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流行壹句話:生男不如生女好,為什麽呢?
出處是杜甫的《兵車行》: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其實表達的本意不是重女輕男,而是男子要被官府征兵抓走,而女子不用罷了。
杜甫當時身處唐玄宗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的年代。古代人口不像現在這麽多,士兵人數不夠了,就直接到老百姓家裏征男丁,只要是個能幹活的就被抓走。而且這些官兵抓人的理由正當充分:朝廷讓我這麽幹的。老百姓無法反抗,哪怕親人被抓去也只能抓著官兵的衣服哭喊。
在那個走路全靠腿,書信全隨緣,導航靠張嘴的年代,背井離鄉幾乎就等於生離死別。從?少小離家老大回?這句詩就體現出來。而且征兵不僅僅是離鄉這麽簡單。有的是被送到戰場前線的,有的是被送到邊關戍守的,還有被送去營田修堤的,都不是存活率高的職業,幸存下來的話還要壓榨剩余價值在軍隊裏做徭役。所以家中有個男子本來指望成家立業給父母養老送終的,又或者本來是個才華橫溢的書生想考取功名的 ,壹下子被送去幹苦力,前途盡毀,基本斷絕了壹家的希望。
詩文中說:生女還能嫁個鄰居,至少不用天人永隔,生男就只能戰死沙場了。想想也是能理解的哦。古代重女輕男的思想重,男子可以登科及第,壹朝金榜題名,女子要是想成就什麽事業,要麽找個好老公蹭個熱度,要麽自己當皇帝學武則天。女子不如男子孔武有力,在那個女子拼美貌男子拼才華的年代,陡然說出壹個?生男不如女?的說法還是挺新奇的,何況還是大詩人杜甫說的呢。
再加上當時還有個背景環境:唐玄宗 寵幸楊玉環,楊家憑借著這個貴妃壹人得道雞犬升天。多少能人才子也許壹輩子碰不到壹個機遇能面見天子,人家寒窗苦讀數十載也許也只能當個侍郎文員之類寫寫文書草案,而楊玉環壹個女子得皇帝寵愛就飛上枝頭變鳳凰。這也許也是當時的人羨慕嫉妒恨的地方吧。想到這壹層之後,人家對這壹句話刻骨銘心也是能理解的。