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大面積種植黃豆的地區,壹般在哪些地方?

大面積種植黃豆的地區,壹般在哪些地方?

根據我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中國進口大豆8803萬噸,2017年為9550萬噸,同比減少7.9%。相反,與進口相比,我國國產大豆數量僅為1300萬噸,去年和今年在大豆高額補貼下,我國大豆種植面積也有所增加,預計今年大豆總產量將達到1400萬噸左右,盡管如此,與國際進口大豆相比,仍然顯示出不足。那麽,妳知道我國的這1400萬噸國產大豆分布在我國什麽地方嗎?

這裏有我國大豆生產現狀分布統計,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豆仍然集中在我國的東北黑龍江。由此可見,我國的黑龍江省為什麽被稱為我國的糧倉。這種稱呼真貼切。光是黑龍江大豆生產就占國產大豆總量的36%,其次最大的省份占安徽省的11%,這可能有點,最終吉林遼寧也認為在東北,映在黑龍江的大豆產量也很高,但實際上這兩個省份的大豆份額不大,占總量的2%。內蒙古、四川、河南、江蘇、山東、雲南這幾個省的大豆占有率有8% ~ 2%的不同。其實比較集中的是黑龍江、安徽和內蒙古,這三個省占55%,相當驚人。

大家都知道,我國每年的大豆需求量至少達到1億噸,參考我國的大豆生產情況,顯然無法實現這種規模的生產。我國進口這麽多大豆的原因中,最迫切的兩個需求是豆粕、豆油和進口的大豆,也用了這兩種方法。那麽,國產大豆也是用來榨油和做豆飯的嗎?事實上,進口大豆的用途不能直接作為食用蛋白質食用,所以只能用國產大豆。這意味著我們國內的大豆用途是食用(如蛋白質產品、豆腐、豆芽等)。

我國大豆現狀也沒有好的解決方案。最終受制於國內耕地情況,大豆生產成本遠高於外國。例如,進口大豆的價格僅為1.6 ~ 1.7元,而國產大豆目前已達1.8元。在這種情況下,壹些深加工企業更喜歡購買外國大豆。國產大豆的質量沒有進口大豆高,綜合競爭力沒有優勢。壹度我國是世界第壹大大豆生產國,抗戰時期我國大豆也被日本運往世界各地,當時可以說是我國第壹大出口糧食作物,現在整個大豆微乎其微,這壹局面可能會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