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堅持理想最終成功的事例!
1、司馬光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壹肚子水、
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壹個警枕,早上壹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壹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2、左思
西晉文學家左思少年時讀了張衡的《兩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心將來撰寫《三都賦》。陸機聽了不禁撫掌而笑,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賦》這樣的鴻篇巨著,簡直是笑話;即使費力寫成,也必定毫無價值,只配用來蓋酒壇子而已。
面對這樣的羞辱,左思矢誌不渝。他聽說著作郎張載曾遊歷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門求教,以便熟悉當地的山川、物產、風俗。他廣泛查訪了解,大量搜集資料,然後專心致誌,奮力寫作。
在他的房間裏、籬笆旁、廁所裏到處放著紙、筆,只要想起好的詞句他就隨手記錄下來,並反復修改。左思整整花費了十年的心血,終於完成了《三都賦》。陸機在驚異之余,佩服得五體投地,只得甘拜下風。
3、李白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壹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壹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壹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麽?”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麽粗大,怎麽能磨成針呢?”
老婆婆笑呵呵地說: “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於成為了壹位偉大的詩人,並被稱為“詩仙”。
擴展資料
近現代堅持理想最終成功的事例:
1、洛克菲勒
聞名世界的美國石油巨頭洛克菲勒,原來只是壹家石油公司的小職員。而且,他所做的工作是最低檔的、最機械、最沒有創造性的巡視並確認儲油罐蓋有沒有自動焊接好。
他每天都要上千次地註視著這種作業,註視到眼睛都快長繭子了,真是枯燥至極。這項工作如果是別人來做,要不就會很快跳槽,要不就可能壹直做到老死在機器旁邊。細心的洛克菲勒卻因這項工作成了大富翁。
2、魯迅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壹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壹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壹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壹顆辣椒,放在嘴裏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3、狄更斯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註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 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
這樣,他才在《大衛·科波菲?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 壹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上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