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本田是否有召回
2019年8月8日和9日,廣本和東本分別發布召回公告,召回2019款、2020款雅閣(廠家確認的車型年)和2019款INSPIRE的29297款車型。這批超過25萬輛的本田汽車被召回,與大量相關車主在包括車質網在內的平臺上發布雨天車輛熄火案例,引發媒體廣泛關註有關。從輿論發酵到宣布召回,兩家本田合資公司明顯吸取了去年的加油事件的教訓,反應迅速。盡管如此,以發動機技術備受推崇的本田再次出現了低級設計失誤,至今仍讓業界感到不可思議。
雨天經常開車很危險。十代雅閣引爆輿論。
事實上,近兩個月來,車誌旺接連接到幾款本田車型“掉電”、“熄火”的投訴。車誌旺仔細分析後發現,雖然故障描述相似,但思域、UR-V、CR-V等車主反映的“掉電”、“熄火”問題,經4S店鋪檢測,大多被判定為火花塞積碳所致。數據顯示,這類問題在舊車型中經常出現。
但是廣汽本田第十代雅閣的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不僅投訴數量比較多,而且截至8月8日,在廣本宣布召回之前,***有47位雅閣車主曾向車質網報攤(比例如上圖所示),問題方向也非常明確,幾乎所有問題都發生在雨天或者非常潮濕的條件下。至關重要的是,這些案例都發生在最新的1.5T車型上,並且涉及到兩家廠商,所以先天缺陷的特點可以用出來形容。由於對行車安全影響嚴重,在未能得到廠家快速反應後,部分車主加大維權呼聲,引起媒體關註,迅速發展成所謂的擺攤門。
從故障車輛的區域分布來看,絕大多數存在熄火問題的車輛集中在南方多雨地區,其中廣東省最多,占31%,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也占10%以上。考慮到問題發生的時間,關於車輛“熄火”的投訴大多集中在最近兩個月的雨季。
由於吸入冷凝水,召回缺陷車輛需要壹個半小時。
本田1.5T發動機雨天“失速”問題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各種猜測。根據召回公告,確定“由於發動機中冷器空出口處的風速設計,車輛在暴雨等高溫高濕環境下行駛時,中冷器出口處可能會積聚少量冷凝水。這種情況下,快速加速時冷凝水滴被吸入燃燒室,可能導致發動機失火,極端情況下,發動機可能進入保護模式,導致車輛行駛時加速受限,存在安全隱患。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將為召回範圍內的車輛免費安裝優化中冷器空出口空氣流量的裝置,消除安全隱患”。
根據車智獲得的壹條服務信息。這次召回的關鍵是在中冷器(下圖)出口處安裝進氣流量調節管。整個過程只需要拆卸前保險杠、安裝、電腦清除DTC、安裝保險杠四個步驟。大約需要壹個半小時。數據顯示,用於解決這壹缺陷的進口流量調節管成本不超過30元。
實事求是地說,從輿論的發酵到車輛的召回,本田在中國的兩家合資車企確實做出了非常高效的反饋。畢竟冷凝水被吸入燃燒室,更嚴重的後果不僅僅是加速受限,及早反應或許能幫助更多車主避免危險。根據投訴數據顯示,召回前,廣汽本田第十代雅閣1.5T車型***有4起熄火投訴。其中,湖北武漢車主黃先生表示,車輛正常行駛時,發動機突然嚴重抖動,車輛隨即斷電熄火。此時,儀器的幾個故障警示燈壹直亮著。雨天,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是極其危險的車輛故障。
然而,如果用更高的標準來衡量,本田中國及其兩家合資企業本可以做得更好,以避免目前的局面。數據顯示,兩家公司直到2019年8月7日仍在生產缺陷車,這說明本田和兩家合資公司都沒有在最後壹刻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早在2019年7月15日,車智。com公布了第壹起相關投訴案件,隨後投訴開始密集,直到壹些車主因為企業不為所動而開始加強維權聲音,這才引發了所謂的擺攤門輿論。更詳細的數據分析顯示,至少在2018年11月,車輛就出現了問題(見下圖),企業的售後服務體系應該會有更專業的反饋。
國內合資企業經常不得不反思本田的技術研究。
回顧整個過程,有業內專家認為,短期來看,由於廠商的快速反應,可以預計本田內的發動機熄火事件將會迅速降溫,至少在輿論層面是這樣的,但對雅閣乃至本田會產生什麽長期負面影響,目前仍存疑。畢竟本田壹直以其強大可靠的發動機技術受到全球消費者的青睞,尤其是在中國,大量本田粉始終堅守本田產品,這也是今年中國汽車市場如此糟糕的主要原因,但本田卻保持了近兩位數的增長。在這種背景下,本田相繼出現了增油門和失速門,這當然讓其小型渦輪增壓的改造看起來有些笨拙。更重要的是,本田發動機R·D系統的實力值得懷疑。無論是增油還是中冷器設計失誤,都是R·D的低級錯誤,絕對不應該犯。
自從發現本田最新壹代1.5T車型存在大規模失速的風險後,車誌旺的技術團隊壹直在論證和分析原因。綜合現有資料可以得出結論,在發動機臺架驗證和整車驗證階段有機會發現缺陷,今天出現這種情況是非常不合適的。這表明,至少在本田,高濕度環境可能在車輛驗證中缺失。
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以本田、豐田為主的日系汽車品牌迎來了難得的高光時刻,而東風本田、廣汽本田卻接連失敗,顯然是在加速成長的時候突然遭遇了壹場無辜的災難。但結合其他合資企業的壹系列類似召回案例,中國在核心技術上話語權弱的問題再次凸顯。在技術研發和驗證階段,似乎需要各方認真反思和完善中國需要承擔哪些責任和權利,否則,類似的事情可能會再次發生。
百萬購車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