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哪年修築的京張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學生和工人著,背著標桿,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壹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壹帶呼嘯怒吼,刮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巖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壹邊翻看填寫的數字,壹邊疑惑地問:“數據準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壹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壹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巖壁上,認真地又重新勘測了壹遍,修正了壹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壹帶,山巒重叠,陡壁懸巖,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壹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采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壹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壹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壹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壹身汙泥壹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壹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壹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裏,配合兩臺大馬力機車,壹拉壹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