來的進攻打蒙的德軍,徹底亂了手腳,E連壹舉連毀3門火炮。
就在彈藥快要耗盡的時候,D連的斯皮爾斯中尉帶著5名援兵前來支援,並主動要求由D連拿下第4門炮。但是他們太“勇敢”了,居然離開塹壕向德軍陣地進攻,雖然奪取了陣地,但有2名士兵被打死。
收拾完炮兵連後,反應過來的德軍開始反撲。任務已完成,溫特斯命令撤退,作為指揮官,他是最後壹個撤出戰鬥的人。此次戰鬥,E連傷亡6人,但他們擊斃德軍15人,打傷多人,此外還有12名俘虜。可以說,他們消滅了德軍壹個排。
溫特斯在這場戰鬥中,充分顯示出了優秀的戰術指揮才能,進攻節奏、攻防有序,打出了空降兵的氣勢。雖然對支援猶他海灘能否起決定性作用,可能不好說,但對配合登陸成功還是做出了重大貢獻,辛克上校很欣慰,並為他們請功。
此戰鬥被西點軍校作為典型戰例的原因。
壹是,作為“以少勝多”的戰例,該戰例更註重發揮火力的優勢,從三個方向上進行火力襲擊,安排火力吸引掩護,以及快速的正面進攻。以此迷惑對手,打亂他們的防守意識和防禦重點,使德軍誤以為是大部隊在攻擊,士氣銳減。
尤其是攻下第壹門炮後,全體人員迅速進入掩體,並繼續按照戰術計劃,進行配合掩護,在對手不知所措的情況下,以塹壕為掩護,攻克第2門火炮。並在德軍有所反應開始反擊時,以兩挺機關槍進行火力壓制,掩護突擊組攻下第3門火炮。
二是,反應出超強的戰術素養。作為單兵素質,參加戰鬥的傘兵都表現出不俗的戰術動作,他們相互配合,註重發揮集體的作用,把好戰位,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掩護和攻擊的戰術層次明顯,攻防兼顧,是單兵戰術的標桿性戰例。
更重要的是反應出了高昂的鬥誌。與近4倍的對手作戰,他們不懼危險,更註重團隊的相互配合;在有人員傷亡的情況下,沒有人退縮,更多的是主動補位,主動承擔,把不懼危險的精神匯集成克敵制勝的氣勢,這是軍人最該有的品質。
當然,E連也是有教訓的。作為初上戰場的傘兵,他們認為自己敏捷、有良好的訓練,子彈都是繞著飛。於是他們有的爬到樹上,有的不依托有利地形,也造成壹些不必要的傷亡。現在,他們終於知道,訓練和實戰是兩回事了。
這壹仗,如果換做索貝爾指揮,他壹定會帶著11人從正面發起進攻,不但自己會有危險,還會搭上更多人的性命。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和討論。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兄弟連》
歡迎搜索關註“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